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行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思想。
第1题:
在知行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思想。
A、知行相资以为用
B、知难行易
C、知易行难
D、知行合一
第2题: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这个观点的错误是
A.知和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行先知后的关系
C.知行合一
D.知易行难的关系
第3题:
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持有的观点是()。
A.知先行后
B.知行合一
C.行先知后
D.知为先,行为重
第4题:
第5题:
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
第6题: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以下哪种观点最为接近?()
第7题:
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持有的观点是()。
第8题:
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第9题:
第10题:
知识与美德统一
知先行后
知易行难
存在即被感知
第11题:
不知亦能行
知之惟艰
知之则更易行之
行后知先
知之亦难行之
第12题:
知行相互促进
行先知后
知行不可分割
知行合一
第13题: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的优良传统是
A.因知以进行
B.知难行易
C.强调行是知行统一的基础
D.知行并进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第14题:
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和行的关系。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十分重视知和行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有
A.行先于知,由行致知
B.知之明也,因知进行
C.以行验知,以行证知
D.知行并进,相资为用
第15题:
第16题: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有个著名观点,叫做()。
第17题:
孙中山沿用中国古代知行关系的范畴与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唯心主义知行观,提出了()、分知分行。
第18题:
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第19题: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第20题:
知先行后
知行合一
行先知后
知为先,行为重
第21题:
知行相资以为用
知难行易
知易行难
知行合一
第22题:
知行合一
知先行后
行先知后,知行并进
知先行后,知行合一
第23题:
王夫之
胡宏
张栻
曾国藩
第24题:
知行相互促进
知先行后
知行不可分割
知难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