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第1题:
“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中“后人”的含义是()。
第2题:
翻译: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第3题:
孟子在()中对孔子所言“德之贼也”做了解释。
第4题:
翻译: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第5题:
翻译:“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第6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第7题: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的言论。
第8题:
第9题:
《孟子·公孙丑上》
《论语·冶长》
《礼记·射义》
《左传·昭公五年》
第10题:
用武力使人屈服,并不是真的让别人真心服气,只是力量不足罢了
君子要以中庸之道,使人心服口服
用武力使人信服的人,别人不一定心服,是因为他打不过人缘故;用道德感化使人信服的人,别人内心服了嘴上也不服
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好像七十子归服孔子一样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使学生改变态度,按要求行事,有三种办法:以力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力服人,系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以理服人,才是上策;以德服人,则是上上策。评论上列言论
第14题:
“乡射之礼,所以仁乡党也”出自()
第15题:
翻译: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第16题: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句话出自于()
第17题:
"师者,人之模范也。"此语出自()。
第18题:
管叔,兄也。(《孟子•公孙丑下》)
第19题: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第20题:
孔子
孟子
包拯
左丘明
第21题:
孔子
孟子
苟子
墨子
第22题: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孟子·公孙丑下》)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孟子·梁惠王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