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哲学开始于理性的觉醒。理性的觉醒的第一个征兆就是对于感官的怀疑:我们感触到的这个生成和变化的世界是真正的世界吗?在它背后还有没有另一个常驻不变的世界,非感官所能触知,然而更加真实呢?——哲学始终与本体论结下不解之缘,这种本体论以构造“真正的世界”为唯一使命。
在尼采看来,这是哲学最大的迷误,而迷误的根源就是理性。“理性是我们窜改感官的证据的根源。”感官指名生成、变化、流逝,理性却要予以否定。“几千年凡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没有一件真实的东西活着逃脱他们的手掌。”他们本末倒置,把最后来临的“最高概念”(上帝)即一般最空洞的概念置于开端。
所谓“真正的世界”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个“真正的世界”与人的理性相对应,与此同时,与这个处在人生、自然、历史之外的世界相对立的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就必然要被否定而宣布为“假象的世界”了。
然而,哲学的历史发展使这个“真实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寓言。这是哲学从旧式本体论中解放出来的过程。尼采饶有风趣地描绘了这个过程。(《偶像的黄昏》——“?真正的世界?如何终于变为寓言”)在柏拉图那里,这个世界是凡智者、虔敬者、有德者皆可以达到的,他居于其中,他就是这世界。在基督教中,这个世界仅仅是被允诺给智者、虔敬者、有德者,即给悔悟的罪人。在康德那里,这个世界既不可达到,也不被允诺,黯然地存在于永不消散的迷雾之中。到了实证主义者那里,它存在与否也不可知了。尼采称之为“理性的第一次哀鸣”。终于,尼采自己出场,干脆宣布废除这个“真正的世界”,只有一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生成变化着的现实世界。
尼采认为所谓“真正的世界”的虚构是传统道德的理论前提。他指出,“世界分为?真正的?和?假象的?世界,不论是按照基督教的方式,还是康德(毕竟是一个狡猾的基督徒)的方式,都只是颓废的苗头——是衰败生命的征兆……”所以尼采把理性看作败坏本能的因素。
尼采在这里批评理性,并不是要反对对世界作任何概括。事实上,他自己把世界归结为强力意志,也是某种概括。他反对的是按照人类自身的理性本性去构造一个合乎理性的世界模式,然后又用这样的世界模式来规束人的现实生活。人类认识活动的工具(理性、逻辑)被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生命被贬值、本能受压制,法则统治一切,人生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乐趣。
尼采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理性、没有目的、不断自我创造和毁灭的过程。人类理性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只有摆脱理性的偏见,承认世界本身并无意义,然后才能给世界提供一种人的意义。给世界提供意义也不能诉诸理性,而要诉诸生命整体。
更多“尼采如何论述“真实世界”(the true world)变成了寓”相关问题
  • 第1题:

    沈从文形成了独特的看世界的角度,是()。

    • A、静与动
    • B、常与变
    • C、瞬与恒
    • D、新与旧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如何理解尼采的谱系学方法?


    正确答案: 尼采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意义和价值的概念引入哲学。由尼采设想,建立的价值哲学是批判的真正实现,是实现用“捶击”进行哲学思考的惟一途径。价值的观念暗含着批判性的颠覆。一方面,价值看似或者被规定为原则:评价以价值为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现象才的到评估。然而另一方面,更深刻的观点则认为评价和“评估的视角”才是价值的先决条件。批判的问题是关于价值的价值问题,是产生价值的评价的问题。评价究其本质不是价值,而是存在方式,是那些做出判断和评估的人的生存方式,它充当价值的原则。
    批判哲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二元运动:让一切事物和起源返回到价值,并让这些价值返回到像是作为其起源并确定其价值的事物。尼采的双重抗争表现为:一方面,他反对那些使价值逃避批判的人,这些人满足于开列现存价值的清单,或者以既定价值的名义对事物进行批判。他们即是康德和叔本华一类的“哲学工匠”;另一方面,他也反对那些通过从简单的事实、从所谓“客观事实”中推导出价值来批判价值或尊崇价值的人,这些人即是功利主义者或所谓“学者”。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哲学运动于自身具有价值或对一切均有价值的“无差别”因素之中。尼采及抨击“深奥”的始元观,这种观点把无差别价值归因于其起源。又批评简单的因果推导论和平庸起源论,这种观点暗示着一切价值均有着无差别的起源。尼采创造了系谱学的新概念。哲学家就是系谱学家,而不是康德式的法官,也不是一个追求实利的技师。尼采用差异感和距离感(以示区分的因素)替代了康德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功利主义者的相似性原则。

  • 第3题:

    如果让你制订专变采集终端的检验技术规范,请论述如何检测专变采集终端的保电/剔出功能?


