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上古汉语里三种表示事物数量的方式:
(1)最常见的是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数词放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数次放在名词后面,不用单位词。“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
(3)数词放在名词后面,兼带单位词。“皆赐玉五瑴,马三匹。”
(4)如果是度量衡单位,就必须用第三种方式,“汉王赐良金百镒,珠二斗。”
有时候名词省略,就只剩数词和单位词,这种单位词往往表示度量衡。“养弟子以万钟。”
更多“在上古汉语里,事物数量的表示有哪几种方式?”相关问题
  • 第1题:

    压力有哪几种表示方式?


    正确答案: 压力有三种表示方式:绝对压力、表压和差压。
    绝对压力:以完全真空作零标准表示得压力称绝对压力。
    表压:以大气压作为零标准表示得压力称表压。表压力为正时简称压力,表压力为负时称负压力或真空度。负压力得绝对值愈大,即绝对压力愈小,则真空度愈高。
    差压:除大气压以外得两处压力之差称差压。

  • 第2题: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1)上古汉语的语法范畴和现代汉语及其他语言的语法发愁不同,比较复杂,但就曲折作用来说,由于单音词在上古汉语里占优势,所以曲折作用只能在一个单音节范围内发生,是在韵母部分或声母部分发生曲折作用。
    (2)中古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同一个词,由于声调不同,就具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主要是靠去声和其他声调对立。
    ①就动词看,声调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转化出来的一般为去声。
    A.本属名词或形容词而转化为动词者,动词变去声:
    名→动:衣、冠、王等
    【衣】“老者衣帛食肉。”
    【冠】“冠者五六人”
    形→动:好、善(古上声)等
    【好】“敏而好学”
    B.本属动词而转化为名词者,名词变去声:
    【闻】“令闻令望”(美好的名誉和声望)
    【骑】“坐看南阳骑”
    ②词性上的细微差别,也引起声调的变化:
    A.由内动转化为外动,外动变去声:
    【语】《论语》:“居,吾语汝”。(本是讨论,现为告诉)
    【雨】《诗》:“雨雪霏霏。”(本是雨从云下,现为下,落)
    B.一般动词转化为致动词,致动词变去声:
    【饮】“饮牛”(本是饮,现为使牛饮)
    ⑶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形尾上面
    指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比如“着”、”了”、“们”等,更多的是指粘附在动词后面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动词词尾‘了’和‘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 第3题:

    在上古汉语中“哭”和“泣”的主要区别是()。


    正确答案:哭是有声的哭,泣是无声的哭

  • 第4题:

    古汉语中词的活用现象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正确答案: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他词类活用为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用作使动词;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 第5题:

    上古汉语事物数量的表示方式


    正确答案: (1).数词+名词:数量词直接跟名词结合,数词放在名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
    (2).名词+数词: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边,不用单位词,上古少见。
    (3).名词+数词+量词: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边,兼带单位词,也少见。如果是度量衡单位词一定用此类。有时候,名词省略了,就只剩下数词和单位词,这种单位词往往是表示度量衡单位的。

  • 第6题:

    反义词数量很多,其中有()

    • A、表示性质状态的
    • B、表示动作行为的
    • C、表示事物名称的
    • D、有表示方位、处所、时间的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压力有哪几种表示方式?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压力表示方式有三种,即表压,绝对压力,负压或真空度.
    它们之间的关系:P=P表+P大.P表=P-P大.

  • 第8题:

    判断题
    专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古汉语里面专利主要指专谋私利的意思。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上古汉语事物数量的表示方式

