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生产标准”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
第1题:
第2题:
试述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说的提出背景、理论内涵和意义。
明中叶文坛,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片面强调摹拟古人,把文学创作引上复古的歧途,危害甚大。稍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更把复古拟古推向高潮,严守古格古律,使诗歌创作模拟倾向更为严重。为了抨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小修)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袁宏道说的‚性灵‛,是排除了‚理‛(思想)的感情活动,是下意识的直觉。唯一的规定就是‚真‛,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物真则贵,文亦如此。它与李贽的"童心说"极为接近。这种观点的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
略
第3题:
试述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第4题:
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第5题:
试述姚鼐散文理论内涵及其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贡献。
第6题:
试述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试评述王夫之情景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王夫之的诗歌创作理论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他认为诗歌意境的构成莫不由情、景两大元素: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
《姜斋诗话》中这样的论述很多,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中的情、景是彼此互相依傍,缺一不可的。他更进一步深入考察,提出诗歌中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妙合无垠,结合得天衣无缝,无法分别,这是最高境界;
其二是景中情,在写景当中蕴涵着情;
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感到有景物形象在。总之情景互相融合才能构成诗歌的意境美。
略
第15题:
试述生产价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第16题:
试述内部化理论的基础、思想渊源,及其当今研究内部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17题:
试述《灵枢•本藏》关于健康的标准及其意义?
第18题:
试述软件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