    正确答案: (1)终端进入保电状态,自动解除当前控制状态;
    (2)测试主机向终端发送遥控和功控、电控命令,终端应不执行跳闸命令;
    (3)测试主机向终端发送保电解除命令后,终端应能执行跳闸命令;
    (4)在终端上电或与主站通信持续不能连接时,终端应自动进入保电状态,待终端与主站恢复通信连接后,终端应能自动恢复到断线前状态;
    (5)测试主机向被试终端发送剔除投入命令后,除对时命令外,终端对其它任何广播命令或终端组地址命令均不响应。主机向终端发送剔除解除命令后,终端能接收广播命令和终端组地址命令。

  • 第4题:

    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是()。

    • A、普契尼
    • B、多尼采蒂
    • C、莱翁卡瓦洛
    • D、贝里尼
    • E、马斯卡尼

    正确答案:A,C,E

  • 第5题:

    WGS(世界大地测量系统)的英文全称为()。

    • A、World Geodetic System
    • B、World Geodetic mensuring System
    • C、World Globle System
    • D、World Globle mensuring System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尼采的谱系学方法?

    正确答案: 尼采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意义和价值的概念引入哲学。由尼采设想,建立的价值哲学是批判的真正实现,是实现用“捶击”进行哲学思考的惟一途径。价值的观念暗含着批判性的颠覆。一方面,价值看似或者被规定为原则:评价以价值为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现象才的到评估。然而另一方面,更深刻的观点则认为评价和“评估的视角”才是价值的先决条件。批判的问题是关于价值的价值问题,是产生价值的评价的问题。评价究其本质不是价值,而是存在方式,是那些做出判断和评估的人的生存方式,它充当价值的原则。
    批判哲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二元运动:让一切事物和起源返回到价值,并让这些价值返回到像是作为其起源并确定其价值的事物。尼采的双重抗争表现为:一方面,他反对那些使价值逃避批判的人,这些人满足于开列现存价值的清单,或者以既定价值的名义对事物进行批判。他们即是康德和叔本华一类的“哲学工匠”;另一方面,他也反对那些通过从简单的事实、从所谓“客观事实”中推导出价值来批判价值或尊崇价值的人,这些人即是功利主义者或所谓“学者”。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哲学运动于自身具有价值或对一切均有价值的“无差别”因素之中。尼采及抨击“深奥”的始元观,这种观点把无差别价值归因于其起源。又批评简单的因果推导论和平庸起源论,这种观点暗示着一切价值均有着无差别的起源。尼采创造了系谱学的新概念。哲学家就是系谱学家,而不是康德式的法官,也不是一个追求实利的技师。尼采用差异感和距离感(以示区分的因素)替代了康德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功利主义者的相似性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尼采在分析悲剧时如何运用叔本华的形而上学?

    正确答案: 尼采把叔本华和瓦格纳理想化为当代的悲剧哲学家和酒神艺术家,相比于他们的光辉,现代人显得如此颓废,贫乏和虚伪成了现代文明的两个致命弱点。尼采指出,现代文明的一切病症,根本原因即生命本能的萎缩。
    在尼采看来,要诊治社会的现代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也就是对人生意义作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意志哲学中得到启示。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的人都不外是意志的表象。尽管意志作为一种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永远不息,但对于个人来说,不管求生的欲望多么强烈,最终总难逃一死,所以人生无意义可言,其本质是虚无的。尼采欣赏这种悲剧主义的深刻和诚实,却不满其消极的人生态度。他以酒神的悲剧形象,还人生以意义和价值。他说,在悲剧艺术中,尽管主人公的个体生命遭受痛苦、磨难和死亡,但这仅仅是现象的生灭变化。“属于事物之基础的生命永远是坚不可摧的和充满快乐的”。悲剧带给人的快感就如同酒醉之后那种发自本能的
    冲动,个体的毁灭在世界生命意志永恒的背景下,体现出一种悲怆的美。尼采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使叔本华认为毫无意义循环往复的世界生成变化过程,具有了生生不息、积极创造的内蕴。酒神带给人生的慰籍,是形而上的感悟,它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在瞬刻之间体验到原始生灵般不可遏止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这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NOT true?
    A

    People celebrate World Wetlands Day by taking part in competitions.

