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的诗歌主张。”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A、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
    B.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

  • 第2题:

    20年代的文学创作,在戏剧方面,虽然成就不能与小说、诗歌、散文相提并论,但也产生了()的浪漫主义剧作及()的讽刺剧、郭沫若的历史剧等尝试性作品。


    正确答案:田汉;丁西林

  • 第3题: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征。


    正确答案: ①创作主体深深介入古人古事,透过古人古事与现实对话、交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②遵循“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适当改动历史事实,虚构人物和事件。
    ③抒情主体突出,抒发强烈激越的感情,富有浓郁的诗情。
    ④描绘英雄人物,创造英雄悲剧。

  • 第4题: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其学习对象对应错误的是()。

    • A、郭沫若——惠特曼
    • B、徐志摩——英国浪漫主义
    • C、穆木超——歌德、海涅
    • D、冯乃天——法国浪漫主义

    正确答案:C

  • 第5题:

    郭沫若的诗集《恢复》显示了()

    • A、大众诗歌的实绩
    • B、革命诗歌的实绩
    • C、叙事诗歌的实绩
    • D、爱情诗歌的实绩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诗歌创作面貌是()

    • A、艾青、田间、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占主潮地位
    • B、左翼诗人殷夫和中国诗歌会诗人蒲风等的革命诗歌创作活跃
    • C、戴望舒、徐迟、卞之琳等的现代派诗发展旺盛
    • D、新月派诗人对"纯诗"的追求和创作
    • E、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也占主潮地位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谈谈龚自珍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正确答案: 一、奇特瑰丽,具有睥睨俗世的奇气和高扬飞越的人格精神。龚自珍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往往赋予平常的事物以超人的力量与精神,因而他的诗浪漫飞扬,不同寻常。例如,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龚自珍写起来却是“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城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西郊落花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既气势非凡,大气磅礴,又境界崇高,这是过去的诗歌中很少见到的。
    二、具有反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理想,由于龚自珍渴望冲破封建牢笼,主张顺应自然,发展个性,所以在龚自珍的诗中,剑与箫是经常出现的意象。剑代表着诗人的昂扬斗志,箫代表着诗人的怨恨情怀。所以,龚诗中诸如“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又忏心一首》)、“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同处箫”(《秋心》)之类的诗句极为常见。
    三、龚诗善于将自然美与理想美熔铸成生动的形象。比如“风雷”这一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已成为摧枯拉朽、震天撼地的社会变革力量的象征,被赋予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 第8题:

    问答题
    谈谈你对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观的认识。

    正确答案: 郭沫若美学主张及美学追求与其思想发展相似,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和发展变化的面貌。他前期的美学主张倾向于主情主义的浪漫主义,后期则倾向于革命的功利主义。郭沫若前期的主情主义文艺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浪漫主义文艺观的理论表述,对二十年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郭沫若浪漫主义的美学主张可以概括为:张扬自我,尊崇个性,强调自然,突出感性,偏重主观,重视灵感,主张形式的绝对自由,同时也不忽视文艺的社会职能(创作持唯美主义,鉴赏持功利主义)。郭沫若的美学追求是宽泛的,其浪漫主义是开放的和具有多重内涵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论述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A、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指出南朝诗歌“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弊端,认为其缺乏现实内容,专注形式。因此,他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
    B.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指导其诗歌创作的旗帜。他以其诗歌理论和大量的创作纠正了南朝以来浮艳的不良诗风,重新端正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主义方向,这就为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做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意义深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郭沫若的诗集《恢复》显示了()。
    A

    大众诗歌的实绩

    B

    革命诗歌的实绩

    C

    叙事诗歌的实绩

    D

    爱情诗歌的实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提出“带着脚镣跳舞”的诗歌格律化主张的是()
    A

    胡适

    B

    郭沫若

    C

    穆旦

    D

    闻一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征。

    正确答案: ①创作主体深深介入古人古事,透过古人古事与现实对话、交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②遵循“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适当改动历史事实,虚构人物和事件。
    ③抒情主体突出,抒发强烈激越的感情,富有浓郁的诗情。
    ④描绘英雄人物,创造英雄悲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20年代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


    正确答案: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1)《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
    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充满彻底反叛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
    (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 第14题:

    谈谈你对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观的认识。


    正确答案:郭沫若美学主张及美学追求与其思想发展相似,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和发展变化的面貌。他前期的美学主张倾向于主情主义的浪漫主义,后期则倾向于革命的功利主义。郭沫若前期的主情主义文艺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浪漫主义文艺观的理论表述,对二十年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郭沫若浪漫主义的美学主张可以概括为:张扬自我,尊崇个性,强调自然,突出感性,偏重主观,重视灵感,主张形式的绝对自由,同时也不忽视文艺的社会职能(创作持唯美主义,鉴赏持功利主义)。郭沫若的美学追求是宽泛的,其浪漫主义是开放的和具有多重内涵的。

