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①从悲剧的本质上讲,西方悲剧大致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中国的悲剧从古典悲剧到现代悲剧,几乎全是社会悲剧。
②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近2000年。西方悲剧多产生于酒神颂,多取材于神话;中国悲剧则是在古代民间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取材广泛。
③从主人公来看,西方悲剧的主人公都具有高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名门贵胄;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则多是普通人,在这一点上,和西方现代悲剧十分接近,西方现代悲剧中主人公已经由古典的英雄变成了普通人。
④从形式结构上看,中西悲剧有较大的差异。西方悲剧除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队、偶有歌唱外,基本上是以对白为主的话剧(或诗剧)的形式;而中国悲剧多以歌唱为主,多是唱白相生的戏曲形式。中国古典悲剧的结构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有时一出戏可以多至50折。中国现代悲剧是话剧,基本上是在西方话剧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中西悲剧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特殊,但作为悲剧,又表现出一些异中的相似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悲剧的起源都与民间活动关系紧密,与宗教关系紧密。因为产生西方悲剧的酒神颂是一种民间的祭祀活动,而中国悲剧的前身应是民间流行的各种讲唱形式。
②无论中国悲剧还是西方悲剧,悲剧性(悲剧的因素或精神)总是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的基础。
③中西悲剧不论主人公出身如何,经历如何,他们总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就是说,他们总是处在与敌对力量的矛盾斗争中,他们往往要遭遇失败和苦难,但却能保持崇高的气节、保持自己的理想和向敌对势力斗争的勇气。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追求,因此,他们的失败和受难也常常显出特别的光彩。
④悲剧冲突往往是在悲剧结构中围绕着由主人公代表的正面势力与敌对势力的对立而展开,不断推动剧情,并导向最终的解决。
⑤悲剧中始终充满了悲剧的气氛和情调,并和悲剧情节的展开相始终、相表里、相辅相生。
更多“试论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异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A,B

  • 第2题:

    汉族缺少与西方的一致的悲剧类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中西方悲剧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悲剧又有共同性,如都具有()的特点。

    • A、与民间活动、宗教关系紧密
    • B、富有悲剧冲突
    • C、具有悲剧精神
    • D、主人公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
    • E、充满悲剧气氛

    正确答案:A,B,C,D,E

  • 第4题:

    请列举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正确答案: (1)《窦娥冤》(杂剧)――又名《六月雪》元代关汉卿
    (2)《赵氏孤儿》(杂剧)――元代纪君祥
    (3)《精忠报国》(传奇)――明代冯梦龙
    (4)《桃花扇》(传奇)――清代孔尚任
    (5)《汉宫秋》(杂剧)――元代马致远
    (6)《琵琶记》(南戏)――元末高则诚
    (7)《娇红记》(杂剧)――元末明初刘东生
    (8)《长生殿》(传奇)――清代洪升
    (9)《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
    (10)《清忠谱》(传奇)――清代李玉

  • 第5题:

    试论《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正确答案: (1)《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2)戏剧基本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形象蘩漪、周萍、鲁侍萍、周朴园、周冲等;
    (3)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三一律”借鉴、“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
    (4)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
    (5)悲剧主题的深刻性。

  • 第6题:

    作为西方四大悲剧高峰之一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被称为“()”。

    • A、悲喜剧
    • B、社会悲剧
    • C、命运悲剧
    • D、性格悲剧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比较中西古典爱情悲剧的异同。


