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的“扬名声,显父母”表达了传统孝道中的()。
第1题:
第2题:
“百善孝为先”这句俗话是倡导中华传统美德中的()。
第3题:
《三字经》中教五子名俱扬的是什么时候的人()
第4题:
儒家孝道思想的主要内涵有()。
第5题:
翟永明《母亲》表达了对传统母性的批判。
第6题:
佛教本“不敬王者”、“不事父母”,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为敬事君长、倡言孝道。
第7题: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第8题:
临沂是“孝圣”王祥的故里,“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七孝”发生在临沂。2012年8月,全国老龄办等单位推出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其中包括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这表明()。
第9题:
第10题:
养亲
敬亲
继亲
祭亲
第11题:
第12题:
父母决定论
教师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
第13题:
衡水人的好学精神一脉相承,《三字经》中的()说的就是汉代衡水大儒孙敬。
第14题: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新时期,应当如何传承孝道文化?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第15题: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是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
第16题:
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 ④“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17题: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为适应中国孝道找出来的经文是()。
第18题:
苏轼《前赤壁赋》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第19题:
古代24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践行孝道的方式要因时而变
第20题: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五代后晋
五代后汉
战国末
春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