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韦护》的革命话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尖锐而深刻的思想方面。其尖锐而深刻的思想,主要不在如一些现代文学教材所说的,表现了“强烈的革命的时代气息”等,而主要在于,这篇小说以超常的冷静,尖锐而深刻地提出了“革命与个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以后丁玲一直思考的问题(丁玲后来在延安时期所写的《三八节有感》等文章,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果和继续。)也最鲜明地表现了丁玲这位女作家不平凡的思想与艺术个性。
《韦护》中写了革命,塑造了革命者,但“革命者”应是什么样的人?当时一般作品的回答是:革命者就是一切为革命的人,他应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爱情和个人性的爱好,这就是革命者的本质。而丁玲在这篇小说中则提出了革命者的个性问题。如韦护这个主人公,他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一方面又小心地“维护”着作为一名知识者的个人爱好,如空闲时,倚着软枕看自己喜欢的欧洲小说等。这里,丁玲可谓是将一个最尖锐的问题提出来了,且答案是肯定的——他对韦护这一形象的肯定就说明了这一点。丁玲所提出和作出了回答的问题,可谓是“空谷足音”,意义极大。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恰恰说明了丁玲的正确与了不起。
更多“从《韦护》看丁玲小说的革命话语。”相关问题
  • 第1题:

    丁玲参加“左联”后,创作了具有鲜明革命主题的小说()和(),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小说的诞生”。


    正确答案:《田家冲》;《水》

  • 第2题:

    1930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好友)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小说()。

    • A、《母亲》
    • B、《韦护》
    • C、《梦珂》
    • D、《莎菲女士的日记》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简要说明丁玲小说从《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到《水》的变化过程。


    正确答案: 《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更多受五四文学影响,前者表现女性在冲出没落的封建家庭,进入社会后与周围现实的格格不入和幻灭感,后者更以“郁达夫式”的大胆和坦率,表现了一个时代新女性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但又比郁达夫更深入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女性在追求“灵与肉”相统一的爱情过程中的复杂心理。
    《韦护》与《水》受革命文学影响,前者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题材,落入了“革命加恋爱”的俗套,后者以当年发生在全国16省的大水灾为背景,表现了农民的觉醒和反抗,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知识分子题材向工农题材的转变,但仍然残留着“革命的浪漫谛克”的痕迹。

  • 第4题:

    长篇小说《虹》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

    • A、从辛亥革命到“五四”
    • B、从“五四”到“五卅”
    • C、从“五卅”到大革命
    • D、从大革命到“九•一八”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丁玲中篇小说《韦护》的主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30年,丁玲在上海加入“左联”,她的创作也随之发生转变,中篇小说《韦护》标志着这种转变,题材已转为恋爱加革命或革命加恋爱,表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
    小说中女主人公丽嘉是一个傲岸而热情、捐介而温柔的姑娘。但她只是个个人主义者,她只需要一个爱人,却并不了解她的爱人—韦护的事业。当韦护在爱情与革命的矛盾冲突中选择了革命后,她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被打倒,她认识到自己在新的时代也是可以做一番事业的,丽嘉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旧的生活轨道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道路之间的矛盾与取舍,表明一部分知识女性在时代推动下开始摆脱莎菲式的孤寂苦闷,到社会斗争中寻找新的自我。她们清醒地认识到,自由爱情不能成为新女性的最终目的,妇女只有靠自己的才智,“好好做点事业出来”,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自立。

  • 第6题:

    简述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思想:
    一、女性的“自叙传、血泪书和忏悔录”的一些作品;
    二、以早期表现知识分子题材和表现工农斗争题材及后期表现土改题材等为代表的小说。
    艺术成就:《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这些小说表现了最为一个女性作家的丁玲的体验和思考,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较早也是最集中的对女性意识的有力表达。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首先在于真实地反映了土改斗争中农村生活的复杂性,这一特点集中的表现为作家对农村阶级关系的准确把握与细致描写。其次,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他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作家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并不采取简单化的方法,而是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最后,显示了丁玲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特长。

  • 第7题:

    填空题
    丁玲参加“左联”后,创作了具有鲜明革命主题的小说()和(),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小说的诞生”。

    正确答案: 《田家冲》,《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远离文学党派与商业性的“京派小说”作品是()。
    A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B

    沈从文《边城》

    C

    丁玲《韦护》

    D

    萧红《生死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丁玲小说从《梦珂》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主要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在1930年前后。1930年以前,她的处女作《梦珂》、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一系列作品,主要表现现代女性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各阶层女性悲苦的不幸生活;而在1930年.她连续发表了《韦护》和两篇《1930年春在上海》,转向了革命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着重描写革命与恋爱的冲突,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典型特征。
    第二次变化在1931年前后。1931年以后,她连续创作了《水》等一系列表现工农生活和斗争的作品,由原来的知识分子题材转向了工农题材的创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丁玲中篇小说《韦护》的主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30年,丁玲在上海加入“左联”,她的创作也随之发生转变,中篇小说《韦护》标志着这种转变,题材已转为恋爱加革命或革命加恋爱,表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
    小说中女主人公丽嘉是一个傲岸而热情、捐介而温柔的姑娘。但她只是个个人主义者,她只需要一个爱人,却并不了解她的爱人—韦护的事业。当韦护在爱情与革命的矛盾冲突中选择了革命后,她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被打倒,她认识到自己在新的时代也是可以做一番事业的,丽嘉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旧的生活轨道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道路之间的矛盾与取舍,表明一部分知识女性在时代推动下开始摆脱莎菲式的孤寂苦闷,到社会斗争中寻找新的自我。她们清醒地认识到,自由爱情不能成为新女性的最终目的,妇女只有靠自己的才智,“好好做点事业出来”,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自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930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丁玲的好友)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小说()。
    A

