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下列比喻出自傅雷《心灵的灰烬》一文,比喻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4题:
昆体良关于教学要量力而行原则的比喻是()。
第5题: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两句诗所用的辞格是()
第6题:
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全不出现,直接把比喻的事物借过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这种比喻叫()
第7题:
以下不属于柏拉图的比喻理念的是()?
第8题:
“他象他的爸爸。”,“他象一只好斗的公鸡。”这两句话中的“象”()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明喻
暗喻
借喻
否定方面的比喻
第12题:
太阳比喻
线段比喻
洞穴比喻
月亮比喻
第13题:
第14题:
什么是比喻?比喻分为哪几类?比喻有什么作用?
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C.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
1)它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
2)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4)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略
第15题:
简述寓言的比喻与修辞的比喻区别?
第16题: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在文学上的比喻方式是()。
第17题:
“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去;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涌”中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第18题:
词的比喻义与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第19题:
“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子公孙把扇摇”中运用的修辞手段是()。
第20题:
洞穴的比喻
仄口瓶的比喻
种子的比喻
羊毛染色的比喻
第21题:
用抽象比喻抽象
用具象比喻具象
用抽象比喻具象
用具象比喻抽象
第22题:
多歧亡羊比喻事理复杂,缺乏正确的方向,因而找不到真理
车薪杯水比喻无济于事
画饼比喻虚名没有实用
熏莸不辨比喻缺乏植物知识
一傅众咻比喻良医的高论易被众多庸医的错误淹没
第23题:
第24题:
比喻
比喻、对比
比喻、对比,对偶、借代、夸张
比喻、对比、对偶、借代、夸张、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