    正确答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典悲剧。两者都是爱情悲剧,展现的都是情投意合的恋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被外部强大势力毁灭的悲剧,两者虽同为爱情悲剧,但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看,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关系上,中国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位,注重个人职责和义务,属于依附人格;西方强调征服自然,个人本位,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热情奔放,大胆追求世俗生活,注重享受生命,爱情至上。具独立人格。文化上的差异带来中西人在处理爱情问题上诸多不同点。
    其一,表达爱情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含蓄、隐蔽,常常“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梁》中有一个著名情节——“十八里相送”,祝英台用了6个比喻暗示梁自己是个女人,但是梁山伯就是不明白祝英台的意思,这是多么可笑,两人同窗三年,情投意合,可在两人分手的时候,还没有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致错过了求婚时机。西方人则炽热、明确,《罗》中,罗密欧在舞会上遇见朱丽叶,马上被其吸引,罗密欧邀请朱丽叶跳舞,两人情投意合,晚上罗密欧又爬墙到朱丽叶的窗前倾诉衷肠,于是两人决定一起争取自己的幸福。
    其二,相爱的过程不同。中国人清醒、理智,先相知再相爱,梁祝同窗三年,引为知己,后来知道祝英台是女人遂生爱情,中国人把人为压抑自己的爱视为美德;西方人狂热、无顾忌,先相爱再相知,罗朱两人是一见钟情,对双方的为人并不了解。
    其三,争取爱情的态度不同。中国人被动、无力的。梁祝两人自觉不自觉地承认封建伦理道德,他们也认为私定终身是不对的,需要明媒正娶。父母之命也是不能违抗的,所以他们在知道祝英台订婚给太守之子之后,别无办法,根本没有抱着反抗的意思,只能听天由命。西方人则主动、毫不妥协地,罗密欧杀死表兄,第二天就到教堂私自结婚,根本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
    其四,悲剧成因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社会悲剧。他们肯定传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地婚姻制度,最终双双徇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人悲剧。罗密欧的急躁性格,偶然事故产生了悲剧,如果神父的信能顺利到达罗密欧的手中,如果罗密欧没有自杀,等到爱人醒来,悲剧就不会发生。
    其五,结局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是大团圆,梁祝化蝶,虽死犹生,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但有违悲剧的本质精神;《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尾是彻底毁灭,真正意义上地悲剧。

  • 第8题:

    判断题
    关汉卿是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的作者。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比较中西古典爱情悲剧的异同。

    正确答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典悲剧。两者都是爱情悲剧,展现的都是情投意合的恋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被外部强大势力毁灭的悲剧,两者虽同为爱情悲剧,但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看,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关系上,中国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位,注重个人职责和义务,属于依附人格;西方强调征服自然,个人本位,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热情奔放,大胆追求世俗生活,注重享受生命,爱情至上。具独立人格。文化上的差异带来中西人在处理爱情问题上诸多不同点。
    其一,表达爱情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含蓄、隐蔽,常常“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梁》中有一个著名情节——“十八里相送”,祝英台用了6个比喻暗示梁自己是个女人,但是梁山伯就是不明白祝英台的意思,这是多么可笑,两人同窗三年,情投意合,可在两人分手的时候,还没有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致错过了求婚时机。西方人则炽热、明确,《罗》中,罗密欧在舞会上遇见朱丽叶,马上被其吸引,罗密欧邀请朱丽叶跳舞,两人情投意合,晚上罗密欧又爬墙到朱丽叶的窗前倾诉衷肠,于是两人决定一起争取自己的幸福。
    其二,相爱的过程不同。中国人清醒、理智,先相知再相爱,梁祝同窗三年,引为知己,后来知道祝英台是女人遂生爱情,中国人把人为压抑自己的爱视为美德;西方人狂热、无顾忌,先相爱再相知,罗朱两人是一见钟情,对双方的为人并不了解。
    其三,争取爱情的态度不同。中国人被动、无力的。梁祝两人自觉不自觉地承认封建伦理道德,他们也认为私定终身是不对的,需要明媒正娶。父母之命也是不能违抗的,所以他们在知道祝英台订婚给太守之子之后,别无办法,根本没有抱着反抗的意思,只能听天由命。西方人则主动、毫不妥协地,罗密欧杀死表兄,第二天就到教堂私自结婚,根本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
    其四,悲剧成因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社会悲剧。他们肯定传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地婚姻制度,最终双双徇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人悲剧。罗密欧的急躁性格,偶然事故产生了悲剧,如果神父的信能顺利到达罗密欧的手中,如果罗密欧没有自杀,等到爱人醒来,悲剧就不会发生。
    其五,结局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是大团圆,梁祝化蝶,虽死犹生,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但有违悲剧的本质精神;《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尾是彻底毁灭,真正意义上地悲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是什么?

