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第1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
(2)而或长烟一空 ( )
(3)吾日三省吾身 ( )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5)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
(6)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第2题: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C、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第3题:
“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中“能”的含义是()。
第4题:
《论语·阳货》中提到:子曰:予欲无言。()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第5题:
下面的诗作中,属于朦胧诗代表作品的有()。
第6题: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说:“我总是按照()的原则来写作。”
第7题: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第8题: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第9题:
干预
能够
能力
第10题:
谨
仅
勤
幸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友人惭,下车引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应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D.惧其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14题:
下列句子中“之”連接定語和中心語,構成名詞性偏正結構的是()。
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B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D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第15题:
翻译: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第16题:
下列名句中,出自《庄子》的有()
第17题: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第18题: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论语·雍也》
第19题: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鹅之死》
《纪念碑》
《我感到了阳光》
《老虎》
第20题: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第21题: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第22题:
第23题:
子贡
子渊
子路
子有
第24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