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维新派报刊活动的作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相关问题
  • 第1题:

    西方近代报业历时300年,一般说来,这一报业的主体是()。

    • A、封建阶级报刊
    • B、资产阶级报刊
    • C、无产阶级报刊
    • D、大众化报刊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外国近代报业的诞生发展历时三个世纪,这一报业的主体是()

    • A、封建阶级报刊
    • B、资产阶级报刊
    • C、无产阶级报刊
    • D、大众化报刊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印度现今的报业体制是()

    • A、以公营报刊为主
    • B、以政党报刊为主
    • C、以私营报刊为主
    • D、以合作报刊为主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述恽代英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正确答案: 他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的创办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发表文章百余篇、通信四五十封。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撰发报刊文章500篇,他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 第5题:

    简述中国报业集团与外国报业集团的最大区别.


    正确答案: 1)国家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有.
    2)政党领导而不是民间主持.
    3)必须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有秩序有纪律地发展而不能自由生长.
    4)中国报业集团的终极目标是社会效益,而外国报业集团的终极效益.

  • 第6题:

    多选题
    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点()
    A

    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办的

    B

    民族民主报刊是在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斗争中成长的

    C

    取得独立后报业结构大有变化

    D

    目前都以政党报刊为主

    E

    目前都以商业报刊为主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外国近代报业的诞生发展历时三个世纪,这一报业的主体是()
    A

    封建阶级报刊

    B

    资产阶级报刊

    C

    无产阶级报刊

    D

    大众化报刊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李大钊的报刊活动经过及其贡献。

    正确答案: 《新青年》编辑部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首先揭开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的宣传家。五四时期,他曾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大量政论,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报刊活动的先驱。1913年,他负责编辑学会的《言治》月刊。1916年传,在日本留学时,主编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创刊号,并为《甲寅》月刊,《新青年》写稿。同年回国到五四期间,除了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撰工作之外,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外,曾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还担任北大学生刊物《国民》杂志社的导师和《新潮》杂志社顾问,指导北京《晨报》副刊改革。贡献:在我国报刊上宣传马克思主义,是由李大钊为代表的赞成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的。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标志着我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国家的命运,标志着他们运用报刊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端。李大钊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特别指出阶级斗争学说。它给读者指示了世界新潮的趋势,测定了十月革命后风靡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潮流的迅将到来,从而引导舆论界把眼光投向这一改造世界的革命学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法国资产阶级报业的演进轨迹是大致为:(),官报的政党报刊站报业的统治地位;19世纪中后期,随着廉价报纸的兴起,出现了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的局面。

    正确答案: 19世纪前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分析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历史作用: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2)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谈谈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正确答案: (1)邹韬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2)其报刊活动:
    ①1926-10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从此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②1932-1-9,他宣布《生活》周刊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
    ③1932-7建立生活书店,与生活周刊分开,以保存实力;
    ④1933-7至1935-8游历欧美,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发表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后汇集成《萍踪寄语》。“新生事件”后返回上海,1935-11-16创办《大众生活》;
    ⑤1936-3-7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的继续;
    ⑥1936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1936-6-7主办《生活日报》,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份日报。同时创刊的有《生活日报星期赠刊》;
    ⑦1936-8-23在上海创刊《生活星期刊》。“七君子事件”当事人之一
    (3)贡献:首先,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还提出了很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报刊思想:
    ①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②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
    ③办报要有创造精神,造就报刊的个性
    ④文风要“明显畅快”
    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编辑的四个条件: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畅达;至少精通一种外语。
    其次,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
    这主要表现在:
    (1)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
    (2)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3)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4)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发展中国家报业体制一般是()

    • A、以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
    • B、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
    • C、商业报刊为主
    • D、以上三种体制都有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点()

    • A、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办的
    • B、民族民主报刊是在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斗争中成长的
    • C、取得独立后报业结构大有变化
    • D、目前都以政党报刊为主
    • E、目前都以商业报刊为主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简述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 第16题:

    分析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历史作用: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2)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 第17题:

    谈谈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正确答案:(1)邹韬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2)其报刊活动:
    ①1926-10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从此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②1932-1-9,他宣布《生活》周刊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
    ③1932-7建立生活书店,与生活周刊分开,以保存实力;
    ④1933-7至1935-8游历欧美,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发表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后汇集成《萍踪寄语》。“新生事件”后返回上海,1935-11-16创办《大众生活》;
    ⑤1936-3-7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的继续;
    ⑥1936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1936-6-7主办《生活日报》,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份日报。同时创刊的有《生活日报星期赠刊》;
    ⑦1936-8-23在上海创刊《生活星期刊》。“七君子事件”当事人之一
    (3)贡献:首先,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还提出了很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报刊思想:
    ①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②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
    ③办报要有创造精神,造就报刊的个性
    ④文风要“明显畅快”
    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编辑的四个条件: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畅达;至少精通一种外语。
    其次,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
    这主要表现在:
    (1)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
    (2)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3)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4)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恽代英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正确答案: 他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的创办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发表文章百余篇、通信四五十封。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撰发报刊文章500篇,他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发展中国家报业体制一般是()
    A

    以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

    B

    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

    C

    商业报刊为主

    D

    以上三种体制都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维新派报刊活动的作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的进步作用。
    a、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b、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c、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二)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a、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b、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c、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敬告我国业诸君》、《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国风报》叙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维新派有哪些著名报刊与报人?

    正确答案: 《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北京,双月刊,格式与京报相似,木刻雕版印刷,雇卖京报者随宫门抄免费赠送给京师。经费由康有为筹措,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1895年11月就是强学会成立。该会决定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出版,作为维新派第1家正式机关报。
    《中外纪闻》,1895年12月16日,北京,双月刊,木刻活字印刷,强学书局发行。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与《万国公报》不同的是,《中外纪闻》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有译自外国报刊的,也有采用国内报纸的。陈炽、袁世凯、张之洞等官员都捐了款。由于受到顽固派的抵制,光绪皇帝于1896年1月20日政令查封京师强学会,禁止它的一切活动,《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仅出版10个月又5天。
    《强学报》,1896年1月12日,上海,5日刊,铅字排印,由康门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该报认为,报馆有“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的作用,这也成为该报的办报宗旨。1月25日,张之洞下令停办《强学报》。《强学报》由此终刊,只存在了10多天,共出3期,其中第3期未面世。《强学报》虽然存在时间最短,但它的影响却大于《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因为,《强学报》已不是一般地作空泛议论,而是在推动维新变法的实现。
    《时务报》、《湘学新报》、《渝报》、《国闻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正确答案: 蔡和森:湖南湘乡人,1918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向导》的第一任主编,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当的纲领和政策。于192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1931年在香港被捕后引渡到广州,被反动军阀杀害。
    瞿秋白: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发表在两报上的有五十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五卅”时编辑《热血日报》。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
    恽代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的创办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发表文章百余篇、通信四五十封。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撰发报刊文章500篇,他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萧楚女:1925年在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1936年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文情理交融、分析深刻,感人至深。他还长于论辩,写有著名长篇论著《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青年读者称他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西方近代报业历时300年,一般说来,这一报业的主体是()。
    A

    封建阶级报刊

    B

    资产阶级报刊

    C

    无产阶级报刊

    D

    大众化报刊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