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林纾曾对中西小说在叙述方式上进行过比较。”相关问题
  • 第1题:

    1902年在日本横滨问世的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的创办者是()

    • A、梁启超
    • B、王国维
    • C、林纾
    • D、胡适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小说丛话》的作者是()?

    • A、梁启超
    • B、林纾
    • C、郁达夫
    • D、苏曼殊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林纾的小说翻译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特点是:
    (1)有明显的倾向性。林纾的早期译作,所介绍的大多数是接近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或者向社会的不平挑战的作家。林纾翻译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不少译作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价值。既有助于读者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上层社会的腐败和下层社会的贫困,亦有助于人们对黑暗现实的认识,给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有益的启示。
    (2)林纾翻译的小说几乎全是采取与人合译方式进行的。
    (3)运用“古文”来意译西方文学,体现了林纾的译书风格。
    (4)运用序、跋等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进行阐释或赏析,借题发挥,抒爱国之情。
    (5)后期的译作对原著的选择还不够严谨,显得较庞杂,译文上存在删改、错误之处。

  • 第4题:

    “林译小说”开始了现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启蒙,翻译者是林纾,又名()。


    正确答案:林琴南

  • 第5题:

    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述,刊行于1899年的法国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是林纾参与翻译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我国自宋元以来小说章回体这一平铺直叙而又呆板的固定形式,是林纾将()译介到中国之后才打破的。


    正确答案:《巴黎茶花女遗事》

  • 第6题:

    晚清倡导"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是()

    • A、谭嗣同
    • B、梁启超
    • C、康有为
    • D、林纾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1902年在日本横滨问世的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的创办者是()
    A

    梁启超

    B

    王国维

    C

    林纾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林译小说”开始了现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启蒙,翻译者是林纾,又名()。

    正确答案: 林琴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林纾的《()》是一篇影射小说。

    正确答案: 荆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晚清从事小说翻译最重要的作家是()。
    A

    曾朴

    B

    林纾

    C

    周桂笙

    D

    包天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晚清出版的超过千部的小说里,有三分之二是翻译作品。有学者统计,戊戌到辛亥期间,共有615部外国作品的中文全译本。其中狄更斯、雨果、小仲马、托尔斯泰和柯南道尔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当时从事小说翻译最重要的作家是林纾。

  • 第11题:

    判断题
    陈季同与林纾、辜鸿铭同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声名卓著的“福建三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林纾翻泽的()的问世,标志着域外小说开始成为中国小说发展的参照系。

    正确答案: 《巴黎茶花女遗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曾说过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 A、汪曾祺
    • B、王蒙
    • C、普罗普
    • D、林风眠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的小说翻译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萌芽有着特殊的贡献。

    • A、王国维
    • B、林纾
    • C、严复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答林纾的《致蔡鹤卿书》与影射小说《荆生》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林纾是五四时期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派代表人物。1919年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大本营北京大学(《新青年》编委陈独秀等等当时都是北大教员,新潮社成员当时主要是北大学生,蔡鹤卿即蔡元培,时任北大校长)“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话为文字”。又发表影射小说《荆生》,假托伟丈夫荆生以武力痛击田其美、金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人,暗示北洋政府头子出来当荆生。

  • 第16题:

    林纾翻泽的()的问世,标志着域外小说开始成为中国小说发展的参照系。


    正确答案:《巴黎茶花女遗事》

  • 第17题:

    林纾的《()》是一篇影射小说。


    正确答案:荆生

  • 第18题:

    林纾的《荆生》是一篇()

    • A、现实主义小说
    • B、浪漫主义小说
    • C、影射小说
    • D、讽刺小说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汉译小说”始于严复,流行于()。
    A

    严复

    B

    王寿昌

    C

    林纾

    D

    鲁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述,刊行于1899年的法国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是林纾参与翻译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我国自宋元以来小说章回体这一平铺直叙而又呆板的固定形式,是林纾将()译介到中国之后才打破的。

    正确答案: 《巴黎茶花女遗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是中国以古文笔法译西洋小说的第一人。
    A

    林纾

    B

    曾朴

    C

    周桂笙

    D

    包天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林纾的《荆生》是一篇()
    A

    现实主义小说

    B

    浪漫主义小说

    C

    影射小说

    D

    讽刺小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林纾的小说翻译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特点是:
    (1)有明显的倾向性。林纾的早期译作,所介绍的大多数是接近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或者向社会的不平挑战的作家。林纾翻译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不少译作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价值。既有助于读者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上层社会的腐败和下层社会的贫困,亦有助于人们对黑暗现实的认识,给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有益的启示。
    (2)林纾翻译的小说几乎全是采取与人合译方式进行的。
    (3)运用“古文”来意译西方文学,体现了林纾的译书风格。
    (4)运用序、跋等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进行阐释或赏析,借题发挥,抒爱国之情。
    (5)后期的译作对原著的选择还不够严谨,显得较庞杂,译文上存在删改、错误之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