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顺气散功效与作用

题目

八味顺气散功效与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八味顺气散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六一顺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伤寒邪热内传,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满硬,绕脐疼痛者。

  • 第2题:

    十三味羌活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风邪壅滞肌肤,欲发痘疹者。解热散毒。

  • 第3题:

    八风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 第4题:

    八味理中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小儿心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满,坐卧烦闷,神情不乐,饮食不下者。

  • 第5题:

    八宝珍珠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阴虚喉疳,咽嗌干燥,局部淡红,微肿刺痛,日久肿痛加重,声音嘶哑.其色紫暗不鲜,破烂臭腐者。

  • 第6题:

    问答题
    八味顺气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气中。七情内伤,气机逆乱,痰涎壅盛,神志不清,牙关紧急,肢体不温,气口脉沉,经用苏合香丸而神志已醒者。
    解析: 八味顺气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乌药顺气散(《医宗必读》卷八)。
    【组成】白术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自芷陈皮(去白)天台鸟药人参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气中。七情内伤,气机逆乱,痰涎壅盛,神志不清,牙关紧急,肢体不温,气口脉沉,经用苏合香丸而神志已醒者。

  • 第7题:

    问答题
    八味地黄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
    解析: 八味地黄丸
    【来源】《博育生女科.产后编》卷上。
    【组成】山茱萸山药丹皮云苓各24克泽泻15克熟地24克五味子15克炙黄耆30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
    【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血块不落。

  • 第8题:

    问答题
    木香顺气散3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气厥醒后,肝胃不和,脘胁不舒,胸闷食少。
    解析: 木香顺气散3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组成】陈皮青皮乌药香附半夏枳壳厚朴各3克木香砂仁各1.5克肉桂干姜炙甘草各0.9克
    【用法】为末。加生姜3片,木煎服。
    【主治】气厥醒后,肝胃不和,脘胁不舒,胸闷食少。

  • 第9题:

    问答题
    增益八味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男子肝肾两虚,阳衰精亏所产生的堵证。滋肾补肝,壮阳益精,强筋壮骨。
    解析: 增益八味丸
    【来源】《朱氏集验方》。
    【组成】熟干地黄(酒洒九蒸,晒干称)鹿茸(去毛,炙)五味子各120克山药(大块者,酒浸一宿)山茱萸(去核)大附子30克(炮)牛膝(酒浸一宿)各60克白茯苓牡丹皮(去骨)泽泻(酒浸一宿)各45克
    【用法】上为细末,用真鹿角胶250克,锉细,入银石器中,法酒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功用】滋肾补肝,壮阳益精,强筋壮骨。
    【主治】男子肝肾两虚,阳衰精亏所产生的堵证。

  • 第10题:

    问答题
    四味枳实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肝气不足,两胁疼痛。
    解析: 四味枳实散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组成】枳实30克人参川芎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生姜、大枣汤调服。
    【主治】肝气不足,两胁疼痛。

  • 第11题:

    问答题
    顺气散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霍乱吐泻。
    解析: 顺气散2
    【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五。
    【组成】人参藿香丁香各7.5克茯苓干葛甘草天台乌药各15克红橘皮3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2个,生姜1片,同煎,温服。
    【主治】霍乱吐泻。

  • 第12题:

    顺气散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霍乱吐泻。

  • 第13题:

    八味还睛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肝肺风热所致滑翳,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绕瞳人;涩翳,微如赤色,或聚或开,两旁微光,瞳人上如凝脂色,时复涩痛,而无泪出;散翳,形如鳞点,或睑下起粟子而烂,日夜痛楚,瞳人最疼,常下热泪。

  • 第14题:

    十味苍柏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疝气作痛。

  • 第15题:

    八正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 第16题:

    五味泻白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

  • 第17题:

    问答题
    八味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积年冷病,及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
    解析: 八味丸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组成】川巴戟45克(酒没,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锉碎,用麦门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45克(去梗,用青盐30克,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芦巴30克(用全蝎14个,同炒后,胡芦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药45克(用熟地黄同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30克(用川椒30克,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45克(去毛,用牡丹皮30克,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盐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温酒送下。
    【功用】温补肝肾,暖丹田,聪耳目,老人常服益寿延年。
    【主治】积年冷病,及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

  • 第18题:

    问答题
    八味还睛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肝肺风热所致滑翳,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绕瞳人;涩翳,微如赤色,或聚或开,两旁微光,瞳人上如凝脂色,时复涩痛,而无泪出;散翳,形如鳞点,或睑下起粟子而烂,日夜痛楚,瞳人最疼,常下热泪。
    解析: 八味还睛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五。
    【组成】白蒺藜(炒、去尖)防风粉草(炙)木贼山栀(炒、去壳)各15克草决明30克(炒)青葙子0.3克(微炒)蝉蜕0.3克
    【用法】上药为末。用麦门冬去心煎汤,食后调下。
    【主治】肝肺风热所致滑翳,有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绕瞳人;涩翳,微如赤色,或聚或开,两旁微光,瞳人上如凝脂色,时复涩痛,而无泪出;散翳,形如鳞点,或睑下起粟子而烂,日夜痛楚,瞳人最疼,常下热泪。

  • 第19题:

    问答题
    八风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解析: 八风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异名】八风汤(《保婴撮要》卷二十)。
    【组成】藿香(去土)250克白芷前胡(去芦)各500克黄耆(去芦)甘草(爁)人参(去芦)各1千克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1.5千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或每服6克,腊茶水调下;小儿虚风,每服1.5克,乳香、腊茶水调下。
    【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 第20题:

    问答题
    黄芩五味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水痢,心腹甚痛,饮食无妨,但食后即痢,多食多下,少食少下。
    解析: 黄芩五味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许仁则方。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各15克黄耆12克龙骨18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次用4克,以温开水送下,日二服。渐加至8~12克,病愈乃止,
    【主治】水痢,心腹甚痛,饮食无妨,但食后即痢,多食多下,少食少下。

  • 第21题:

    问答题
    八正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解析: 八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方论】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