  • 第15题:

    略述郭沫若前期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


    正确答案: 《女神》充分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星空》是“五四”退潮期作品,基调是苦闷、哀痛。
    《瓶》是爱情诗集——“苦闷的象征”。
    《前茅》更多地揭露现实,浪漫主义色彩减弱,标志了郭沫若诗的新发展。
    《恢复》的基调是乐观、昂扬,显示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初期诗歌的实绩。

  • 第16题:

    郭沫若在创作方法上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诗歌方面的表现是()。

    • A、《瓶》
    • B、《星空》
    • C、《前矛》
    • D、《恢复》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观是()

    • A、唯美主义
    • B、现实主义
    • C、消极浪漫主义
    • D、积极浪漫主义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联系郭沫若和闻一多的诗歌创作,论述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①郭沫若积极倡导并实践自由体诗,开始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过分强调情感的流露和渲泄,在艺术表达上缺乏节制。
    ②闻一多等人提倡新格律诗,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早期新诗的偏向,对诗歌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的一些诗人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时代和人民。
    ③抗战期间,艾青的诗一方面弘扬了现实的、战斗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早期新诗缺乏节制的弱点,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艺术技巧,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20年代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

    正确答案: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1)《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
    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充满彻底反叛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
    (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联系郭沫若和闻一多的诗歌创作,论述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 ①郭沫若积极倡导并实践自由体诗,开始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过分强调情感的流露和渲泄,在艺术表达上缺乏节制。
    ②闻一多等人提倡新格律诗,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早期新诗的偏向,对诗歌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后期新月派与现代派的一些诗人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时代和人民。
    ③抗战期间,艾青的诗一方面弘扬了现实的、战斗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早期新诗缺乏节制的弱点,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艺术技巧,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的诗歌主张。

    正确答案: 郭沫若在发表《女神》之后发表了一系列的浪漫主义诗歌见解,构成其浪漫主义诗歌美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诗的本职在于抒情”,“诗的创造贵在自然流露”,即诗是诗人心中诗意诗境的自然流露。他在1920年1月18日写给宗白华的长信中说:“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Strain,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生底颤动,灵底喊叫,那便是真诗。”又说:“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当然,郭沫若主张好诗是诗人心境的自然流露,并没有把诗人同现实斗争对立起来。他说的诗人心中的“诗意诗境”,并非是远离时代革命风浪的一湾“清澄的海水”,而是时代斗争风云的汪洋大海,他所谓的“生底颤动、灵底喊叫”,并非是诗人主观精神世界声嘶力竭的呼喊,而是社会客观的现实生活在革命诗人心中奔腾呼啸的回响。
    2、“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他说:“诗底的成分总要算‘自我表现’了,所以读一人的诗,非知其人不可。又说:“诗――不仅是诗――是人格的表现,人格比较圆满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真正的诗人的诗,不怕便是吐诉他自己的衷情,抑郁,我们读了,都足以增进我们的人格”。这里讲的是诗人的个性,即诗人的人格在诗歌中的表现问题。这里的“自我表现”不是自我夸张,他这里的人格是与时代的进步思想和广大人民的革命要求相通的。诗人心中激荡着时代的风暴,诗人优美的感情跃动着革命的脉搏。他自己说:“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是人格创造冲动的表现。这种冲动接触到我们,对于我们的人格不能不发生影响。”“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所以,郭沫若说的“人格的创造”不能理解为个人主义的精神夸张,而是创造力量的化身,时代精神的体现。诗人是人民的代言人。
    3、从诗歌是诗人内心感情的流露出发,他又提出诗歌创作本身无目的性的结论。他认为,“文艺如春日的花草,乃艺术家内心之智慧的表现。如一阵春风吹过池面所生的微波,应该说没有所谓目的。”而这种“无目的论”只是对诗歌的创作论而言的。事实上他是承认文艺的社会功用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郭沫若在创作方法上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诗歌方面的表现是()。
    A

    《瓶》

    B

    《星空》

    C

    《前矛》

    D

    《恢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20年代的文学创作,在戏剧方面,虽然成就不能与小说、诗歌、散文相提并论,但也产生了()的浪漫主义剧作及()的讽刺剧、郭沫若的历史剧等尝试性作品。

    正确答案: 田汉,丁西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