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每个3-6年级和7-9年级的学生,通过听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首。A、1-4B、2-3C、2-5D、2-4

题目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每个3-6年级和7-9年级的学生,通过听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首。

  • A、1-4
  • B、2-3
  • C、2-5
  • D、2-4

相似考题
更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每个3-6年级和7-9年级的学生,通过听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首。A、1-4B、2-3C、2-5D、2-4”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对下面七年级歌唱课《雪绒花》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进行点评。


    答案:
    解析:
    (1)优点: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充实,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进行了整个课堂设计教学。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科综合突出了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拓展了学生艺术视野,加深了学生对雪绒花的理解。在新课讲授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很好地互动起来;在拓展环节能够让学生动起来。在聆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强弱规律,体现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2)缺点:由于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个学科,因此,在教学目标环节应分三个维度叙述。同时,应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也就是得把其中的第2点与第1点调换一下。教学设计不要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因为新课标倡导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把回答都设定好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教学课例还缺少小结与作业这一环节。

  • 第2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题名称】《音乐主题的写作》
    【教学对象】高二选修 “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创作一段音乐主题
    【主要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两段音乐主题,学会音乐主题的写作。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欣赏《马赛曲》和《懂你》两首作品的A段主题,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聆听:
    A.歌词内容 B.旋律特点 C.节奏特点D.节拍特点 E.结构特点
    (2)通过讨论、分析乐谱,掌握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主题的写作特点。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②师生交流后,教师提炼并总结两种体裁的音乐主题特点。
    ③老师选取其中的一种体裁进行主题创作示范。
    (3)音乐主题写作 ——布置写作任务(以下任务三选一)
    ①学生从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中任选一种创作音乐主题,注意乐句中恰当地运用对比的手法。
    ②教师给一段词,根据歌词意境创作音乐主题。
    ③自由创作一段表现某个场景或情绪的音乐主题。
    (4)作品展示
    ①请两位学生演唱或演奏其创作的音乐主题,其他同学聆听、讨论、评价。
    ②老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再次提醒学生主题创作要从歌词内容、旋律、节奏、节拍、曲式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
    ③老师选取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并示范修改,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再次修改作
    品,待下一节课展示分享。
    3.小结(略)


    答案:
    解析: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对歌词内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节拍特点、结构特点多次聆听,后来通过讨论分析,掌握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主题的写作特点等,足以说明进行曲与抒情歌曲所表现的不同的美感。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在布置写作任务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创作形式,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活动中还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
    (3)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在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只是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积极实用的评价建议,进而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 第3题:

    以下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中音乐课程不需要关注情感,只注重知识

    B.高中音乐课程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可以通过体验、探究、比较、合作等方式方法体现

    D.高中音乐课要求学生能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答案:A
    解析:
    音乐课程的任何学段都需要将情感目标放在第一位。

  • 第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二到三首
    B.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是指乐理、视唱、练耳.
    C.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里姆斯基一克萨科夫的作品
    D.音乐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答案:B,D
    解析:
    A选项中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二到三首。C选项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所创作的作品。

  • 第5题:

    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正确答案: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

  • 第6题: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也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这属于()的内容。

    • A、歌唱
    • B、音乐鉴赏
    • C、音乐与戏剧表演
    • D、音乐与舞蹈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应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为基准进行。

    • A、课程目标
    • B、教学过程
    • C、学习成绩
    • D、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八年级音乐学唱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夜深沉》【教学内容】欣赏、了解民族器乐【主要目标】1. 通过欣赏,了解曲牌音乐的风格。2.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对民族戏曲音乐的热爱。3. 能够分辨二胡与京胡的音色。【教学活动】1. 多媒体导入(1)播放《贵妃醉酒》的影片。(2)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京胡)(3)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再来听赏一首由京胡演奏的作品,引入课题。2. 欣赏体验(1)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并介绍《夜深沉》的相关知识。(3)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乐曲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3. 探究学习(1)展示京胡图片,讲解京胡的特点。(2)听赏音乐主题,并提问学生:旋律、节奏和速度上有哪些特点?(3)播放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选段。(《夜深沉》为背景音乐)提问学生:这段旋律对京剧的表达又有怎样的作用?4. 知识拓展播放古筝独奏《夜深沉》,感受不同民族乐器演奏同一曲牌的不同风格。5. 小结作业(略)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1~2首。

