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锡丹2功效与作用

题目

黑锡丹2功效与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黑锡丹2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复阳丹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阴寒呕吐,泄泻腹痛,寒疝,

  • 第2题:

    天王补心丹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咽喉干燥,夜梦遗精。滋阴泻火,养心安神。

  • 第3题:

    黑散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小儿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

  • 第4题:

    问答题
    立马回疔丹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疔疮初起,已用针刺后,或误灸失治,以致疮毒走散不住之险恶证候。攻毒破结,消肿止痛。
    解析: 立马回疔丹2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蟾酥(酒化)硇砂轻粉白丁香各3克蜈蚣1条(炙)雄黄朱砂各6克乳香1.8克麝香少许金顶砒1.5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糊做成麦粒形小丸,凡遇疔疮,针破患处,用此1粒,插入孔内,膏药盖之,次后追出脓血疔根为效。
    【功用】攻毒破结,消肿止痛。
    【主治】疔疮初起,已用针刺后,或误灸失治,以致疮毒走散不住之险恶证候。

  • 第5题:

    问答题
    黑锡丹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服暖药,僭上愈甚者。
    解析: 黑锡丹2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硫黄60克(捶如皂荚子大,候铅成汁,入硫黄在内,勿令焰起,候硫黄化,倾出于九重纸上,纳入一地坑内,以碗盖去火)川楝子黑铅(不夹锡者,先熔成汁)各60克阳起石(煅)木香沉香青皮(炒)各15克肉豆蔻30克茴香(炒)官桂(去皮,不见火)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炒)破故纸(炒)各30克乌药(去木,锉)7.5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100丸,空腹时,浓煎人参、茯苓、姜、枣汤吞下。
    【主治】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服暖药,僭上愈甚者。

  • 第6题:

    问答题
    加减黑膏汤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疫邪不达,消烁阴液,痧麻布而不透,发热无汗,咽喉肿红燥痛白腐,口渴烦躁,舌红绛起刺,或舌黑糙无津之重症。
    解析: 加减黑膏汤2
    【来源】《喉痧症治概要》。
    【组成】淡豆豉9克薄荷叶2.4克连翘壳9克炙僵蚕9克鲜生地12克熟石膏12克京赤芍6克净蝉衣2.4克鲜石斛12克生甘草1.8克象贝母9克浮萍草9克鲜竹叶30张茅根(去心)芦根(去节)各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疫邪不达,消烁阴液,痧麻布而不透,发热无汗,咽喉肿红燥痛白腐,口渴烦躁,舌红绛起刺,或舌黑糙无津之重症。

  • 第7题:

    问答题
    太一丹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伤寒伤风,肢节烦痛,憎寒壮热,或发热恶寒,似瘴非瘴,烦躁迷闷,面色红赤,头痛如破。
    解析: 太一丹2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三。
    【组成】天南星120克(锉,炒赤,勿令焦)石膏120克干葛(取粉)105克前胡60克川芎60克白僵蚕(炒,去丝、嘴)白附子(炮)防风(去芦头)各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糊和为丸,每两作10丸,阴干。每服1丸,细嚼,用葱白、薄荷茶送下,不拘时候。服之微汗出,立愈。
    【主治】伤寒伤风,肢节烦痛,憎寒壮热,或发热恶寒,似瘴非瘴,烦躁迷闷,面色红赤,头痛如破。

  • 第8题:

    问答题
    锡生根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止痛,止血,生肌。
    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肌肉紧张,腰痛,风湿疼痛,心脏病,消化不良,尿路感染,膀胱炎,咳嗽,痢疾
    解析: 中草药名:锡生根
    中草药别名:亚红龙
    中草药产地:云南
    中草药性味:淡,微麻,温
    中草药功效:止痛,止血,生肌
    中草药主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肌肉紧张,腰痛,风湿疼痛,心脏病,消化不良,尿路感染,膀胱炎,咳嗽,痢疾
    中草药用量:9~15

  • 第9题:

    透骨丹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跌打损伤,深入骨髓,或隐隐痛,或天阴则痛,或年远四肢无力。

  • 第10题:

    黑神丸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历节风,身体疼痛。

  • 第11题:

    问答题
    五福化毒丹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小儿蕴积热毒,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詀语烦满,头面身体多生疮疖。清热解毒。
    解析: 五福化毒丹2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组成】桔梗(微炒)玄参(洗、焙)各180克青黛(研)牙消(枯)人参(去芦)各60克茯苓(去皮)150克甘草(炒)45克银箔8片(为衣)麝香(研)1.5克金箔8片(为衣)
    【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炼蜜为丸,每30克作12丸。每一岁儿1丸分四服,用薄荷水化下。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有涎血臭气者,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下1丸;热疳肌肉黄瘦,雀目夜不见物,陈粟米泔水化下,食后临卧服。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蕴积热毒,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詀语烦满,头面身体多生疮疖。

  • 第12题:

    问答题
    黑锡丹1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温壮下元,镇纳浮阳。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上盛下虚,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脉沉微;奔豚,气从小腹上冲胸,胸胁脘腹胀痛,或寒疝腹痛,肠鸣滑泄,或男子阳痿精冷,女子血海虚寒,月经不调,带下清稀,不孕。
    解析: 黑锡丹1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桑君方。
    【异名】医门黑锡丹(《中药成方配本》)。
    【组成】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核)木香各30克肉桂(去皮)15克黑锡(去滓)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60克
    【用法】上药于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杵,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每服30~40粒,空腹时用姜、盐汤或枣汤送下,妇人用艾、醋汤送下。
    【功用】温壮下元,镇纳浮阳。
    【主治】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上盛下虚,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脉沉微;奔豚,气从小腹上冲胸,胸胁脘腹胀痛,或寒疝腹痛,肠鸣滑泄,或男子阳痿精冷,女子血海虚寒,月经不调,带下清稀,不孕。
    【方论】方中黑锡镇摄浮阳,降逆平喘,硫黄温补命门,暖肾消寒,均为君药;附子、肉桂温肾助阳,引火归原,使虚阳复归肾中,阳起石、破故纸、葫芦巴温命门,除冷气,能接纳下归之虚阳,并为臣药;茴香、沉香、肉豆蔻,温中调气,降逆除痰,兼能暖肾,为佐药;然而,又恐诸药温燥太过,故用一味苦寒之川楝子,既能监制诸药,又有疏利肝气之用。配合成方,共奏温壮元阳,镇纳浮阳之功。

  • 第13题:

    问答题
    黑丸子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中脘有宿食,吞酸恶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气,成心腹疼痛,中虚积聚,飧泄,赤白痢下。消食去积。
    解析: 黑丸子2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乌梅肉7个百草霜22克杏仁(去皮、尖,别研)3~7枚巴豆(去壳并油)2枚半夏(汤泡七次)9枚缩砂仁3~7枚
    【用法】上为细末,和匀,用薄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次服15丸,加至20丸,用熟水或姜汤送下。
    【功用】消食去积。
    【主治】中脘有宿食,吞酸恶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气,成心腹疼痛,中虚积聚,飧泄,赤白痢下。

  • 第14题:

    问答题
    交感丹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小儿耳疳,耳中疳臭;或怒气上逆,上下不得宜通,遂成聋聩。
    解析: 交感丹2
    【来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组成】香附子(浸透,炒)9克茯神黄连各6克桂心3克甘菊花3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4.5克,灯心汤调下。
    【主治】小儿耳疳,耳中疳臭;或怒气上逆,上下不得宜通,遂成聋聩。

  • 第15题:

    问答题
    锡类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烂喉,乳蛾,牙疳,口舌腐烂,现用于阴道溃疡,保留灌肠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的慢性溃疡,消炎解毒,去腐生新。
    解析: 锡类散
    【来源】《金匮翼》卷五。
    【组成】西牛黄0.06克冰片0,09克真珠0.09克人指甲0.15克(男病用女,女病用男)象牙屑0.9克(焙)青黛1.8克(去灰脚,净)壁钱20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
    【用法】共为极细末,吹患处。
    【功用】消炎解毒,去腐生新。
    【主治】烂喉,乳蛾,牙疳,口舌腐烂,现用于阴道溃疡,保留灌肠可治疗直肠、乙状结肠的慢性溃疡,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温热经纬》卷五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