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宋代曲子的变体“摊破”是指()A、增加乐句字数B、减少乐句字数C、增加新的乐句D、转调和转调式”相关问题
  • 第1题:

    四乐句乐段的“起承转合”中,一般结束在不稳定音上的是()句。


    A.起

    B.承

    C.转

    D.合

    答案:A
    解析:
    起承转合在音乐创作中,特别是在我国歌曲创作中最为常见。其中转句的出现使音乐风格和特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对比和转折,一般结束在不稳定音上。因此正确答案为A。

  • 第2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2乐句,构成第1乐段。
    (2)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


    答案:
    解析:

  • 第3题:

    要求:
    (1)用下列谱例中a、b两个乐句和自己创编的两个乐句构成四个乐句乐段。
    (2)乐段的结构为起承转合。


    答案:
    解析:

  • 第4题:

    依据下面的谱例,创作完整的乐段。要求:

    (1)根据第一乐句的旋律风格及和声织体,续写第二乐句。(4分)

    (2)创作的第二乐句要与第一乐句同头换尾。(3分)

    (3)乐段结束时的终止式里要用到终止四六和弦。(3分)


    答案:
    解析:
    本题针对创编乐段提出三个要求:(1)续写第二乐句。(2)运用同头换尾手法,即两个乐句开头相同,结尾不同。(3)运用终止四六和弦,即使用

    和弦进行终止式的写作。

  • 第5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歌曲的调式调性。
    (2)说明歌曲旋律音调上的特点。
    (3)划分歌曲的乐句,用字母标记并注明每乐句起止的小节数。
    (4)说明乐句问主要的结构特点。


    答案:
    解析:
    (1)E羽雅乐七声调式。 (2)特点:①歌曲采用变换拍子的手法,整体运用了4/4拍这种比较舒缓的节奏,中间有一小节的节拍变换成2/4拍.使得当时的重音发生了一些变化,深刻地表现出梅花高雅的品质;②歌曲整体上运用了二度、三度及五度的旋律进行.迂回婉转、细腻而深刻.将寒梅独自开放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 第6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1)判断调式调性。
    (2)划分歌曲的乐句,用字母标记并注明每乐句起止的小节数。
    (3)说明该乐段的主要结构特点。


    答案:
    解析:
    (1)F徵五声调式。 (2)歌曲共分为4个乐句:a(1-5小节)一b(6~12小节)一c(13.21小节)一d(22~28小节),为四乐句结构的一部曲式。
    (3)特点:整段乐曲在旋律发展手法上运用了具有“起一承一转一合”功能的四乐句乐段。在该段旋律的四个乐句中,在材料上既没有明显的对比,也没有单纯的重复,而是按照“展衍”的原则逐渐加进新的因素。四个乐句在调式调性上是统一的,其第三乐句中连续的二八节奏将乐句分裂为排比的剁句,加深并扩大了“转”的功能。

  • 第7题:

    下面谱例中,乐句A和乐句B的关系是( )



    A.变奏
    B.模进
    C.对比?
    D.重复


    答案:A
    解析:
    乐句B是乐句A的变奏。

  • 第8题:

    健美操音乐中2个乐节为一个乐句,2个乐句为一个乐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宋代曲子词的变体“偷声”是指()

    • A、增加乐句字数
    • B、减少乐句字数
    • C、增加新的乐句
    • D、转调和转调式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在三个乐句的乐段中,第二乐句结束时通常采用()。

    • A、完美终止
    • B、半终止
    • C、补充终止
    • D、阻碍终止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乐句-乐段-乐节-乐汇

    B

    乐段-乐节-乐汇-乐句

    C

    乐汇-乐节-乐句-乐段

    D

    乐节-乐汇-乐句-乐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乐段由乐句构成,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结合成的音组,它往往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乐汇是曲式结构中的最小单位。综上所述,两个以上的乐汇构成乐节;两个以上的乐节构成乐句:两个以上的乐句构成乐段。

  • 第12题:

    单选题
    宋代曲子词的变体“偷声”是指()。
    A

    增加乐句字数

    B

    减少乐句字数

    C

    增加新的乐句

    D

    转调和转调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分析下列谱例,并按要求作答。

    要求:

    (1)歌曲分为3个乐句,画出曲式结构图示,标明小节数。(5分)

    (2)分析每个乐句的调式调性。(6分)

    (3)说明歌曲调式的特点。(2分)

