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与爱国报人的艰苦斗争。”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上海“孤岛”时期,爱国报人是怎样坚持斗争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1937)《每日译报》(1938)《导报》(1938)《文汇报》(1938)。

  • 第2题:

    上海"孤岛"报刊


    正确答案: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其四周均被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创办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其中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为主,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等。

  • 第3题:

    上海“孤岛”时期影响最大的杂文期刊是()。


    正确答案:《鲁迅风》

  • 第4题:

    试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及其抗日宣传和斗争。


    正确答案: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其四周均被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上海租界结束。因此,上海"孤岛"是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间的上海租界地区。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其中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为主,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等。

  • 第5题:

    一二九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 A、反帝斗争
    • B、抗日爱国运动
    • C、经济斗争
    • D、文化斗争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孤岛文学"指的是()

    • A、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 B、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 C、左联时期的上海左翼文学
    • D、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茅山新四军抗日斗争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填空题
    于伶的()以“孤岛”时期的生活为题材,反映了抗战初期上海各种人物的面貌与心态。

    正确答案: 《夜上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谈谈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新闻事业的斗争。

    正确答案: (1)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段时期,上海租界尚未被日军占领,人们称其为“孤岛”时期。
    (2)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地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利用“孤岛”的特殊条件和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商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如《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等。与此同时,一些爱国人士也以外商名义在上海租界出版抗日报刊,如《文汇报》、《华美早报》、《大美晚报》(中文版)等。
    (3)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利用“苏商”名义出版《时代》周刊,使日寇占领区的人民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的言论和抗日消息。
    (4)上海沦陷后,上海的30多座民营广播电台不屈服日寇的压力,拒绝向日寇登记。他们利用“孤岛”的特殊情况,向租界警务处登记继续播音,其中有的民营台还做了一些抗日的广播宣传,播出了爱国进步的歌曲。
    (5)苏联以苏商的名义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上海建立的“苏联呼声”广播电台,还曾报道过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消息,并对二战做了真实的报道,从侧面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6)“孤岛”时期,上海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所进行的宣传活动,他们的英勇斗争事迹,在中国的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及其抗日宣传和斗争。

    正确答案: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其四周均被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上海租界结束。因此,上海"孤岛"是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间的上海租界地区。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其中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为主,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上海"孤岛"报刊

    正确答案: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其四周均被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创办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其中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为主,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上海“孤岛”时期,爱国报人是怎样坚持斗争的?

    正确答案: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1937)《每日译报》(1938)《导报》(1938)《文汇报》(1938)。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于伶的()以“孤岛”时期的生活为题材,反映了抗战初期上海各种人物的面貌与心态。


    正确答案:《夜上海》

  • 第14题:

    现在,我们要向“一二·九”时代青年学习的是()。

    • A、伟大爱国主义和艰苦斗争的精神
    • B、伟大爱国主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 C、艰苦斗争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关于杂文“鲁迅风”的争议发生在()。

    • A、30年代上海
    • B、抗战时期上海“孤岛”
    • C、延安解放区
    • D、抗战时期重庆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使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毛泽东于1942年提出《解放日报》)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报刊活动家、出版家和政论家。1926年10月,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出版生涯。“九一八”事变促使他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抗日救国立场和社会主义倾向思想。1933年,被迫出过逃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笔进行革命斗争。半年后,《生活》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之后不到两个月,生活书店又出版了《新生》周刊。《新生》沿用《生活》原班人马,由邹韬奋挚友杜远生任主编。1935年,日本驻沪总领事借口《新》刊载的《闲话皇帝》侮辱天皇,要求国民党当局查封,惩办文章作者,国民党当局立即开庭审理,判处了黄远生一年零两个月徒刑,并查封了《新》,这是著名的“新生事件”。流亡国外的两年当中,邹韬奋写出了后来出版的《萍踪寄语》。1935年8月,回国之后,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2月被封).1936年3月,邹韬奋流亡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周刊)。1936年11月22日,因为“七君子事件”被捕。被监禁期间,撰写了《经历》、《萍踪忆语》等著作,1937年7月出狱,邹韬奋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1938年7月,和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改为《全民抗战》。1941年2月,被当局查封,1941年2月,邹韬奋第三次流亡到香港,1941年5月,复刊《大众生活》12月停刊。
    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思想:
    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②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③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或者特色
    ④文风要“明显畅快”。邹韬奋把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推广大众文化作为报刊的基本任务之一,因而一贯重视报刊文字的通俗易懂。
    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和广告的关系。
    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为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的编辑: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达畅;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 第17题: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 B、长征时期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谈谈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新闻事业的斗争。


    正确答案:(1)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段时期,上海租界尚未被日军占领,人们称其为“孤岛”时期。
    (2)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地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利用“孤岛”的特殊条件和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商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如《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等。与此同时,一些爱国人士也以外商名义在上海租界出版抗日报刊,如《文汇报》、《华美早报》、《大美晚报》(中文版)等。
    (3)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利用“苏商”名义出版《时代》周刊,使日寇占领区的人民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的言论和抗日消息。
    (4)上海沦陷后,上海的30多座民营广播电台不屈服日寇的压力,拒绝向日寇登记。他们利用“孤岛”的特殊情况,向租界警务处登记继续播音,其中有的民营台还做了一些抗日的广播宣传,播出了爱国进步的歌曲。
    (5)苏联以苏商的名义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上海建立的“苏联呼声”广播电台,还曾报道过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消息,并对二战做了真实的报道,从侧面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6)“孤岛”时期,上海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所进行的宣传活动,他们的英勇斗争事迹,在中国的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第19题:

    单选题
    "孤岛文学"指的是()
    A

    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B

    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C

    左联时期的上海左翼文学

    D

    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上海“孤岛”时期影响最大的杂文期刊是()。

    正确答案: 《鲁迅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一二九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A

    反帝斗争

    B

    抗日爱国运动

    C

    经济斗争

    D

    文化斗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评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与爱国报人的艰苦斗争。

    正确答案: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到后来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那些尚未被日寇占领的租界被称为“孤岛”,这一段时期被称为孤岛时期当时的“孤岛”报刊不受日寇的控制。党和受党影响的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进行抗日宣传。影响较大的有《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等。另外,上海的许多民营电台也拒绝向日寇登记,有的还进行了抗日宣传。“苏联呼声”电台用俄、中、英、德等多种语言广播,真实报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从而侧面支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孤岛”时期,上海租界内有哪些重要的抗日报刊?它们的斗争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从那时起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形同“孤岛”,到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五年间,史称上海孤岛时期。当时,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利用英法美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些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界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
    这些挂出洋人旗号的报纸被称作“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等。这些“洋旗报”在特殊的环境中生存,发挥了特殊的抗日宣传作用,为抗日活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