    正确答案: (1).数词+名词:数量词直接跟名词结合,数词放在名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
    (2).名词+数词: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边,不用单位词,上古少见。
    (3).名词+数词+量词: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边,兼带单位词,也少见。如果是度量衡单位词一定用此类。有时候,名词省略了,就只剩下数词和单位词,这种单位词往往是表示度量衡单位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上古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式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于”字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字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见”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4、“为„于”字句: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
    5、“见„于”字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为„所”字句: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7、“被”字句:国一日被攻,随欲事秦,不可得也。
    8、“为„之”字句:南阳之宰,而为越王之擒。
    9、“为„之所”字句: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治者。
    10、“为„见”字句: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阙,披肝胆,布腹心。
    11、“为„所见”字句其后命终,堕恶鬼中,常为饥渴所见逼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1)上古汉语的语法范畴和现代汉语及其他语言的语法发愁不同,比较复杂,但就曲折作用来说,由于单音词在上古汉语里占优势,所以曲折作用只能在一个单音节范围内发生,是在韵母部分或声母部分发生曲折作用。
    (2)中古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同一个词,由于声调不同,就具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主要是靠去声和其他声调对立。
    ①就动词看,声调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转化出来的一般为去声。
    A.本属名词或形容词而转化为动词者,动词变去声:
    名→动:衣、冠、王等
    【衣】“老者衣帛食肉。”
    【冠】“冠者五六人”
    形→动:好、善(古上声)等
    【好】“敏而好学”
    B.本属动词而转化为名词者,名词变去声:
    【闻】“令闻令望”(美好的名誉和声望)
    【骑】“坐看南阳骑”
    ②词性上的细微差别,也引起声调的变化:
    A.由内动转化为外动,外动变去声:
    【语】《论语》:“居,吾语汝”。(本是讨论,现为告诉)
    【雨】《诗》:“雨雪霏霏。”(本是雨从云下,现为下,落)
    B.一般动词转化为致动词,致动词变去声:
    【饮】“饮牛”(本是饮,现为使牛饮)
    ⑶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形尾上面
    指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比如“着”、”了”、“们”等,更多的是指粘附在动词后面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动词词尾‘了’和‘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反义词数量很多,其中有()
    A

    表示性质状态的

    B

    表示动作行为的

    C

    表示事物名称的

    D

    有表示方位、处所、时间的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何为压力?有哪几种表示方式?


    正确答案: 压力就是指均匀而垂直地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
    压力的表示方式有三种:绝对压力、表压、负压或真空度。

  • 第14题:

    在上古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式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于”字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字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见”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4、“为„于”字句: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
    5、“见„于”字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为„所”字句: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7、“被”字句:国一日被攻,随欲事秦,不可得也。
    8、“为„之”字句:南阳之宰,而为越王之擒。
    9、“为„之所”字句: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治者。
    10、“为„见”字句: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阙,披肝胆,布腹心。
    11、“为„所见”字句其后命终,堕恶鬼中,常为饥渴所见逼切。

  • 第15题:

    专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古汉语里面专利主要指专谋私利的意思。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上古汉语数量表示有哪些主要方式?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五事”“五城十二楼”等。
    (2)名词+数词,作谓语,不用单位词(主谓—>功能概述):“牛一”“羊一”等。
    (3)名词+数词+单位词(名词作谓语,数词作限定作用,修饰度量衡):“马三匹”“禾三百廛”等。(度量衡单位必须用第三种方式)。

  • 第17题:

    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

  • 第18题:

    在位处理中,位地址的表示方式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1.直接位地址(00H~0FFH)。例如:20H。
    2.字节地址带位号。例如:20H.3表示20H单元的3位。
    3.特殊功能寄存器名带位号。例如:P0.1表示P0口的1位。
    4.位符号地址。例如:TR0是定时/计数器T0的启动位。

  • 第19题:

    问答题
    临床疾病诊断的表示方式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临床疾病诊断的表示方式有:症状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机能诊断或病理生理学诊断、发病机理的诊断和病原学诊断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煤的密度有哪几种表示方式?其含义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真相对密度的概念: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视相对密度的概念: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仅包括煤粒的内部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散密度的概念:煤的散密度又称堆密度,是指20℃下单位体积煤的质量(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煤粒间的空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上古汉语数量表示有哪些主要方式?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数词+名词,数次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五事”“五城十二楼”等。
    (2)名词+数词,作谓语,不用单位词(主谓—>功能概述):“牛一”“羊一”等。
    (3)名词+数词+单位词(名词作谓语,数词作限定作用,修饰度量衡):“马三匹”“禾三百廛”等。(度量衡单位必须用第三种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在上古汉语里,事物数量的表示有哪几种方式?

    正确答案: 上古汉语里三种表示事物数量的方式:
    (1)最常见的是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数词放在名词前面,不用单位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数次放在名词后面,不用单位词。“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
    (3)数词放在名词后面,兼带单位词。“皆赐玉五瑴,马三匹。”
    (4)如果是度量衡单位,就必须用第三种方式,“汉王赐良金百镒,珠二斗。”
    有时候名词省略,就只剩数词和单位词,这种单位词往往表示度量衡。“养弟子以万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