    B

    People celebrate World Wetlands Day by taking hips to local wetlands.

    C

    People celebrate World Wetlands Day by listening to talks about the wetlands.

    D

    People celebrate World Wetlands Day by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正确答案: D
    解析:
    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二段中的“On World Wetlands Da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ake part in many wetlands activities. People take trips to the local wetlands. There are talks about how important the wetlands are. ”可知只有D项是错误的。

  • 第9题:

    单选题
    如何在警告框中写入 "Hello World"?()
    A

    alertBox=Hello World 

    B

    msgBox(Hello World) 

    C

    alert(Hello World) 

    D

    alertBox(Hello Worl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在喜剧中“寓庄于谐”?

    正确答案: “庄”是指喜剧的喜剧艺术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喜剧艺术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戏剧中,“庄”与“谐”处于辩证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是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喜剧。喜剧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是由于一下两个原因:一是在倒错总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的形式总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二是夸张是喜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夸张、变形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
    A

    胡塞尔

    B

    尼采

    C

    柏拉图

    D

    海德格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尼采认为“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是()
    A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B

    基督教的彼岸世界

    C

    佛教的大爱世界

    D

    康德的“物自体”世界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

    • A、康德
    • B、尼采
    • C、叔本华
    • D、黑格尔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尼采在分析悲剧时如何运用叔本华的形而上学?


    正确答案:尼采把叔本华和瓦格纳理想化为当代的悲剧哲学家和酒神艺术家,相比于他们的光辉,现代人显得如此颓废,贫乏和虚伪成了现代文明的两个致命弱点。尼采指出,现代文明的一切病症,根本原因即生命本能的萎缩。
    在尼采看来,要诊治社会的现代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也就是对人生意义作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意志哲学中得到启示。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的人都不外是意志的表象。尽管意志作为一种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永远不息,但对于个人来说,不管求生的欲望多么强烈,最终总难逃一死,所以人生无意义可言,其本质是虚无的。尼采欣赏这种悲剧主义的深刻和诚实,却不满其消极的人生态度。他以酒神的悲剧形象,还人生以意义和价值。他说,在悲剧艺术中,尽管主人公的个体生命遭受痛苦、磨难和死亡,但这仅仅是现象的生灭变化。“属于事物之基础的生命永远是坚不可摧的和充满快乐的”。悲剧带给人的快感就如同酒醉之后那种发自本能的
    冲动,个体的毁灭在世界生命意志永恒的背景下,体现出一种悲怆的美。尼采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使叔本华认为毫无意义循环往复的世界生成变化过程,具有了生生不息、积极创造的内蕴。酒神带给人生的慰籍,是形而上的感悟,它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在瞬刻之间体验到原始生灵般不可遏止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这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

  • 第15题:

    论述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文艺思想。


    正确答案: 1、艺术的本质是对苦难人生的慰籍和拯救;
    2、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人的生命本能的体现,是艺术产生的本源;
    3、日神精神,表现为梦,使人沉浸梦幻般的审美状态去忘却人生的苦难本质,将生命审美化,赋予生命存在的理由;酒神精神,表现为醉,指人在痛苦与狂喜的癫狂中体现出的原始激情,个体生命与个体意识化入一种浑然忘我之境,获得与世界本体相融合的愉悦。

  • 第16题: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

    • A、胡塞尔
    • B、黑格尔
    • C、尼采
    • D、叔本华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单选题
    ()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the world of being,一个是the world of becoming。
    A

    柏拉图

    B

    黑格尔

    C

    尼采

    D

    康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尼采提出把()设立为真理的本质。
    A

    科学

    B

    真实

    C

    公正

    D

    平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book?
    A

    It is the first world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B

    It can help deaf people know about the world more easily

    C

    It took them sixteen years to finish the book

    D

    It includes medicine and art about the life of deaf people


    正确答案: A
    解析:
    原文中第三段说这本书是“the first Chinese encyclopedic dictionary”,并不是世界范围内的。故A错误。原文中第四段提到“They spent six years”,也就是说这本书历时六年完成,并不是十六年,故C项错误。原文中第四段说“The dictionary includes words on medicine, education, psychology, law, history and culture about deaf people’s life.”,故D项不全面,应排除。故B项为正确选项。

  • 第20题:

    问答题
    如果让你制订专变采集终端的检验技术规范,请论述如何检测专变采集终端的保电/剔出功能?

