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母字本身就是一个形声字,往往用改变它的形旁的办法来造表示引申义的分化字,如()
第1题:
第2题:
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只是跟字义有某种联系,如()。
第3题:
造分化字时,偶然有把母字的音符改换成意符的情况,如“华”分化出“花”。
第4题:
形声字“荆”的形旁是(),声旁是();
第5题:
举例说明形声字中,声旁和形旁的搭配方式有哪些?
第6题:
古代“授予”和“接受”均由“受”字表示,後来造分化字“授”記錄“授予”義,“受”字記錄“接受”義,这属于分化字中的()。
第7题:
省声字就是省略形声字()的形声字,如“豪”、“貌”。
第8题:
形声字的形旁在普通文字学上称为()或()。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急”是个用“心”作形旁的形声字,上部声旁是()的变形。
第14题:
下列()形声字的形成,是通过改换形声字偏旁形成的。
第15题:
有不少形声字的形旁,既可以用甲字充当,也可以用乙字充当,或者先用甲字,后来改用乙字,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第16题:
举例说明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主要作用。
第17题:
举例说明形声字的形旁有哪些作用?
第18题:
形声字的()部分叫形旁,它一般由()字及其()字充当。
第19题:
用一字充当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嫌笔画太多,不取全字,只取部分,这叫做()或()。
第20题:
形声字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牧就是一个形声字。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