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这句对词的评语的作者是()。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小词之妙在于超乎语言文字之外,言有尽,意无穷。
第3题: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这句对词的评语的作者是()
第4题:
余意不尽
第5题:
“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情尽而味不尽”,这体现了导游讲解的()。
第6题: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是()写的。
第7题:
公文的结尾应“言止意不尽”。
第8题:
钟嵘在《诗品序》中具体论述了诗歌的“三义”指“(),”“兴”是从创作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从欣赏上是披文入情以引起联想。
第9题:
公关员在从事公文写作时,公文的结尾应言止意不尽。
第10题:
晏殊
欧阳修
吴思道
宋景文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是王国维提出的()
第15题:
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意尽而情不尽,情尽而语不尽。
第16题: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评价的是谁的作品?()
第17题:
老王认为,公文的结尾也应当讲究“言止意不尽”。
第18题:
判断词的好坏就在于能否语尽而意不尽()
第19题:
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顺序是()
第20题: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这句对词的评语的作者是()。
第21题:
第22题:
创新性
知识性
情感性
艺术性
第23题: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文已尽而意有余
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