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
更多“孤平拗救”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孤平,说法正确的有是()

    A、指的是B型句的平平仄仄平一句

    B、此句第一字如果是平,那么第三字可平可仄

    C、如果第一字用了仄,那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否则就是孤平

    D、是孤平也叫犯孤平


    参考答案:ABCD

  • 第2题:

    语词的错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可称为“拗救”。()


    参考答案:正确

  • 第3题:

    以下属于慈善活动的是()

    • A、扶老
    • B、救孤
    • C、助残
    • D、抚恤

    正确答案:A,B,C

  • 第4题:

    “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正确答案: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 第5题:

    “摊破浣溪沙”之“摊破”意思是:()

    • A、 换韵
    • B、 转调
    • C、 添字
    • D、 拗救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什么叫犯孤平?


    正确答案: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除了韵脚上的平声字以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这是格律诗必须避免的。

  • 第7题:

    孤平拗救


    正确答案: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

  • 第8题:

    福利彩票的发行宗旨是();()、救孤、济困。


    正确答案:扶老、助残

  • 第9题:

    判断题
    福利彩票的宗旨是“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正确答案: 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孤平

    正确答案: 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福利彩票发行宗旨是扶老、助残、()、济困。
    A

    救贫

    B

    助孤

    C

    救孤

    D

    扶贫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属于慈善活动的是( )。

    A.扶老

    B.救孤

    C.助残

    D.抚恤


    参考答案:ABC

  • 第14题:

    福利彩票的宗旨是“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福利彩票发行宗旨是扶老、助残、()、济困。

    • A、救贫
    • B、助孤
    • C、救孤
    • D、扶贫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正确答案: 平仄是平声和仄声,是个声调的问题;同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主要是第二字)
    相反称为"对",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称为"粘"。

  • 第17题:

    “平平仄仄平”的拗救句式是()。

    • A、仄平平仄平
    • B、平平平仄平
    • C、仄平仄平平
    • D、平仄平仄平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拗救


    正确答案:“拗”是指某句该用平声的字改用仄声,“救”是指“拗”了以后,在某个地方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

  • 第19题:

    孤平


    正确答案: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拗救

    正确答案: 当出现了拗句,即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要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这种做法就叫做“拗救”。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②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
    ③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④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正确答案: 平仄是平声和仄声,是个声调的问题;同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主要是第二字)
    相反称为"对",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称为"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叫犯孤平?

    正确答案: 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除了韵脚上的平声字以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这是格律诗必须避免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孤平拗救

    正确答案: 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平平仄仄平”的拗救句式是()。
    A

    仄平平仄平

    B

    平平平仄平

    C

    仄平仄平平

    D

    平仄平仄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