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比如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第1题: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登上世界之巅,这和本次奥运火炬全球传递的主题“和谐之旅”不谋而合。当奥运圣火登上珠峰的时候,体现了人类追求和谐的最高层面。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最终还是要达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切服从于自然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C.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
D.顺应自然,放弃改造自然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对自然初步开发的阶段,对自然伤害很小,自然基本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改造自然的阶段,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许多方面已难以修复。这表明()①自然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③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第5题:
面对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有识之士发出“绿色可以没有我们,我们不能没有绿色”的呼声。这一呼声蕴含的哲理是()
第6题: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表明()。
第7题:
有专家认为:人类活动,诸如在沿海地带建造度假胜地、破坏自然保护设施等,是世纪大海啸灾难空前的一个原因。这表明()。
第8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
第9题:
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第10题:
①②
①③
②③
③④
第11题:
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
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第12题: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第13题: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
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第14题:
第15题: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第16题:
自然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产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其任务是揭示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
第17题:
道家有“师法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人类行为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种价值取向具有许多积极因素,最根本的是因为它()
第18题:
对于人与自然正确的认识是()
第19题:
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第20题:
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④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第21题: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第22题: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改造自然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