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凉膈散功效与作用

题目

三黄凉膈散功效与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三黄凉膈散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膈散3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脾瘅,口中甜腻。

  • 第2题:

    牛黄凉膈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风壅痰实,蕴结不散,头痛面赤,心烦口干,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 第3题:

    内补黄耆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肠风下血不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 第4题:

    凉血清肠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大肠热甚,肠风下血,脱肛。凉血清肠。

  • 第5题:

    三黄二香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肤有小黄泡如黍米大者。

  • 第6题:

    单选题
    凉膈散中大黄的主要作用是()
    A

    利湿退黄

    B

    活血散瘀

    C

    清热泻火

    D

    泻下通腑

    E

    凉血止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凉膈散1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烦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凉膈泻热。
    解析: 凉膈散1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组成】川大黄朴消甘草(爁)各60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克连翘1.2千克
    【用法】上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叶7片,蜜少许,煎奎210毫升,食后温服,小儿可服1.5克,更随岁数加减。得利下住服。
    【功用】凉膈泻热。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烦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禁忌】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方论】本方所治之证,属上、中二焦积热所致。方中重用连翘清心肺,解热毒,是为主药;配黄芩清心胸郁热;山栀子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薄荷、竹叶外疏内清;用朴消、大黄荡涤胸膈积热,是借阳明为出路,以泻下而清彻其火热;又用白蜜、甘草,既能缓消、黄峻泻之力,又可调和脾胃。凡证属于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 第8题:

    问答题
    三黄散3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头痈,面痈,小儿丹毒。
    解析: 三黄散3
    【来源】《疡医大全》卷十七。
    【组成】生地(为君)蒲黄(为臣)牛黄(为佐)冰片(为使)
    【用法】上药共为极细末。用芭蕉根计或侧柏叶汁和蜜调敷患处;若兼阴症,肿硬不消,因气凝血滞,或痰块结而不散,宜用姜汁、葱汁调敷。
    【主治】头痈,面痈,小儿丹毒。

  • 第9题:

    问答题
    凉心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小儿心脾积热上攻,致生重舌,舌下近根处肿突,形状似舌者。清心热,泻脾火。
    解析: 凉心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组成】青黛硼砂黄柏黄连(人乳拌晒)人中白各6克(煅)风化消3克冰片0.6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吹患处。
    【功用】清心热,泻脾火。
    【主治】小儿心脾积热上攻,致生重舌,舌下近根处肿突,形状似舌者。

  • 第10题:

    问答题
    牛黄凉膈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风壅痰实,蕴结不散,头痛面赤,心烦口干,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解析: 牛黄凉膈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组成】牛黄(研)30克南星(牛胆制)23克甘草(爁)300克紫石英(研,飞)麝香(研)龙脑(研)各150克牙消(枯过研细)寒水石粉(煅)石膏(细研)各600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30丸。每服1丸,食后用温薄荷、人参汤嚼下。小儿平常服半丸,急惊服1丸,用薄荷水化下。
    【主治】风壅痰实,蕴结不散,头痛面赤,心烦口干,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 第11题:

    问答题
    三黄凉膈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热毒上攻咽喉,初起咽喉不利,继则红肿疼痛,恶寒发热,心烦口渴者。清热解毒,凉膈利咽。
    解析: 三黄凉膈散
    【来源】《喉科紫珍集》卷下。
    【组成】上川连栀子黄柏黄芩川芎赤芍甘草.苏薄荷青皮陈皮金银花花粉当归射干元参各等分
    【用法】上药加灯心O.3克,淡竹叶24片为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膈利咽。
    【主治】热毒上攻咽喉,初起咽喉不利,继则红肿疼痛,恶寒发热,心烦口渴者。

  • 第12题:

    通膈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妇人血瘀气滞,心腹刺痛,寒热往来。活血化瘀,利气止痛。

  • 第13题:

    黄粉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阴囊上生疮,黄水流注,有妨行步。

  • 第14题:

    凉心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小儿心脾积热上攻,致生重舌,舌下近根处肿突,形状似舌者。清心热,泻脾火。

  • 第15题:

    凉膈散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膈间有火,大便秘涩。疏风清热,化痰利咽。

  • 第16题:

    问答题
    三黄二香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肤有小黄泡如黍米大者。
    解析: 三黄二香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黄连30克黄柏30克生大黄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初用茶水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调救。
    【主治】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肤有小黄泡如黍米大者。

  • 第17题:

    问答题
    通膈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妇人血瘀气滞,心腹刺痛,寒热往来。活血化瘀,利气止痛。
    解析: 通膈散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十。
    【组成】蓬术延胡索北芍药当归川芎甘草牡丹皮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姜酒调服。
    【功用】活血化瘀,利气止痛。
    【主治】妇人血瘀气滞,心腹刺痛,寒热往来。

  • 第18题:

    问答题
    凉血清肠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大肠热甚,肠风下血,脱肛。凉血清肠。
    解析: 凉血清肠散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组成】生地黄当归芍药各3.6克防风升麻荆芥各3克黄芩(炒)黄连香附<炒)川芎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血清肠。
    【主治】大肠热甚,肠风下血,脱肛。

  • 第19题:

    问答题
    清咽利膈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内有积热,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烦躁饮冷,大便秘结。清咽利膈。
    解析: 清咽利膈散
    【来源】《外科理例》。
    【异名】清咽利膈汤(《外科理例》)。
    【组成】金银花防风荆芥薄荷桔梗黄芩黄连各4.5克山栀连翘各3克玄参大黄(煨)朴消牛蒡子甘草各2.1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功用】清咽利膈。
    【主治】内有积热,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胸膈不利,烦躁饮冷,大便秘结。

  • 第20题:

    问答题
    清心凉膈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疫疹初起。清心凉膈,宣肺透疹。
    解析: 清心凉膈散
    【来源】《温热经纬》卷五。
    【异名】桔梗汤(《温热经纬》卷五)。
    【组成】连翘120克甘草60克黄芩(酒炒)薄荷栀子各30克桔梗60克石膏15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15克,加竹叶1片,用水375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入生白蜜20毫升,微煎,温服。
    【功用】清心凉膈,宣肺透疹。
    【主治】疫疹初起。

  • 第21题:

    问答题
    泻黄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舌。泻脾胃伏火。
    解析: 泻黄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藿香叶21克山栀子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用法】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舌。
    【方论】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 第22题:

    问答题
    凉血消风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消风清热。
    解析: 凉血消风散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当归9克荆芥9克蝉衣6克苦参9克白蒺藜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消风清热。
    【主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
    【方论】本方从《外科正宗》消风散增减而成。生地,当归、甘草凉血润爆;知母、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质红,脉弦滑数。治玫瑰糠疹可加紫草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