    (4)说明第2句和第3句运用了哪种旋律发展手法。(2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四问。(1)第一问要求写出曲式结构图。谱例中是一个三句类的一段体,每4小节一句,分别标记为a,b和c。(2)第二问考查调式调性。视唱旋律不难发现这是民族调式,且每一乐句都停留在首调唱名“la”音上,因此三个乐句都是羽调式;但第1乐句中没有偏音,而第2、3乐句中出现了首调唱名“si”的VII级音,因此第1乐句是五声调式,第2、3乐句是六声调式。(3)第三问追问调式特点。可以从五声音阶的民族性和旋律走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第四问是探寻第2、第3乐句的旋律发展手法。7~8小节和11~12小节音乐素材完全相同,但这两乐句的前两小节材料上形成了对比,这种形式叫做“换头合尾”的发展手法。

  • 第14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例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二乐句,构成第一乐段。(3分)

    (2)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7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共两问。(1)第一问是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二乐句,构成第一乐段,同头换尾可以理解为两个乐句开头相同,结尾不同。我们可以选择前两小节照抄,后两小节进行变化,但要求第二乐句是一个乐段的结束句,因此,最后要结束在主音上。(2)第二问要求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也就是说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应当是全新的旋律素材,而第二乐句应当再现第一乐段的材料最终收束乐段,结束在主音上。

  • 第15题:

    “偷声”是中国古代音乐创作的一个基本手法,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减少原词字数,使旋律变得更为婉转

    B.把属于不同曲牌的乐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曲牌

    C.在原曲牌的基础上增加乐句,形成变化

    D.增加原词字数,使旋律变得相对紧促

    答案:D
    解析:
    “偷声”指的是增加原词字数,使旋律变得相对紧促。而A选项减少原词字数,使旋律变得更为婉转指的是“减字”;B选项把属于不同曲牌的乐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曲牌指的是“犯调”;C选项在原曲牌的基础上增加乐句,形成变化指的是“摊破”。

  • 第16题:

    要求:
    (1)用下列谱例中a.b两个乐句和自己创编的两个乐句构成四个乐句乐段。
    (2)乐段的结构为起承转合。



    答案:
    解析:

  • 第17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歌曲的调式调性。(3分)

    (2)说明歌曲旋律音调上的特点。(3分)

    (3)划分歌曲的乐句,用字母标记并注明每乐句起止的小节数。(6分)

    (4)说明乐句间主要的结构特点。(3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分为四问。

    (1)音乐调式调性的考查,通过对乐曲的音阶排列判断出音乐的调式调性,是对民族调式的检查。

    (2)曲式分析,分析旋律的特点,主要从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3)考查对音乐曲式的划分,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曲目进行乐句划分。

    (4)曲式结构当中的乐曲分析,对乐句之间的关系以及特点进行考查。

  • 第18题:

    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 )。

    A.乐思、乐节、乐段
    B.乐句、乐节、乐汇
    C.乐思、乐句、乐汇
    D.乐句、乐段、歌曲

    答案:B
    解析:
    A选项: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乐段的长度取决于作品的速度、节拍和体裁。
    C选项:乐汇是曲式学单位体系中最小单位。
    故正确选项为B。

  • 第19题:

    “旋律一气呵成,中间没有间断,常受歌词句式结构的影响构成乐句,节奏比较自由,长度也无定规。”这种主题乐句是( )的结构形式。

    A.乐段
    B.两段体
    C.乐句式
    D.一段体

    答案:C
    解析:
    A选项: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乐段的长度取决于作品的速度、节拍和体裁。
    B选项:两段体由两个乐段组合构成的乐曲形式,称为两段体或二部曲式,它的特点是第一个乐段的终止式根据音乐的需要可采用完全终止或不完全终止。
    D选项:一段体由一个乐段构成乐曲的曲式,称为一段体或者一步曲式。一段提过去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一般比较集中,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也相对简洁,统一,在中国各地民歌中最为多见。
    故正确答案是C。

  • 第20题:

    宋代曲子的变体“摊破”是指()。

    • A、增加乐句字数
    • B、减少乐句字数
    • C、增加新的乐句
    • D、转调和转调式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下列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乐句-乐段-乐节-乐汇
    • B、乐段-乐节-乐汇-乐句
    • C、乐汇-乐节-乐句-乐段
    • D、乐节-乐汇-乐句-乐段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什么是乐句?


    正确答案:乐句是指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它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一样,故称为乐句。

  • 第23题:

    单选题
    宋代曲子的变体“摊破”是指()。
    A

    增加乐句字数

    B

    减少乐句字数

    C

    增加新的乐句

    D

    转调和转调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什么是乐句?

    正确答案: 乐句是指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它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一样,故称为乐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