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其伟大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文学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思想意义: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有重要作用。
    2.政治意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3.文学意义:宣告了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结束,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
    4.世界意义: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组成部分。

  • 第2题:

    论述《讲话》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
    1、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的根本问题。
    2、普泛与提高的问题。
    3、文学艺术的源泉问题。
    4、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5、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
    意义:
    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2、科学地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
    3、把中国革命文艺运动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根本改变了新文学的面貌,在新文学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 第3题:

    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倡导文学革命者与哪些力量发生了论争?


    正确答案: ①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保守力量的论争。
    ②与以《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力量的论争。
    ③与以《甲寅》派为代表的反对力量的论争。

  • 第4题: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2、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内容: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形式: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
    3、还从政治革命、伦理道德革命角度论述了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必然性。
    历史意义:对推进文学革命发生重大影响,陈独秀是当之无愧的文学革命的主将和急先锋。

  • 第5题: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必然地转向了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文学革命运动的主要内容。

  • 第6题:

    “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五四”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 第7题:

    问答题
    论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正确答案: 内容:1、反对思想陈腐的旧文学,主张文学表现新的时代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2、反对封建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和以消遣、游戏为目的的文学,提倡国民文学、
    平民文学、人的文学。
    3、大量介绍外国文学
    意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伟大而彻底的革命,显示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从理论到创作,从文学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全面革新,揭开了现代文学史上反帝反封建文学的第一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五四”文学革命有何偏颇?

    正确答案: “五四”文学革命的偏颇,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缺乏分析批判。如周作人把《西游记》列为迷信的鬼神书,《聊斋志异》列为妖怪书,《水浒传》列为强盗书,都作为“非人的文学”加以排斥。胡适认为中国小说好的不过三四部,这三四部中还有许多疵病;中国戏本更在幼稚时代。钱玄同认为中国戏曲名著《西厢记》、《牡丹亭》也无甚意味。陈独秀对律诗、骈文持否定态度,等等。这种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优良传统,产生消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正确答案: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近代一次影响颇大的文学改革运动,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白话谴责小说;“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讲话》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
    1、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的根本问题。
    2、普泛与提高的问题。
    3、文学艺术的源泉问题。
    4、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5、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
    意义:
    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2、科学地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
    3、把中国革命文艺运动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根本改变了新文学的面貌,在新文学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倡导文学革命者与哪些力量发生了论争?

    正确答案: ①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保守力量的论争。
    ②与以《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力量的论争。
    ③与以《甲寅》派为代表的反对力量的论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正确答案: “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于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其主要人物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以科学与民主为两大旗帜,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文化启蒙运动。1917年起,《新青年》又开始了文学革命运动,于是,文学革命又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是,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五四”文学革命有何偏颇?


    正确答案: “五四”文学革命的偏颇,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缺乏分析批判。如周作人把《西游记》列为迷信的鬼神书,《聊斋志异》列为妖怪书,《水浒传》列为强盗书,都作为“非人的文学”加以排斥。胡适认为中国小说好的不过三四部,这三四部中还有许多疵病;中国戏本更在幼稚时代。钱玄同认为中国戏曲名著《西厢记》、《牡丹亭》也无甚意味。陈独秀对律诗、骈文持否定态度,等等。这种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优良传统,产生消极影响.

  • 第14题:

    简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正确答案: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近代一次影响颇大的文学改革运动,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白话谴责小说;“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 第15题:

    简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正确答案: “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于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其主要人物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以科学与民主为两大旗帜,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文化启蒙运动。1917年起,《新青年》又开始了文学革命运动,于是,文学革命又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是,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 第16题: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 第17题:

    “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发生:①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提出了著名的“八事”、“三大主义”。
    ②随后在《新青年》上展开了文学革命的讨论。
    主要内容:①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②反对封建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提倡表现世间普通男女悲欢的“国民文学”,“平民文学”,表现个性解放的“人的文学”;③反对“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反对一切拟古、师古的形式主义,提倡真实地描写人生、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文学”。

  • 第18题:

    问答题
    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

    正确答案: 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2.反对封建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提倡表现世间普通男女悲欢成败的“国民文学”、“平民文学”,表现个性解放的“人的文学”。
    3.反对“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反对一切拟古、师古的形式主义,提倡真实地描写人生、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文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文学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思想意义: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有重要作用。
    2.政治意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3.文学意义:宣告了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结束,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
    4.世界意义: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组成部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生:①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提出了著名的“八事”、“三大主义”。
    ②随后在《新青年》上展开了文学革命的讨论。
    主要内容:①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②反对封建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提倡表现世间普通男女悲欢的“国民文学”,“平民文学”,表现个性解放的“人的文学”;③反对“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反对一切拟古、师古的形式主义,提倡真实地描写人生、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文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五四文学革命

    正确答案: 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