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在他的《诗品序》中提出“()”,认为诗有三义,即兴、比、赋。
第1题: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二曰(),三曰赋。”
第2题:
试述(钟嵘的)“诗有三义”说。
第3题:
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第4题:
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第5题:
(钟嵘的)“诗有三义”说
第6题:
钟嵘在《诗品序》中具体论述了诗歌的“三义”指“(),”“兴”是从创作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从欣赏上是披文入情以引起联想。
第7题: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曹丕《典论•论文》
钟嵘《诗品序》
第8题:
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义广”的经验来写作
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第9题:
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义广的经验来写作
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为“()。”
第14题: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秽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钟嵘《诗品序》)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第15题: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第16题:
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第17题:
钟嵘《诗品》是五言诗的专论,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曹丕《典论·论文》
钟嵘《诗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