    正确答案: 《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西方悲剧史上三大悲剧类型是什么?(或: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 由于时代的不同,造成悲哀和痛苦的原因不同,因而悲剧性的性质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在西方悲剧史上,大致经历过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这三大类型的变迁。
    1)命运悲剧产生于古希腊时代,当时希腊的神州和悲剧,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都是由神所支配的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人是无法逃避的,命运悲剧也就由此而来。如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等都属此例。人们就把悲剧冲突的根源归结为命运。
    2)性格悲剧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由于人的觉醒和个性解放,人由神本世界回到人本世界,人自身的性格就成了文艺描写的主要对象,性格悲剧也就应运而生。他们认为造成悲剧的原因不是命运安排,而是人自身性格上的缺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都是由此造成的。麦克佩斯贪婪的野心,奥塞罗嫉妒的烈火,李尔王的轻信和暴躁,哈姆雷特的犹豫和寡断,都成了他们致死的原因。
    3)18、19世纪以后,又出现了社会悲剧,因为当时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如火如荼,迫在眉睫的是种种社会问题,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时代的主题,悲剧的内涵也就转向了社会,社会的不合理是酿成悲剧的根源。如席勒的《强盗》、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作者都把矛头指向了社会。其实,历史上的一切悲剧都是社会悲剧,所谓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实际上是以迷信和性格的方式,反映了人和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冲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作为西方四大悲剧高峰之一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被称为“()”。
    A

    悲喜剧

    B

    社会悲剧

    C

    命运悲剧

    D

    性格悲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西方有四大悲剧高峰:一是古希腊出现的“ 命运悲剧 ”, 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 性格悲剧 ”,三是到了近现代社会应运而生的“社会悲剧”, 四是现当代将悲剧性与喜剧性融会到一起的悲喜剧作品即“现代悲剧”。

  • 第13题:

    西方悲剧史上的三大悲剧类型是什么?
    1、命运悲剧产生于古希腊时代。
    2、性格悲剧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
    3、18、19世纪以后,又出现了社会悲剧。

  • 第14题:

    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 A、命运悲剧
    • B、性格悲剧
    • C、社会悲剧
    • D、形而上悲剧
    • E、悲喜剧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试比较中西悲剧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一、界定悲剧
    (1)作为一种戏剧类型
    (2)作为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
    作为悲剧意识——悲剧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挑战——现实的悲剧性转化为悲剧意识必须在理性的前提下经历三重剥离:
    ①悲剧意识产生的剪接需要理性,但又是对理性的叛离。
    ②悲剧意识的产生要剥离现实的悲剧性所带来的宗教意识。
    ③悲剧意识的产生要剥离哲学意识——悲剧意识的内涵
    二、悲剧意识是人类文化因境的一种暴露
    ①悲剧意识又把暴露的文化困境从开式上情感上加以弥合。形式弥合是指,通过某种文艺形式,表达了人类文化困境。
    ②所谓情感弥合是指,通过某种文艺形式,使人们内心的情感有了依附物,达到了心理平衡,对困境境产生了韧性的承受能力。
    这就是中西悲剧意识的不同形态
    (1)中国悲剧意识是柔性的、内心的、情感的,是悲诗,属于保存型文化;
    (2)西方悲剧意识是刚性的,外露的,行动的,是悲剧,属于进取型文化。

  • 第16题:

