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顺气汤功效与作用

题目

六一顺气汤功效与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六一顺气汤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顺气散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霍乱吐泻。

  • 第2题:

    顺气和中汤1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气虚头痛,痛不可忍,昼夜不得眠,恶风怕冷,不喜饮食,气短懒言,六脉弦细而微。

  • 第3题:

    问答题
    木香顺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浊气在上,则生腆胀。
    解析: 木香顺气汤
    【来源】《医学发明》卷四。
    【组成】木香0.9克厚朴(姜制)1.2克青皮(去白)陈皮益智仁白茯苓(去皮)泽泻干生姜半夏(汤洗)吴茱萸(汤洗)各0.6克当归1.5克升麻柴胡各0.3克草豆蔻(面襄煨,去皮)0.9克苍术(泔浸)0.9克
    【用法】上哎咀,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大温服,空腹时。
    【主治】浊气在上,则生腆胀。
    【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硬物及怒。

  • 第4题:

    问答题
    六一顺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伤寒邪热内传,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满硬,绕脐疼痛者。
    解析: 六一顺气汤
    【来源】《伤寒六书》卷三。
    【组成】柴胡黄芩芍药枳实厚朴大黄芒消甘草
    【用法】上锉一剂,先将水500毫升,滚三沸,后入药,煎至400毫升。临服入铁锈水10~15毫升。
    【主治】伤寒邪热内传,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语,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满硬,绕脐疼痛者。

  • 第5题:

    问答题
    黄耆六一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后而渴者。补气生津。
    解析: 黄耆六一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异名】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
    【组成】黄耆(去芦,蜜炙)18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功用】补气生津。
    【主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后而渴者。

  • 第6题:

    问答题
    六一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痘疹热毒太盛,红紫黑陷,狂言引饮者。
    解析: 六一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四。
    【组成】滑石(白腻者,研细,水飞,晒干再研)90克冰片0.9克(后和研匀)甘草(取头末,研极细)9克
    【用法】上将滑石、甘草末研匀,然后加冰片研匀。用败毒散调下;春、秋各用灯草煎汤候冷调服;夏月新汲泉水调服。三至五岁服3克,十岁服6克。
    【主治】痘疹热毒太盛,红紫黑陷,狂言引饮者。

  • 第7题:

    问答题
    顺气散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霍乱吐泻。
    解析: 顺气散2
    【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五。
    【组成】人参藿香丁香各7.5克茯苓干葛甘草天台乌药各15克红橘皮3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2个,生姜1片,同煎,温服。
    【主治】霍乱吐泻。

  • 第8题:

    六一散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痘疹热毒太盛,红紫黑陷,狂言引饮者。

  • 第9题:

    黄荆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吐血。养血止血。

  • 第10题:

    问答题
    平肝顺气保中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郁火伤脾,中气不运,胃中伏火,郁结生痰,致令呕吐,吞酸嘈杂,心腹胀闷。顺气和中,化痰清火。
    解析: 平肝顺气保中丸
    【来源】《古今医鉴》卷五。
    【组成】香附米90克(童便浸三日,炒)川芎60克陈皮90克(去白)白术120克(土炒)厚朴30克枳实60克(炒)黄连60克(姜汁炒)神曲60克(炒)麦芽21克(炒)木香9克栀子30克(姜汁炒)莱菔子30克(炒)半夏45克(姜汁炒)白茯苓30克砂仁12克(炒)干生姜30克山楂60克(取肉)青皮18克(香油炒)甘草12克(炙)
    【用法】上为末,竹沥打神曲糊为丸,绿豆大。每服100丸,食后用白滚汤送下,一日二次。
    【功用】顺气和中,化痰清火。
    【主治】郁火伤脾,中气不运,胃中伏火,郁结生痰,致令呕吐,吞酸嘈杂,心腹胀闷。

  • 第11题:

    问答题
    木香顺气散3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气厥醒后,肝胃不和,脘胁不舒,胸闷食少。
    解析: 木香顺气散3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组成】陈皮青皮乌药香附半夏枳壳厚朴各3克木香砂仁各1.5克肉桂干姜炙甘草各0.9克
    【用法】为末。加生姜3片,木煎服。
    【主治】气厥醒后,肝胃不和,脘胁不舒,胸闷食少。

  • 第12题:

    问答题
    顺气消滞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食后气滞呃逆,连声不止者。顺气消滞,降逆和胃。
    解析: 顺气消滞汤
    【来源】《寿世保元》卷三。
    【组成】陈皮6克半夏(姜炒)6克白茯苓(去皮)9克丁香0,9克柿蒂2个黄连(姜炒)0.6克神曲(炒)6克香附6克白术4.5克竹茹12克甘草2.4克
    【用法】上药锉碎。加生姜5片,水煎服。
    【功用】顺气消滞,降逆和胃。
    【主治】食后气滞呃逆,连声不止者。

  • 第13题:

    问答题
    顺气和中汤2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噎膈翻胃,嘈杂吞酸,痞闷噫气,心腹刺痛,恶心呕吐痰水。
    解析: 顺气和中汤2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陈皮(盐水浸,炒)3克半夏(姜汁炒)2.1克白茯苓(去皮)2.1克白术(去芦,土炒)2.4克枳实(麸炒)1.5克香附(醋浸,炒)3克砂仁(炒)0.9克黄连(姜汁和猪胆汁拌炒)1.8克山栀(姜汁炒黑)3克神曲(炒)1.8克甘草(炙)0.9克
    【用法】上药锉碎。用生姜3片,清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入竹沥、童便、姜汁,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噎膈翻胃,嘈杂吞酸,痞闷噫气,心腹刺痛,恶心呕吐痰水。
    【加减】气虚,加黄耆、人参各2.4克;血虚,加当归2,1克,川芎1.5克,气恼或气不舒畅,加乌药1.5克、木香0.9克;胸膈饱闷,加萝卜子(炒)1.8克;心下嘈杂,醋心,加吴茱萸1.2克,倍黄连、白术;如欲呕吐,加藿香梗2.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