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第1题:
任何一项政策不仅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实施地域范围,即它只能在某个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起作用。()
第2题: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中“文学”的意思是“文学作品”。()
第3题:
在国际比较文学界较早倡导"和而不同”的原则的中国学者是:
A:钱钟书
B:乐黛云
C:李赋宁
D:王国维
第4题:
第5题:
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一文中说哪篇文章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
第6题:
关于钱钟书,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7题:
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第8题:
在我国传统的学科分类史中,设计学当属技艺门类唐欧阳询等编撰的()是现存最古类书之一,《四库提要》称“其书比类相从,事居于前,文列于后,……于诸类书中,体例最善”
第9题:
下列属于钱钟书在《管锥篇》中提到的“风”的训诂学方向的是()。
第10题:
解释下列各加“ ”的词的意义。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先秦文学有哪些重要特征
A、文、史、哲各门类之间界限不清。
B、文学创作处在非自觉状态。
C、文学处于滥觞和混沌状态。
D、作者与作品的创作时代大多难以确定。
第14题:
对“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说法正确的是()
A、离通罹
B、取指被举用
C、文学指古代文学名著
D、罪当理解为意念上的被动
第15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6题:
钱钟书先生认为,人格化的文艺评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
第17题:
钱钟书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有哪些贡献。
第18题:
《通感》的作者是()
第19题:
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前四册问世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
第20题:
文学与音乐的汇通还表现在文学的叙事文体即小说具有音乐性。
第21题:
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在新时期复兴的重要标志,钱钟书的比较文学巨著()于1979年出版。
第22题:
对“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23题:
离通罹
取指被举用
文学指古代文学名著
罪当理解为意念上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