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肾癌的MRI表现。”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肾癌的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1、出现血尿、疼痛、肿物三联征时,肾癌不难诊断。许多病人虽有转移但尚无明确的症状。
    2、B超扫描:可发现无任何病象的早期肾癌。
    3、X线检查包括平片、排泄性或逆行泌尿系造影。可见到肾轮廓增大、肾区钙化、肾盂肾盏变形或不显影。CT检查:可发现未引起肾盂肾盏改变的隐性肾癌。
    4.CT可准确诊断肾静脉侵犯、下腔静脉内癌栓肾周围扩散、淋巴结转移和附近脏器受累等。
    5、肾动脉造影检查常出现异常血管征象,可发现泌尿系造影时肾盂肾盏无变形的肿瘤。
    6、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可明确有无癌栓以及癌栓的大小和范围,有利于手术摘除

  • 第2题:

    简述前列腺癌的MRI表现。


    正确答案: MRI是前列腺癌分期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对发现前列腺癌和确定其大小、范围均有较高价值。
    ①T1WI上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组织均为一致性较低信号,难以识别肿瘤。
    ②然而,在T2WI上,前列腺癌典型表现为正常较高信号的周围带内出现低信号结节影,增强显著强化。
    ③包膜局部隆起;但表面光滑,提示包膜受累;包膜变形及中断提示穿破包膜。
    ④精囊受侵时,受累侧精囊增大在T2WI上高信号精囊内出现低信号肿块。

  • 第3题:

    简述肾癌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血尿、肿块、疼痛、肾外表现(低热、高血压、血沉快、消瘦、贫血)

  • 第4题:

    简述肾癌的CT及MRI表现。


    正确答案: CT表现:肾实性肿块,密度低于或近似周围肾实质,偶有略高密度。部分肿瘤内有不规则钙化。增强早期呈明显不均一强化,而后呈相对低密度。肿瘤向外侵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静脉瘤栓时,血管管径增粗,不强化。转移淋巴结呈软组织密度结节。
    MRI表现:肿瘤呈混杂信号。假包膜在T2WI呈低信号带。肿块不均一强化。

  • 第5题:

    男性,50岁,间歇出现无痛血尿4个月,检查诊断为左侧肾癌。该患者出现血尿表明是()

    • A、肾癌已侵入肾门
    • B、早期肾癌的表现
    • C、肾盂癌的早期表现
    • D、肾母细胞瘤的早期表现
    • E、肾癌已侵入肾盏、肾盂黏膜

    正确答案:E

  • 第6题:

    下列关于肾癌的MRI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 A、肿块在T1WI上,其信号要稍低于正常肾皮质
    • B、小的肿块信号可以均匀
    • C、较大的肿块因出血、坏死和囊变,信号可以不均匀
    • D、MRI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
    • E、有时可以有假包膜征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室管膜瘤的MRI表现。

    正确答案: 室管膜瘤的MR表现:室管膜瘤在T1加权上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亦为高信号,肿瘤血管显示为低信号,注射Gd-DPTA后,显著强化,常有脑积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肾癌的肾外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①发热;
    ②高血压;
    ③血沉快;
    ④贫血;
    ⑤肝功能异常;
    ⑥激素改变引起的内分泌症状: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性征异常、糖代谢紊乱、库欣综合征、低血压等;
    ⑦免疫系统改变:如神经、肌肉病变、血管炎、淀粉样变;
    ⑧同侧精索静脉曲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宫颈癌的MRI表现。

    正确答案: 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50岁以上多见,常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MRI表现为宫颈增大,其正常解剖层次模糊、中断,肿块在T2WI上多较正常宫颈信号高,在T1WI上肿块呈稍低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呈不规则或均匀强化。MRI能分别出器官的解剖层次,因此在术前分期方面优于CT。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肾癌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血尿、肿块、疼痛、肾外表现(低热、高血压、血沉快、消瘦、贫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脑梗死的分类与CT表现和MRI表现。

    正确答案: 脑梗死分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其范围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同时累及灰、白质,多呈扇形。
    梗死后2~3周内,可出现模糊效应,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增强表现为脑回样强化。1~2个月后表现为低密度囊腔。出血性脑梗死:多在缺血脑梗一周后发生,CT表现:不规则的低密度脑梗死病灶内可有高密度出血灶,呈斑点状或片状,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脑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直径10~15mm大小,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述脑梗死的分类与CT表现和MRI表现。


    正确答案:脑梗死分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其范围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同时累及灰、白质,多呈扇形。
    梗死后2~3周内,可出现模糊效应,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增强表现为脑回样强化。1~2个月后表现为低密度囊腔。出血性脑梗死:多在缺血脑梗一周后发生,CT表现:不规则的低密度脑梗死病灶内可有高密度出血灶,呈斑点状或片状,占位效应明显。
    腔隙性脑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直径10~15mm大小,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 第13题:

    关于肾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尿路造影可见蜘蛛足样表现、肾盂变形、输尿管受压移位
    • B、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肿块,增强检查早期一过性强化
    • C、MRI检查TWI呈低信号,TWI为混杂信号,周边有假包膜
    • D、影像学检查可进行肿瘤分期和鉴别诊断
    • E、X线平片对肾癌的诊断价值不高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简述椎间盘突出的CT、MRI表现。


