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万应丸功效与作用

题目

秘方万应丸功效与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秘方万应丸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消结神应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小儿痈毒。清热解毒,消结散痈。

  • 第2题:

    万全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大肠寒滑,泄泻不禁,小便精出,诸热药未效者。

  • 第3题:

    消胀万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气滞湿阻,胸腹胀满。化积消胀。

  • 第4题:

    万寿地芝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目不能远视,或亦妨近视,头发早白。养阴清肝,明目黑发。

  • 第5题:

    问答题
    妙应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脾胃虚冷,饮食迟化,心腹刺痛,噫气吞酸,两胁膨胀,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解析: 妙应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九。
    【组成】大附子破故纸荜澄茄木香各15克硇砂1.5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和大麦面裹药同烧,候面黄焦,去面,将药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3~5丸,食后、临卧用米饮送下。
    【主治】脾胃虚冷,饮食迟化,心腹刺痛,噫气吞酸,两胁膨胀,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 第6题:

    问答题
    消结神应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小儿痈毒。清热解毒,消结散痈。
    解析: 消结神应丸
    【来源】《幼科发挥》卷二。
    【组成】黄芩(酒炒)黄连(炒)山栀仁生贝母海昆布(酒洗)海藻(酒洗)桔梗麦蘖(炒)各4.5克紫背天葵玄参连翘瞿麦各6克薄荷叶4.5克
    【用法】上药共为末,酒煮稀糊为丸,芡实大。每服1丸,酒下。
    【功用】清热解毒,消结散痈。
    【主治】小儿痈毒。

  • 第7题:

    问答题
    神仙解毒万病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感受秽浊,脘腹胀闷疼痛;食物中毒,呕吐泄泻;咽喉肿痛;小儿痰厥。外敷疔疮疖肿。
    解析: 神仙解毒万病丸
    【来源】《百一选方》卷十七。
    【异名】万病回春丹(《古今医鉴》卷十六)、万病解毒丹(《寿世保元》卷十)。
    【组成】文蛤三两(淡红色者,捶碎洗净。本草云:五倍子一名文蛤)红芽大戟一两山慈菇二两(洗。即鬼灯檠金灯花根也)续随子一两(去壳称,研细,纸裹压出油,再研如白霜)麝香三分(研)
    【用法】上将前三味,焙干为细末,入麝香、续随子研令匀,以糯米粥为丸,于木臼中杵数百下,每料分作四十粒。一切药毒、恶草、菇子、菌蕈、金石毒、吃自死马肉、河豚发毒、时行疫气、山岚瘴疟、急喉闭、缠喉风、脾病黄肿、赤眼疮疖、冲冒寒暑、热毒上攻、或自缢死、落水、打折伤死,但心头微暖未隔宿者,并宜用生姜蜜水磨一粒灌之,须臾复苏;痈疽发背、未破鱼脐疮,诸般恶疮肿毒、汤火所伤、百虫犬鼠蛇伤,并东流水磨涂,并服一粒,良久觉痒,立消,打扑攧损伤折,炒松节酒磨下半粒,仍以东流水磨涂;中颠邪狂走,并宜暖酒磨下一丸,可分两服。有毒即吐或利,毒尽自止。
    【功用】辟秽解毒,化痰开窍,消肿止痛。
    【主治】感受秽浊,脘腹胀闷疼痛;食物中毒,呕吐泄泻;咽喉肿痛;小儿痰厥。外敷疔疮疖肿。

  • 第8题:

    问答题
    消臌万应丹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黄疸变臌,气喘胸闷,脘痛翻胃,疳胀结热,伤力黄肿,噤口痢。化积消臌。
    解析: 消臌万应丹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人中白(煅透)30克地骷髅莱菔子六神曲各15克砂仁6克(以上俱炒)陈香橼1个
    【用法】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服5~7丸,灯心汤下。
    【功用】化积消臌。
    【主治】黄疸变臌,气喘胸闷,脘痛翻胃,疳胀结热,伤力黄肿,噤口痢。

  • 第9题:

    问答题
    万应锭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痰火中风,半身不遂,湿疹,伤寒,中暑,痢疾,霍乱,瘟毒,黄病,疟疾,小儿痘疹,惊风,妇人经行腹痛,疔毒归心,痔疮,漏疮,喉闭,乳蛾,牙痛梅2梅2慲㹰਍††
    解析: 万应锭
    【来源】《饲鹤亭集方》。
    【组成】川黄连胡黄连明乳香净没药孩儿茶生大黄延胡索各60克麒麟竭明天麻真熊胆各30克陈京墨120克自然铜15克梅花冰片原麝香各0.6克
    【用法】上药十四味,共为细末,用人乳化熊胆杵和成锭,如鼠粪样,飞金为衣,瓷瓶密贮。用时大人每服3.2~1.5克,小儿每服0.6~0.9克,俱用凉水送下,外用以醋磨敷患处。
    【主治】痰火中风,半身不遂,湿疹,伤寒,中暑,痢疾,霍乱,瘟毒,黄病,疟疾,小儿痘疹,惊风,妇人经行腹痛,疔毒归心,痔疮,漏疮,喉闭,乳蛾,牙痛梅2梅2慲㹰਍††

