如何看待“存天理,去人欲”?
第1题:
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的论。
第2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第3题: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第4题: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对()的描述
第5题:
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
第6题: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人对()。
第7题:
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第8题:
二者都是天理的产物
二者都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者的目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
二者应作为统一体来看待
第9题:
“存天理,去人欲”说
“致良知”说
“教为圣人”说
“知行合一”说
第10题:
第11题:
孔子
孟子
二程
朱熹
第12题:
第13题:
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有前提的。他认为吃饭穿衣是天理,但要吃好穿好是人欲。对于妇女守节,他为官之时从未大力提倡过,甚至认为特殊情况下妇女改嫁“似不可拘于大义”。这说明朱熹()
第14题: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第15题:
如何正确认识朱子之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第16题:
存天理,灭人欲
第17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天人感应”理论。()
第18题: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第19题: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