    正确答案:CT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尚有其他间接征象如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等。
    MRI表现为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内,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分可见“窄颈”相连,T2WI可见同层面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与CT一样可显示其他间接征象。

  • 第15题:

    简述肾癌的超声表现。


    正确答案:肾实质内可见肿块声像,呈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内部回声分布不均,边界清晰或不清晰,肿块内血流较丰富,晚期肾静脉可有癌栓,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远处有转移病灶。

  • 第16题:

    简述肝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


    正确答案:CT表现:
    ①平扫多呈不均匀低密度,边界不清,少数有假包膜。
    ②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特征性表现。
    ③常见门脉受侵,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动态增强门静脉期门脉癌栓所致的充盈缺损;
    ④淋巴转移时可见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MRI表现: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不均。如瘤灶内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囊变等,可呈不均匀混合信号。Gd-DTPA增强特点同CT它的优点在于发现小病灶和等信号病灶。

  • 第17题:

    简述肾癌的肾外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①发热;
    ②高血压;
    ③血沉快;
    ④贫血;
    ⑤肝功能异常;
    ⑥激素改变引起的内分泌症状: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性征异常、糖代谢紊乱、库欣综合征、低血压等;
    ⑦免疫系统改变:如神经、肌肉病变、血管炎、淀粉样变;
    ⑧同侧精索静脉曲张。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膀胱癌的CT及MRI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CT:多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入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呈结节、分叶、不规则或菜花状,其与壁相连的基底部多较宽。少数肿块表面可有点状或不规则钙化。部分膀胱癌无明确肿块,仅表现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表面常凹凸不平。增强早期扫描肿块多为均一强化,偶见其内有坏死性无强化低密度灶;延时扫描,腔内充盈对比剂,肿块表现为低密度充盈缺损。
    当膀胱癌发生壁外侵犯时,表现病变处膀胱壁外缘不清,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肿瘤还可进一步侵犯周围器官:精囊受累时则精囊角消失,受累精囊增大;侵犯前列腺时使之增大、变形;当肿块部分或全部包绕子宫或直肠时,则指示这些器官已受累。CT检查还可发现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常指示已发生淋巴结转移。
    MRI: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在T1WI上,肿瘤的信号强度类似正常膀胱壁;然而在T2WI像上,其多为中等信号,信号强度要显著高于正常膀胱壁。Gd-DTPA增强检查,肿瘤早期强化且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膀胱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子宫正常MRI表现

    正确答案: T1WI:正常宫颈、宫体和阴道表现为一致性较低信号
    T2WI:
    ⑴宫体在内向外有3层信号:中心高信号为子宫内膜及宫腔分泌物,中间薄的低信号即联合带为子宫肌内层,周围是中等信号的子宫肌外层;
    ⑵宫颈自内向外分4种信号:高信号的宫颈管内粘液,中等信号的宫颈粘膜,低信号的宫颈纤维基质,中等信号的宫颈肌层;
    ⑶阴道只有2种信号:高信号的阴道内容物和低信号的阴道壁,绝经期后分层不再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何谓烟雾(Moyamoya)病?简述烟雾病的DSA、CT、MRI表现。

    正确答案: 烟雾病又称脑底动脉环闭塞症,由日本铃木于1966年首先报道,以脑底部异常毛细血管网形成如同烟雾升起而命名,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
    (1)CT和MRI:脑萎缩,脑梗死,脑内和蛛网膜下隙出血,MRI还可见脑底异常毛细血管网呈蜂房状或网格状低信号。
    (2)DSA: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狭窄或者闭塞,大脑前、中动脉分支显影不良。脑底部簇状扩张,毛细血管网如烟雾状,通过椎动脉和颈外动脉系侧支吻合,使大脑前、中动脉逆行性充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垂体瘤的影像学分类和CT及MRI表现。

    正确答案: 直径≤10mm者为微腺瘤;直径>10mm者为大腺瘤。CT表现:微腺瘤平扫多难以显示;增强显示为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等密度时难以识别。大腺瘤表现为鞍内等或稍高密度影,内可有低密度囊变、坏死或高密度出血,向上可累及鞍上池、向两侧侵及海绵窦;增强可均一,不均一强化或环行强化。
    垂体瘤间接征象包括垂体上缘局部隆突,垂体柄偏斜或鞍底下陷;垂体高度大于8mm,当平扫难以发现肿瘤时这些间接征象是提示垂体病变的重要依据。
    MRI表现:MRI对微腺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价值明显优于CT。平扫:微腺瘤常使垂体上缘上凸,垂体柄偏移,肿瘤多在TIWI为低、T2WI为高信号或等信号。
    增强:微腺瘤强化较正常垂体慢,增强早期为低信号区,延迟后逐渐强化,晚期可与正常垂体等信号;大腺瘤呈均一或不均一强化,并能清楚显示海绵窦受累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脑内动脉瘤的DSA、CT、MRI表现。

    正确答案: (1)DSA:DSA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可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有无瘤蒂、血栓和动脉瘤破裂。
    (2)CT:平扫呈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呈均匀性强化。血栓形成则呈中心、偏心性强化或无强化。
    (3)MRI: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