  • 第11题:

    单选题
    以下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高中音乐课程不需要关注情感,只注重知识

    B

    高中音乐课程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C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可以通过体验、探究、比较、合作等方式方法体现

    D

    高中音乐课要求学生能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应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为基准进行。
    A

    课程目标

    B

    教学过程

    C

    学习成绩

    D

    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B、D选项都包含在A选项中,课程目标涵盖三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 第13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巴赫)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拓展欣赏《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
    【教学目标】
    1.听辨《马太受难曲》,感受宗教复调音乐的美,使同学们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2.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各部分音乐主题、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和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
    3.分析第1、72以及78分曲的音乐形象,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成就。
    【教学重点】《马太受难曲》主题听辨,理解复调音乐的形式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
    2.介绍巴赫生平和《马太受难曲》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3.聆听乐曲,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黯然、悲沉)
    4.提问同学们从哪里听出这样的感受?(介绍第1分曲展示的内容;第72分曲的圣咏旋律,第78分曲的长时值、自由演唱记号等)
    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讲述各分曲之间的关系。
    6.介绍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
    7.小结:理解音乐多元文化。


    答案:
    解析:
    这个课例存在教学上的闪光点,但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一方面,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1)教案来看,本课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片段,教案写作总框架较为完整:
    (2)教学内容1二关于《马太受难乐》各片段音乐主题的分析较为透彻,能够具体到音乐本体和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问题设置南表及里、循序渐进:
    (3)小结部分上升到“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层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这是本课设计的“亮点”部分。但另一方面,课例中的课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三维目标书写不规范,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应当依次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例中层次混乱;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课例中的三维目标频繁出现了“使同学们”“使学生”等词,从语言逻辑上来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因此是不正确的。
    (2)教学内容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课例中的教学内容预设了“拓展《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一项,但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体现,反而介绍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区别”,这一项在教学内容的预设中也没有提及。
    (3)聆听准备不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次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例中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
    (4)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填充,这样就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使原本生动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违背了新课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的实施建议,因此,建议教师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展开教学。

  • 第14题: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做科学合理的发声练习,通过示范讲解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以达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的学段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


    A.1—2年级

    B.3—6年级

    C.7—9年级

    D.高中阶段

    答案:C
    解析:
    A选项,l一2年级不涉及变声;B选项不准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5—6年级才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嗓音保护知识:C选项可在课标中分析找到“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D选项, 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阶段。

  • 第15题:

    “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音乐创造的(  )。

    A.目的
    B.过程
    C.形式
    D.方法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创造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因此正确答案为A。

  • 第16题: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的学段目标。

    A.1—2年级
    B.3—年级
    C.3—6年级
    D.7—9年级

    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是小学l—2年级,3—6年级和初中的7—9年级。选项A中1—2年级的学生,学段目标为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的乐谱;选项B学段划分是错误的;选项C中3—6年级的学生,学段目标为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选项D中7—9年级的学生,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因此正确答案为D。

  • 第17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生每学年要能够演奏乐曲()首。

    • A、2~3
    • B、3~4
    • C、4~5
    • D、5~6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理念。

    •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 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 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 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写出4首广东音乐的曲名()()()()。


    正确答案:《三潭印月》《雨打芭蕉》《旱天雷》《鸟投林》《平湖秋月》

  • 第20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三个学段是按()划分的。

    • A、小学,初中,高中
    • B、1-3年级,4-6年级,7-9年级
    • C、1-2年级,3-6年级,7-9年级
    • D、小学,中学,大学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填空题
    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正确答案: 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生每学年要能够演奏乐曲()首。
    A

    2~3

    B

    3~4

    C

    4~5

    D

    5~6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也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这属于()的内容。
    A

    歌唱

    B

    音乐鉴赏

    C

    音乐与戏剧表演

    D

    音乐与舞蹈


    正确答案: B
    解析: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