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解放区新歌剧《白毛女》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叫()。”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歌剧《白毛女》是谁创作的?


    正确答案:贺敬之和丁毅

  • 第2题:

    在解放区戏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歌剧有()。

    • A、《兄妹开荒》
    • B、《白毛女》
    • C、《刘胡兰》
    • D、《夫妻识字》

    正确答案:A,B,C

  • 第3题:

    解放区新歌剧《白毛女》中的恶霸地主是()。


    正确答案:黄世仁

  • 第4题:

    论述歌剧《白毛女》的音乐特色。


    正确答案:1、运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
    2、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
    3、在乐队方面,使用中西乐器混合编制。
    4、在音乐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和吸收了许多种民间音调,并予以戏剧化处理。
    5、将多种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和因素揉进其中,如秦腔,山西梆子
    6、剧中安排的对唱、重唱、合唱也都符合剧情表达的需要。
    7、《白毛女》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第5题:

    歌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歌剧主人公()的独唱选段。

    • A、江姐
    • B、白毛女
    • C、刘胡兰
    • D、韩英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歌剧《白毛女》成功在于哪几方面?


    正确答案:1.对剧中人物形象有具体而细致的刻画,并以音乐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性格,对正面与反面人物一音乐做了本质的区别,对不听的人物,不同的时段,不同心里状态作了细致的描绘,且避免了简单化,脸谱化的表达,从而揭示出角色的特殊性。
    2.在民间音乐的吸收与发展上,有较高的成就。该歌剧不仅吸取民歌音调作为个主要人物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还广泛吸取戏剧、说唱等音调及发展方法,并进行了创造性地选择与利用,来刻画人物性格。
    3.在歌剧中采用许多西洋歌剧齐唱、重唱与合唱手法,为创造中国新歌剧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拘泥于西洋歌剧,创造了同整部歌剧音乐风格相协助的音乐风格。
    4.在乐队伴奏上,也成功地运用管弦乐队来为民族音调的歌剧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剧情发展,而做了大量的铺垫,并丰富了歌剧的音乐。

  • 第7题:

    解放区的优秀新歌剧主要有()等。

    • A、《白毛女》
    • B、《漳河水》
    • C、《刘胡兰》
    • D、《升官图》
    • E、《赤叶河》

    正确答案:A,C,E

  • 第8题:

    多选题
    下列属于解放区秧歌剧的有()
    A

    《白毛女》

    B

    《兄妹开荒》

    C

    《终身大事》

    D

    《夫妻识字》

    E

    《牛永贵挂彩》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歌剧《白毛女》

    正确答案: 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1月至4月,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刘炽等人作曲,1945年4月在延安首演。《白毛女》是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代歌剧。音乐采用河北、山西、陕西当地民歌地方戏等音乐素材,进行改编整理,塑造出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歌剧《白毛女》曾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在解放区戏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歌剧有()。
    A

    《兄妹开荒》

    B

    《白毛女》

    C

    《刘胡兰》

    D

    《夫妻识字》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最早问世和引起轰动的新歌剧是鲁艺文工团演出王大化、李波、路由等人创作的《兄妹开荒》,剧作通过农民特有的诙谐,表现了翻身农民对待劳动的崭新态度和高度的劳动热情,其曲调和舞蹈非常健康欢快,为解放区人民所传诵。在群众性秧歌剧大规模创作与演出的基础上,解放区还出现了大型的新歌剧创作,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民族歌剧,既融汇了西洋歌剧和传统戏曲的有益成分,又吸收了秧歌和其他地方戏曲的表现手法。当时先后产生了《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笔)、《赤叶河》(阮章竞)、《王秀鸾》(傅铎)、《刘胡兰》(魏风等)等代表剧作,主要反映了当时农村和部队的生活。而1945年春完成的《白毛女》更成为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歌剧《白毛女》的音乐特色。

    正确答案: 1、运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
    2、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
    3、在乐队方面,使用中西乐器混合编制。
    4、在音乐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和吸收了许多种民间音调,并予以戏剧化处理。
    5、将多种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和因素揉进其中,如秦腔,山西梆子
    6、剧中安排的对唱、重唱、合唱也都符合剧情表达的需要。
    7、《白毛女》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解放区新歌剧《白毛女》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叫()。

    正确答案: 喜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歌剧《白毛女》中,“白毛女”的本名叫什么?


    正确答案:喜儿

  • 第14题:

    下列属于解放区秧歌剧的有()

    • A、《白毛女》
    • B、《兄妹开荒》
    • C、《终身大事》
    • D、《夫妻识字》
    • E、《牛永贵挂彩》

    正确答案:B,D,E

  • 第15题:

    简答《白毛女》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 《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是由于它表现的富有现实战斗性的内容和主题,
    二是它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和民族风格(详见上题),表明新歌剧已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新的道路。在《白毛女》之后,《赤叶河》、《王秀鸾》、《刘胡兰》等新歌剧的涌现,就说明了这意义。

  • 第16题:

    歌剧《白毛女》


    正确答案: 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1月至4月,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刘炽等人作曲,1945年4月在延安首演。《白毛女》是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代歌剧。音乐采用河北、山西、陕西当地民歌地方戏等音乐素材,进行改编整理,塑造出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歌剧《白毛女》曾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 第17题:

    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中的唱腔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


    正确答案:《捡麦根》

  • 第18题:

    歌剧《白毛女》由谁作曲?


    正确答案: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刘炽等人

  • 第19题:

    单选题
    新中国的歌剧是从解放区的()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白毛女》、《刘胡兰》

    B

    《白毛女》、《刘叁姐》

    C

    《刘胡兰》、《刘叁姐》

    D

    《刘叁姐》、《江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秧歌剧的代表作包括()。
    A

    《兄妹开荒》

    B

    《白毛女》

    C

    《屈原》

    D

    《法西斯细菌》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解放区新歌剧《白毛女》中的恶霸地主是()。

    正确答案: 黄世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中的唱腔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

    正确答案: 《捡麦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白毛女》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出现的()
    A

    话剧

    B

    新歌剧

    C

    秧歌

    D

    新秧歌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