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甘草泻心汤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甘草附子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 第2题:

    加减人参泻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疟伤胃阳,气逆不降,热劫胃液,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渴不欲饮,味变酸浊。

  • 第3题:

    甘草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少阴咽痛,兼治舌肿。清热解毒。

  • 第4题:

    问答题
    甘草附子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解析: 甘草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组成】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桂枝12克(去皮)
    【用法】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功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 第5题:

    判断题
    甘草泻心汤的功效是:和胃降逆消痞。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甘草饮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食即吐出,不得安住。
    解析: 甘草饮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七引《小品方》。
    【组成】甘草6克(炙)大黄9克(别渍)黄芩6克
    【用法】上三味,切。以水600毫升,煮三两沸,去滓分服,以利为度。
    【主治】食即吐出,不得安住。

  • 第7题:

    问答题
    大黄黄连泻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解析: 大黄黄连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6克黄连3克
    【用法】上二味。用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二次温服。
    【主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 第8题:

    问答题
    生姜泻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解析: 生姜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生姜12克(切)甘草9克(炙)人参9克干姜3克黄芩9克半夏9克(洗)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八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主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 第9题:

    单选题
    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是()
    A

    附子汤加炙甘草

    B

    生姜泻心汤加重炙甘草剂量

    C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炙甘草

    D

    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剂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加味泻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心火炽盛,五中烦躁,面红目赤,口燥唇裂,甚则衄血、吐血。清心凉血。

  • 第11题:

    芎归泻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败血停积,上干于心,胸膈胀闷,烦躁昏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者。活血散瘀。

  • 第12题:

    芍药甘草附子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体虚外感,发汗后病不解,反增恶寒者。

  • 第13题:

    问答题
    甘草小麦大枣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妇人脏阴不足,致患脏燥,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频作,甚则言行失常。现用于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属心阴不足者。养心安神,补脾益气。
    解析: 甘草小麦大枣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异名】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卷下)、大枣汤(《普济本事方》卷十)、枣麦甘草汤(《会约医镜》卷十四)。
    【组成】甘草9克小麦9~15克大枣10枚
    【用法】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用】养心安神,补脾益气。
    【主治】妇人脏阴不足,致患脏燥,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频作,甚则言行失常。现用于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属心阴不足者。
    【方论】方中小麦味甘微寒,养心安神为君;甘草甘平,补脾益气而养心气为臣;大枣性味甘温,补中益气,并润脏燥为佐。配合同用,共奏养心安神,补脾益气之功。

  • 第14题:

    问答题
    芎归泻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败血停积,上干于心,胸膈胀闷,烦躁昏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者。活血散瘀。
    解析: 芎归泻心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五。
    【组成】归尾川芎蒲黄丹皮各3克桂心2.1克
    【用法】上药水煎,调五灵脂(研末)3克,食后服。
    【功用】活血散瘀。
    【主治】败血停积,上干于心,胸膈胀闷,烦躁昏乱,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者。

  • 第15题:

    单选题
    甘草泻心汤的组成是()
    A

    半夏泻心汤加生姜

    B

    半夏泻心汤减甘草用量,加生姜

    C

    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

    D

    半夏泻心汤加甘草用量

    E

    半夏泻心汤加甘草用量,加生姜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温脾胜湿。
    解析: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异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组成】甘草白术各6克干姜茯苓各12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功用】温脾胜湿。
    【主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方论】肾受冷湿,着而不去,而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 第17题:

    问答题
    甘草泻心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解析: 甘草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组成】甘草12克(炙)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