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论语》的观点,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包括()。
第1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 《论语》 中的名言。“上善若水”是()说的名言。
第2题:
《论语》中“小人”和“君子”分别出现了多少次?()
第3题:
在哪部著作中君子、小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第4题: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指君子看重的是至道大义,小人看重的则是蝇头小利。
第5题:
翻译: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第6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出自()
第7题:
古代中国对人的区别,主要有两大类,即君子和小人。如果在面对现实时取()就被视为君子:否则,如果取以私欲为重,就被视为小人。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左传》
《史记》
《论语》
《礼记》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根本的区别是()
第14题: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曹上之风,必偃。”《论语》这段话的思维模式属于()。
第15题: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中庸之道。
第16题:
古代中国对人的区别,主要有两大类,即君子和小人。如果在面对现实时取()就被视为君子;否则,如果取(),就被视为小人。
第17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出自?()
第18题:
有个地方只有君子和小人两种人,君子只说真话.小人只说假话,但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区别,一天,一位游客在那里碰到甲、乙两人,他问甲:“你们两个当中肯定有一个君子”甲说,“没有”。 请判断他们是什么人( )
第19题:
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出现混乱,最早出现于哪里?()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第23题: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出则孝
君子对朋友两肋插刀
君子品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