    《母亲》

    B

    《韦护》

    C

    《梦珂》

    D

    《莎菲女士的日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丁玲小说从《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到《水》的变化过程。

    正确答案: 《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更多受五四文学影响,前者表现女性在冲出没落的封建家庭,进入社会后与周围现实的格格不入和幻灭感,后者更以“郁达夫式”的大胆和坦率,表现了一个时代新女性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但又比郁达夫更深入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女性在追求“灵与肉”相统一的爱情过程中的复杂心理。
    《韦护》与《水》受革命文学影响,前者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题材,落入了“革命加恋爱”的俗套,后者以当年发生在全国16省的大水灾为背景,表现了农民的觉醒和反抗,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知识分子题材向工农题材的转变,但仍然残留着“革命的浪漫谛克”的痕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解放区揭露矛盾的小说有丁玲的()。


    正确答案:《在医院中》

  • 第14题:

    丁玲小说从《梦珂》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主要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在1930年前后。1930年以前,她的处女作《梦珂》、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一系列作品,主要表现现代女性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各阶层女性悲苦的不幸生活;而在1930年.她连续发表了《韦护》和两篇《1930年春在上海》,转向了革命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着重描写革命与恋爱的冲突,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典型特征。
    第二次变化在1931年前后。1931年以后,她连续创作了《水》等一系列表现工农生活和斗争的作品,由原来的知识分子题材转向了工农题材的创作。

  • 第15题:

    下列哪些作品是丁玲的小说?()

    • A、《莎菲女士的日记》
    • B、《梦坷》
    • C、《韦护》
    • D、《田家冲》
    • E、《二月》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丁玲解放区创作的小说是()


    正确答案:《在医院中》

  • 第17题:

    简述丁玲三十年代小说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丁玲,是20世纪30年代最有思想与才华的青年女作家。她这一时期的创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承续着五四个性解放的传统而创作的小说,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一类是秉承30年代“革命文学”的旨趣而创作的小说,如《水》、《韦护》等。前一类小说以深沉的忧伤,鲜明的女性意识,对“男人所代表的那种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对传统性道德的尖锐批判,对五四以来“爱”的主题的超越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人;后一类小说则以崭新而具有深度的思想意识打动人、引人深思。

  • 第18题:

    陆萍是丁玲小说()中的主人公。


    正确答案:《在医院中》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思想:
    一、女性的“自叙传、血泪书和忏悔录”的一些作品;
    二、以早期表现知识分子题材和表现工农斗争题材及后期表现土改题材等为代表的小说。
    艺术成就:《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这些小说表现了最为一个女性作家的丁玲的体验和思考,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较早也是最集中的对女性意识的有力表达。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首先在于真实地反映了土改斗争中农村生活的复杂性,这一特点集中的表现为作家对农村阶级关系的准确把握与细致描写。其次,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他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作家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并不采取简单化的方法,而是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最后,显示了丁玲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特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作品是丁玲的小说?()
    A

    《莎菲女士的日记》

    B

    《梦坷》

    C

    《韦护》

    D

    《田家冲》

    E

    《二月》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从《韦护》看丁玲小说的革命话语。

    正确答案: 《韦护》的革命话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尖锐而深刻的思想方面。其尖锐而深刻的思想,主要不在如一些现代文学教材所说的,表现了“强烈的革命的时代气息”等,而主要在于,这篇小说以超常的冷静,尖锐而深刻地提出了“革命与个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以后丁玲一直思考的问题(丁玲后来在延安时期所写的《三八节有感》等文章,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果和继续。)也最鲜明地表现了丁玲这位女作家不平凡的思想与艺术个性。
    《韦护》中写了革命,塑造了革命者,但“革命者”应是什么样的人?当时一般作品的回答是:革命者就是一切为革命的人,他应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爱情和个人性的爱好,这就是革命者的本质。而丁玲在这篇小说中则提出了革命者的个性问题。如韦护这个主人公,他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一方面又小心地“维护”着作为一名知识者的个人爱好,如空闲时,倚着软枕看自己喜欢的欧洲小说等。这里,丁玲可谓是将一个最尖锐的问题提出来了,且答案是肯定的——他对韦护这一形象的肯定就说明了这一点。丁玲所提出和作出了回答的问题,可谓是“空谷足音”,意义极大。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恰恰说明了丁玲的正确与了不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反映土地革命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A

    赵树理

    B

    丁玲

    C

    周立波

    D

    孙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解放区揭露矛盾的小说有丁玲的()。

    正确答案: 《在医院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