  • 第10题:

    秘方补心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心虚手振。养血补心,安神镇惊。

  • 第11题:

    万病解毒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痈疽发背,鱼脐毒疮,药毒、草毒、蛇兽毒,蛊毒诸种恶病。

  • 第12题:

    秘方茶调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祛风止痛。

  • 第13题:

    问答题
    万寿地芝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目不能远视,或亦妨近视,头发早白。养阴清肝,明目黑发。
    解析: 万寿地芝丸
    【来源】《御药院方》卷六。
    【异名】地芝丸(《东垣试效方》卷五)。
    【组成】生地黄240克天门冬240克(去心)菊花120克枳壳(去瓤,麸炒)120克
    【用法】上为细末,用酒、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渐加至4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晚饭前再服。
    【功用】养阴清肝,明目黑发。
    【主治】目不能远视,或亦妨近视,头发早白。

  • 第14题:

    问答题
    秘方茶调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祛风止痛。
    解析: 秘方茶调散
    【来源】《赤水玄珠》卷三。
    【组成】片芩60克(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小川芎30克细芽茶9克白芷15克薄荷9克荆芥穗12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9克,用茶清调下。
    【功用】祛风止痛。
    【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
    【加减】头巅及脑痛,加细辛,藁本、蔓荆子各9克。

  • 第15题:

    问答题
    秘方换腿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肝肾虚弱,风寒湿邪下注腰膝,腿足沉重少力,移步迟缓,筋脉挛痛,不能屈伸,脚(麸炒)橘红使君子肉麦蘖曲(炒)神曲(炒)雷丸干漆(炒烟尽)各15뺀敝榔蠀Ȱ麋祛风湿,壮筋骨。
    解析: 秘方换腿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组成】薏苡仁石南叶天南星(洗,姜制炒)川牛膝(酒浸,焙)肉桂(去粗皮)当归(去芦)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脐)羌活防风(去叉)石斛(去根)萆薢(微炙)黄耆(蜜炙)续断各30克苍术(米泔浸)45克槟榔15克干木瓜120克
    【用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木瓜汤吞下,日进二三服。
    【功用】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肝肾虚弱,风寒湿邪下注腰膝,腿足沉重少力,移步迟缓,筋脉挛痛,不能屈伸,脚(麸炒)橘红使君子肉麦蘖曲(炒)神曲(炒)雷丸干漆(炒烟尽)各15뺀敝榔蠀Ȱ麋

  • 第16题:

    问答题
    神应丸3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干血痨。干血内结,瘀热不化,郁久成痨,男子则遗精,女子则不育,脉涩沉数。活血化瘀。
    解析: 神应丸3
    【来源】《医略六书》卷十九。
    【组成】大黄90克(酒浸,九制)人参18克鳖甲60克(生醋炒)当归60克桃仁60克(去尖)生地120克黄芩30克甘草18克
    【用法】捣为细末,韭汁糊丸,每丸9克,朱砂为衣。经闭者,红花酒下2丸,骨蒸者,地骨皮,咳嗽者,桑白皮,并俱用童便煎净汁送下1丸,
    【功用】活血化瘀。
    【主治】干血痨。干血内结,瘀热不化,郁久成痨,男子则遗精,女子则不育,脉涩沉数。
    【方论】方中大黄荡热启闭,酒制引入血分以通经;人参扶元补气,生用少佐诸药以助力;鳖甲、桃仁散结破坚;甘草缓冲州之气;黄芩清内伏之热;当归养血活血,助生地以滋新血;丸以韭汁开血结,衣以朱砂宁心神,配合成方,共奏活血化瘀之功。

  • 第17题:

    问答题
    万字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麻疯。
    解析: 万字丸
    【来源】《疯门全书》。
    【组成】白花蛇(去皮、头、脏、骨)1条白蒺藜21克白僵蚕30克白附子30克威灵仙30克枫子肉30克土麻仁180克川黄连(乳蒸)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早、晚空腹各服15克,温开水送下。
    【主治】麻疯。
    【加减】红晕不退,加白附子15克,僵蚕15克,茶清送下。

  • 第18题:

    问答题
    秘方万应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腹内有虫及积气块痛,小儿疳病。消积杀虫,
    解析: 秘方万应丸
    【来源】《赤水玄珠》卷四。
    【组成】三棱莪术(各醋炒)陈皮(麸炒)橘红使君子肉麦蘖曲(炒)神曲(炒)雷丸干漆(炒烟尽)各15克槟榔30克芜荑7.5克鹤虱(略炒)胡黄连(炒)甘草(炙)各9克木香良姜(陈壁土炒)砂仁各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醋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功用】消积杀虫,
    【主治】腹内有虫及积气块痛,小儿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