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初文”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何人翻译了朝鲜文的百廿回《水浒传》?

    • A、李周洪
    • B、崔明浩
    • C、金志善
    • D、朴相初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概述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文道之争。


    正确答案: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文道之争概述:
    (一)引起争论的背景:
    (1)有人把“红领巾教学法”发展到极端,产生了把语文课教成了文学课的倾向;
    (2)1956年开始的汉语文学分家教学实验1958年夭折,受到了“厚古薄今”、“脱离社会现实”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
    (3)1958年“大跃进”中又产生了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倾向。
    (二)争论的焦点:以“文”为主,还是以“道”为主。
    (三)结论:1963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肯定了文道统一的原则。

  • 第3题:

    白话文逐步取代文言文是在()。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 B、19世纪中叶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20世纪中叶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正确答案:柳开

  • 第5题:

    试析汉初文景帝的刑制改革。


    正确答案: 汉朝立国之初,天下凋敝,国库空虚,财源枯竭,人民四处流亡,无以为生,因此,弃乱思治成为了时代的要求,而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也促使统治者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寻找新的统治方略,因此,“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顺应了此时的时代和统治要求成为汉初的治国方略,文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汉文帝即位后,黄老思想得到了更好的贯彻,社会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稳定,风气良好,为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废肉刑,定刑期。将黥改为髡钳城旦舂,劓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即将黥、劓、刖刑改为了笞、徒、死刑;其次是规定了岁刑刑期。规定了髡钳城旦舂为五岁刑,完城旦舂为四岁刑,鬼薪白粲为三岁刑,司寇为二岁刑,隶臣妾分别为一岁刑和二岁刑,复作(女犯)与罚作(男犯)为一岁刑。
    汉景帝在汉文帝改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刑制改革,其于汉景帝元年颁布《箠令》,针对笞刑过重且不统一、不规范的弊端(“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继续改革,《箠令》对笞刑的刑具“箠”的规格以及笞刑的执行方式等作了限制性规定,更加强调“笞刑”的教化功能,提高了受笞者的存活率。
    文景帝改革刑制后,汉代的刑罚体系主要变化在于身体刑和徒刑,肉刑在很大程度和范围上得到了废除,徒刑的使用逐步占据了重要地位,另外赎刑的使用也规范扩大起来。总的来讲,汉文、景两帝的刑制改革,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保存了劳动力,适应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封建五刑制度(笞、杖、徒、流、死)奠定了基础,使汉代的刑制向文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 第6题:

    所谓古文,是韩愈等人针对“时文”即魏晋以来形成、至初盛唐仍旧流行的骈体文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散体文。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宋初重文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填空题
    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

    正确答案: 王禹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A

    黄老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唐代古文运动是由()、()等人倡导的一种文体改革运动。反对唐初骈丽的文风,主张(),以道作为文的内容。

    正确答案: 韩愈,柳宗元,文道合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初文

    正确答案: 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的法治为指导思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其作品是:《一文钱巧隙造奇冤》。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 A、黄老思想
    • B、法家思想
    • C、儒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汉初至文景时期,汉朝的统治思想以()为主,辅以法家思想。


    正确答案:黄老思想

  • 第16题:

    以下哪位民间艺术大师不是木偶艺术大师:()

    • A、蔡文通
    • B、杨胜
    • C、徐竹初
    • D、黄奕缺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30年代初,江文也创作管弦乐作品().


    正确答案:白鹭的幻想

  • 第18题:

    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


    正确答案:王禹偁

  • 第19题:

    初文


    正确答案: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 第20题:

    判断题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其作品是:《一文钱巧隙造奇冤》。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析汉初文景帝的刑制改革。

    正确答案: 汉朝立国之初,天下凋敝,国库空虚,财源枯竭,人民四处流亡,无以为生,因此,弃乱思治成为了时代的要求,而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也促使统治者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寻找新的统治方略,因此,“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顺应了此时的时代和统治要求成为汉初的治国方略,文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汉文帝即位后,黄老思想得到了更好的贯彻,社会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稳定,风气良好,为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废肉刑,定刑期。将黥改为髡钳城旦舂,劓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即将黥、劓、刖刑改为了笞、徒、死刑;其次是规定了岁刑刑期。规定了髡钳城旦舂为五岁刑,完城旦舂为四岁刑,鬼薪白粲为三岁刑,司寇为二岁刑,隶臣妾分别为一岁刑和二岁刑,复作(女犯)与罚作(男犯)为一岁刑。
    汉景帝在汉文帝改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刑制改革,其于汉景帝元年颁布《箠令》,针对笞刑过重且不统一、不规范的弊端(“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继续改革,《箠令》对笞刑的刑具“箠”的规格以及笞刑的执行方式等作了限制性规定,更加强调“笞刑”的教化功能,提高了受笞者的存活率。
    文景帝改革刑制后,汉代的刑罚体系主要变化在于身体刑和徒刑,肉刑在很大程度和范围上得到了废除,徒刑的使用逐步占据了重要地位,另外赎刑的使用也规范扩大起来。总的来讲,汉文、景两帝的刑制改革,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保存了劳动力,适应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封建五刑制度(笞、杖、徒、流、死)奠定了基础,使汉代的刑制向文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汉初至文景时期,汉朝的统治思想以()为主,辅以法家思想。

    正确答案: 黄老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以下何人翻译了朝鲜文的百廿回《水浒传》?
    A

    李周洪

    B

    崔明浩

    C

    金志善

    D

    朴相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所谓古文,是韩愈等人针对“时文”即魏晋以来形成、至初盛唐仍旧流行的骈体文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散体文。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