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前梅连散功效与作用

题目

柴前梅连散功效与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柴前梅连散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抑阳酒连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肾阴不足,风湿夹热,上蒸于目,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现用于虹膜睫状体炎。滋阴清热,祛风除湿。

  • 第2题:

    柴葛桂枝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小儿伤风,自汗发热。

  • 第3题:

    椒梅汤1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虫痛,时痛时止,面白唇红,舌有白点。

  • 第4题:

    柴平汤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湿疟。寒热往采,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者。

  • 第5题:

    阿胶梅连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

  • 第6题:

    问答题
    柴葛桂枝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小儿伤风,自汗发热。
    解析: 柴葛桂枝汤
    【来源】《幼幼集成》卷三。
    【组成】嫩桂枝3克杭白芍4.5克北柴胡粉干葛各3克炙甘草2.4克
    【用法】上药加老生姜3克、大红枣5枚,净水浓煎,热服。
    【主治】小儿伤风,自汗发热。

  • 第7题:

    问答题
    柴葛芩连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外感中热腹泻,热邪在表,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脉浮大而数者。
    解析: 柴葛芩连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柴胡干葛黄芩川连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中热腹泻,热邪在表,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脉浮大而数者。

  • 第8题:

    问答题
    柴平汤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湿疟。寒热往采,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者。
    解析: 柴平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川柴胡3克姜半夏4.5克川朴6克清炙草1.5克炒黄芩3克赤苓9克制苍术3克广橘皮4.5克鲜生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燥湿。
    【主治】湿疟。寒热往采,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者。

  • 第9题:

    问答题
    柴胡梅连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骨蒸劳热,久而不愈。
    解析: 柴胡梅连散
    【来源】《金匮翼》卷三。
    【组成】柴胡人参黄芩甘草胡黄连当归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9克,用童便150毫升,乌梅1个,猪胆汁10毫升,猪髓1条,韭根1.5克,水200毫升,同煎至24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主治】骨蒸劳热,久而不愈。

  • 第10题:

    问答题
    连梅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暑邪深入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手足麻痹者。
    解析: 连梅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组成】云连6克乌梅(去核)9克麦冬(连心)9克生地9克阿胶6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功用】清心泻火,滋肾养液。
    【主治】暑邪深入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手足麻痹者。
    【加减】脉虚大而芤者,加人参。
    【方论】方中黄连清心热,阿胶、生地滋肾液,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乌梅与黄连相合,有酸苦泄热之效,与生地、麦冬相合,有酸甘化阴之功。心火清,肾水复,肝阴充,则消渴、麻痹均可愈。

  • 第11题:

    问答题
    阿胶梅连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
    解析: 阿胶梅连丸
    【来源】《宜明论方》卷十。
    【组成】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乌梅肉(去核,炒)黄柏(锉,炒)黄连当归(焙)赤芍药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研末,入阿胶研匀,水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一昼夜五六服。
    【主治】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油腻。

  • 第12题:

    问答题
    梅煎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小儿暑毒下痢,烦渴肚疼,发热。清热止痢。
    解析: 梅煎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九六。
    【组成】赤芍药黄连甘草各30克罂粟壳90克
    【用法】上为细末。三岁小儿每服3克,用水100毫升,乌梅1个,煎至3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功用】清热止痢。
    【主治】小儿暑毒下痢,烦渴肚疼,发热。

  • 第13题:

    柴胡梅连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骨蒸劳热,久而不愈。

  • 第14题:

    连梅安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肝火犯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甚则蛔暖不安,脘痛烦躁,昏乱欲死。

  • 第15题:

    霜梅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咽喉肿痛。

  • 第16题:

    梅煎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小儿暑毒下痢,烦渴肚疼,发热。清热止痢。

  • 第17题:

    连梅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暑邪深入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手足麻痹者。

  • 第18题:

    问答题
    连梅安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肝火犯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甚则蛔暖不安,脘痛烦躁,昏乱欲死。
    解析: 连梅安蛔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胡连3克炒川椒10粒白雷丸9克乌梅肉2个生川柏2.4克尖槟榔2枚(磨汁冲)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肝安蛔。
    【主治】肝火犯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甚则蛔暖不安,脘痛烦躁,昏乱欲死。

  • 第19题:

    问答题
    霜梅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咽喉肿痛。
    解析: 霜梅
    【来源】《同寿录》卷尾。
    【组成】牙皂(去弦净)120克食盐30克桔梗60克天南星25枚大半夏35粒甘草30克朴消120克防风120克白矾120克
    【用法】五月五日采半熟大梅100个,先将盐、消二味同梅拌匀,过一日夜,候水浸透,再将各药研细入内同拌,取起晒干,又浸以药水收干为度。晒干起霜衣白者佳,收贮封固。凡遇咽喉肿痛用丝绵裹1枚含口内,有酸水吞下,即有痰涎涌出,候痰净口内有清水,去梅即愈。
    【主治】咽喉肿痛。

  • 第20题:

    问答题
    柴葛解肌汤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
    解析: 柴葛解肌汤2
    【来源】《医学心悟》卷二。
    【组成】柴胡3.6克葛根4.5克赤芍3克甘草1.5克黄芩4.5克知母3克贝母3克生地黄6克丹皮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
    【加减】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

  • 第21题:

    问答题
    柏连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面上热毒恶疮。
    解析: 柏连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
    【组成】胡粉(炒)大柏(炙)黄连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面脂调敷,猪脂亦可。
    【主治】面上热毒恶疮。

  • 第22题:

    问答题
    柴苓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身热,烦渴,泄泻。
    解析: 柴苓汤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组成】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猪苓黄芩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清热,健脾利湿。
    【主治】身热,烦渴,泄泻。

  • 第23题:

    问答题
    抑阳酒连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肾阴不足,风湿夹热,上蒸于目,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现用于虹膜睫状体炎。滋阴清热,祛风除湿。
    解析: 抑阳酒连散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组成】生地黄独活黄柏防风知母各0.9克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生草各1.2克黄芩(酒制)寒水石栀子黄连(酒制)各1.5克防己0.9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大热服。
    【功用】滋阴清热,祛风除湿。
    【主治】肾阴不足,风湿夹热,上蒸于目,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现用于虹膜睫状体炎。
    【方论】方中生地、知母滋阴抑阳;黄连、黄芩、黄柏、寒水石苦寒泻火,芩、连用酒制,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防风、蔓荆子、白芷、羌活、独括、防己祛风除湿;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清热,散风除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