    高乃依与拉辛悲剧艺术的异同。


    正确答案: ①题材方面:高乃依主要是从歌颂的角度表现君主专制政体上升时期的时代特点,剧作多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主题,悲剧主人公多是些令人崇敬的英雄人物;拉辛则主要是从揭露的角度反映封建王权由盛而衰的社会特征,剧作大多数以爱情为主题,悲剧人物大多充满难以克制的情欲,最终成为自己情欲的牺牲品。
    ②情节结构:高乃依把悲剧建筑在个人爱情与对国家或家族义务的冲突上,因此需要较为错综复杂的情节,不易严守三一律;拉辛的悲剧建筑在个人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上,因此着重在揭示内心的斗争、心理状况的描绘,不需太复杂的情节,在遵守三一律上完全符合规定。
    ③语言:高乃依的诗句,为了表现非凡的英雄人物,他往往使用惊人的、不平凡的言辞,紧张生动的对话;而拉辛的诗句,只是朴素的、深刻的、细致的揭示人物性格与欲念世界。
    ④审美效果:高乃依的悲剧按人物应有的样子来描写,比较偏重思想,因而富有教益;而拉辛的悲剧按人物原有的样子来描写,完全合乎情理,令人兴奋感动。

  • 第17题: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正确答案:《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 第18题: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是什么?


    正确答案:《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 第19题:

    《清忠谱》被誉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多选题
    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
    A

    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

    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

    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

    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

    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高乃依与拉辛悲剧艺术的异同。

    正确答案: ①题材方面:高乃依主要是从歌颂的角度表现君主专制政体上升时期的时代特点,剧作多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主题,悲剧主人公多是些令人崇敬的英雄人物;拉辛则主要是从揭露的角度反映封建王权由盛而衰的社会特征,剧作大多数以爱情为主题,悲剧人物大多充满难以克制的情欲,最终成为自己情欲的牺牲品。
    ②情节结构:高乃依把悲剧建筑在个人爱情与对国家或家族义务的冲突上,因此需要较为错综复杂的情节,不易严守三一律;拉辛的悲剧建筑在个人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上,因此着重在揭示内心的斗争、心理状况的描绘,不需太复杂的情节,在遵守三一律上完全符合规定。
    ③语言:高乃依的诗句,为了表现非凡的英雄人物,他往往使用惊人的、不平凡的言辞,紧张生动的对话;而拉辛的诗句,只是朴素的、深刻的、细致的揭示人物性格与欲念世界。
    ④审美效果:高乃依的悲剧按人物应有的样子来描写,比较偏重思想,因而富有教益;而拉辛的悲剧按人物原有的样子来描写,完全合乎情理,令人兴奋感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悲剧的本质。

    正确答案: 1)悲剧这一概念,本意是指一种戏剧形式,与喜剧相对而言。悲剧一词,也可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或审美形态,这里的悲剧,已经不只是指戏剧中的悲剧,像小说《红楼梦》、诗歌《孔雀东南飞》、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绘画《伊凡杀子》等也是悲剧。为了区别于戏剧形式的悲剧,故也可以把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称为悲剧性。
    2)悲剧顾名思义离不开悲,没有悲也就没有悲剧,但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悲剧都可以称为悲剧,悲剧自然有其特定的本质:a必须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社会冲突,而且冲突双方都是一定社会势力的代表,冲突的实质也就是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B主人公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是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小人物,但必须是下面人物。主人公也有一定的特点,或具有某种悲剧性格,如刚直、炎爆、偏激、但绝对不是十恶不赦的人。C冲突的结果是下面力量由于暂时的力量过小或性格上的某些缺点,一时斗不过反面力量,最后导致正面力量的失败甚至死亡,但精神却得到发扬,如林黛玉、张志新。D由于人们不甘现状,永不满足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悲剧冲突的原动力,而不畏强暴则是这种原动力遇到灾难时的必然反应,因此,悲剧总是以悲壮之情打动读者,从而使人们惊醒起来,振奋起来。总之,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抗争,而与现实环境发生激烈冲突,在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甚至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西方悲剧史上的三大悲剧类型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命运悲剧产生于古希腊时代。
    2、性格悲剧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
    3、18、19世纪以后,又出现了社会悲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