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与西方悲剧的整体观念有何联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悲剧的实质的几种看法有:()。

    A.命运说

    B.冲突说

    C.救赎说

    D.超越悲剧说


    参考答案:ABD

  • 第2题:

    在西方,主张艺术模仿说的有()。

    A、柏拉图

    B、康德

    C、荣格

    D、苏珊•朗格

    E、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AE

  • 第3题:

    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D

  • 第4题: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 B、席勒
    • C、黑格尔
    • D、康德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试论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①从悲剧的本质上讲,西方悲剧大致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中国的悲剧从古典悲剧到现代悲剧,几乎全是社会悲剧。
    ②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近2000年。西方悲剧多产生于酒神颂,多取材于神话;中国悲剧则是在古代民间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取材广泛。
    ③从主人公来看,西方悲剧的主人公都具有高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名门贵胄;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则多是普通人,在这一点上,和西方现代悲剧十分接近,西方现代悲剧中主人公已经由古典的英雄变成了普通人。
    ④从形式结构上看,中西悲剧有较大的差异。西方悲剧除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队、偶有歌唱外,基本上是以对白为主的话剧(或诗剧)的形式;而中国悲剧多以歌唱为主,多是唱白相生的戏曲形式。中国古典悲剧的结构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有时一出戏可以多至50折。中国现代悲剧是话剧,基本上是在西方话剧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中西悲剧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特殊,但作为悲剧,又表现出一些异中的相似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悲剧的起源都与民间活动关系紧密,与宗教关系紧密。因为产生西方悲剧的酒神颂是一种民间的祭祀活动,而中国悲剧的前身应是民间流行的各种讲唱形式。
    ②无论中国悲剧还是西方悲剧,悲剧性(悲剧的因素或精神)总是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的基础。
    ③中西悲剧不论主人公出身如何,经历如何,他们总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就是说,他们总是处在与敌对力量的矛盾斗争中,他们往往要遭遇失败和苦难,但却能保持崇高的气节、保持自己的理想和向敌对势力斗争的勇气。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追求,因此,他们的失败和受难也常常显出特别的光彩。
    ④悲剧冲突往往是在悲剧结构中围绕着由主人公代表的正面势力与敌对势力的对立而展开,不断推动剧情,并导向最终的解决。
    ⑤悲剧中始终充满了悲剧的气氛和情调,并和悲剧情节的展开相始终、相表里、相辅相生。

  • 第6题:

    亚里士多德一切论说的出发点是()

    • A、“摹仿说”
    • B、“四因说”
    • C、“过失说”
    • D、“净化说”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亚里士多德一切论说的出发点是()
    A

    “摹仿说”

    B

    “四因说”

    C

    “过失说”

    D

    “净化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
    A

    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

    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

    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

    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

    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
    A

    亚里士多德

    B

    席勒

    C

    黑格尔

    D

    康德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A

    马克思

    B

    席勒

    C

    康德

    D

    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古希腊时期,提出“过失说”来解释悲剧原因的是()。
    A

    毕达哥拉斯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犯罪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何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1)犯罪过失的概念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根据主观心理状态不同,犯罪过失又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之间的区别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二者容易混淆,在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意志因素上,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也存在着以下区别:
    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
    二者虽然都认识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它们对这种可能性是否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间接故意的心理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不是认为这种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产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则不同,行为人虽然也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在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自身能力、技术、经验和某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即他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
    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
    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结果的发生,因而也就不会凭借什么条件和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则不仅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希望危害结果不要发生,希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排斥、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3)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的区别
    是否具有预见的义务和预见的可能性是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之所在。这种预见义务,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或者职务、业务的要求,或者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如果某人对危害结果根本不可能预见,则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他而言只能是意外事件;但是如果某人对危害结果具有预见的义务和预见的可能性,但由于行为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则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西方悲剧发展经过的阶段有()。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生活悲剧

    E、自然悲剧


    参考答案:ABCD

  • 第14题:

    亚里士多德一切论说的出发点是()

    A.“摹仿说”

    B.“四因说”

    C.“过失说”

    D.“净化说”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

    A亚里士多德

    B尼采

    C叔本华

    D杜夫海纳


    B

  • 第16题:

    古希腊时期,提出“过失说”来解释悲剧原因的是()。

    • A、毕达哥拉斯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苏格拉底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

    •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为什么说贾宝玉和王熙凤是双重悲剧联系的纽带。


    正确答案:贾宝玉是红主要爱情婚姻悲剧的男主角,是作者情感经历的寄托者,是诸女儿悲剧的目睹和亲历者,是家族悲剧的承受者。终其一生,其精神象征体顽石历幻到复归的经历,正是包容整体悲剧的情节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观念外壳的物质体现。王熙凤则是家族悲剧甚至也是一些女儿悲剧的制造者,又是这两个悲剧的承受者。贾宝玉作为居住在大观园内的唯一男性,这位女性化的男人是浊中有清的体现;王熙凤作为居住在大观园外的金陵十二钗这个男性化的女人则体现清中有浊。前者外连家族环境,后者内联女儿世界,这种富有象征意蕴的安排,更把红的双重悲剧反映的两大生活内容扭结在一起。

  • 第19题:

    问答题
    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与西方悲剧的整体观念有何联系?

    正确答案: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过失说”,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的,有弱点的好人:“他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但是“他之所以陷入否运,并非因其恶德败行,而是因为„错误‟(过失)。”具体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可以包括两种:一是判断不明的错误,比如俄狄浦斯;二是道德选择的错误,比如美狄亚。即无意的“失误”和故意选择的“罪过”。
    古希腊传统的“命运悲剧”经亚里士多德的解说而倾向于“过失悲剧”,这在西方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命运悲剧的核心是“不可知的力量”,而“不可知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因此悲剧并不能归咎于人本身。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在中世纪恰好与神学家的“上帝惩罚的悲剧”相应和,“惩罚”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要为自己的罪过负责,要为悲剧负责。同一条思路上的黑格尔,则一方面惩罚者同样成为某种“普遍力量”和“片面正义”的代表,另一方面则不再为悲剧主人公留下任何推卸责任的余地。在这一演变中,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是第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与()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正确答案: 《诗学》,怜悯,恐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古希腊的()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
    A

    亚里士多德

    B

    尼采

    C

    叔本华

    D

    杜夫海纳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在《诗学》第六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西方戏剧理论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悲剧定义:要准确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即应从“三点差别”入手,即第一,()的差别,第二,()的差别,第三,()的差别。

    正确答案: 媒介上,对象上,方式上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