    正确答案: (1)终端进入保电状态,自动解除当前控制状态;
    (2)测试主机向终端发送遥控和功控、电控命令,终端应不执行跳闸命令;
    (3)测试主机向终端发送保电解除命令后,终端应能执行跳闸命令;
    (4)在终端上电或与主站通信持续不能连接时,终端应自动进入保电状态,待终端与主站恢复通信连接后,终端应能自动恢复到断线前状态;
    (5)测试主机向被试终端发送剔除投入命令后,除对时命令外,终端对其它任何广播命令或终端组地址命令均不响应。主机向终端发送剔除解除命令后,终端能接收广播命令和终端组地址命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文艺思想。

    正确答案: 1、艺术的本质是对苦难人生的慰籍和拯救;
    2、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人的生命本能的体现,是艺术产生的本源;
    3、日神精神,表现为梦,使人沉浸梦幻般的审美状态去忘却人生的苦难本质,将生命审美化,赋予生命存在的理由;酒神精神,表现为醉,指人在痛苦与狂喜的癫狂中体现出的原始激情,个体生命与个体意识化入一种浑然忘我之境,获得与世界本体相融合的愉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尼采如何论述“真实世界”(the true world)变成了寓言?

    正确答案: 哲学开始于理性的觉醒。理性的觉醒的第一个征兆就是对于感官的怀疑:我们感触到的这个生成和变化的世界是真正的世界吗?在它背后还有没有另一个常驻不变的世界,非感官所能触知,然而更加真实呢?——哲学始终与本体论结下不解之缘,这种本体论以构造“真正的世界”为唯一使命。
    在尼采看来,这是哲学最大的迷误,而迷误的根源就是理性。“理性是我们窜改感官的证据的根源。”感官指名生成、变化、流逝,理性却要予以否定。“几千年凡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没有一件真实的东西活着逃脱他们的手掌。”他们本末倒置,把最后来临的“最高概念”(上帝)即一般最空洞的概念置于开端。
    所谓“真正的世界”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个“真正的世界”与人的理性相对应,与此同时,与这个处在人生、自然、历史之外的世界相对立的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就必然要被否定而宣布为“假象的世界”了。
    然而,哲学的历史发展使这个“真实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寓言。这是哲学从旧式本体论中解放出来的过程。尼采饶有风趣地描绘了这个过程。(《偶像的黄昏》——“?真正的世界?如何终于变为寓言”)在柏拉图那里,这个世界是凡智者、虔敬者、有德者皆可以达到的,他居于其中,他就是这世界。在基督教中,这个世界仅仅是被允诺给智者、虔敬者、有德者,即给悔悟的罪人。在康德那里,这个世界既不可达到,也不被允诺,黯然地存在于永不消散的迷雾之中。到了实证主义者那里,它存在与否也不可知了。尼采称之为“理性的第一次哀鸣”。终于,尼采自己出场,干脆宣布废除这个“真正的世界”,只有一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生成变化着的现实世界。
    尼采认为所谓“真正的世界”的虚构是传统道德的理论前提。他指出,“世界分为?真正的?和?假象的?世界,不论是按照基督教的方式,还是康德(毕竟是一个狡猾的基督徒)的方式,都只是颓废的苗头——是衰败生命的征兆……”所以尼采把理性看作败坏本能的因素。
    尼采在这里批评理性,并不是要反对对世界作任何概括。事实上,他自己把世界归结为强力意志,也是某种概括。他反对的是按照人类自身的理性本性去构造一个合乎理性的世界模式,然后又用这样的世界模式来规束人的现实生活。人类认识活动的工具(理性、逻辑)被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生命被贬值、本能受压制,法则统治一切,人生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乐趣。
    尼采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理性、没有目的、不断自我创造和毁灭的过程。人类理性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只有摆脱理性的偏见,承认世界本身并无意义,然后才能给世界提供一种人的意义。给世界提供意义也不能诉诸理性,而要诉诸生命整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