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上海这一段的文学发展史被称为()。
A. “孤岛”文学 B. 国统区文学 C. 沦陷区文学 D. 红色文学
上海“孤岛”文学出现在抗日战争前期上海这个特定地区特定阶段的文学运动。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上海沦陷,但在这片沦陷区中间,还有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法租界未为日本侵略者控制,这两个租界当局,由于和日本侵略者有利益冲突,在一些问题上采取中立政策。留在上海的中国作家,利用这种微妙局势,采取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抗日爱国的文学运动,这块土地被称为“孤岛”,发生在这里的文学运动被称为“孤岛”文学运动。这种局面共持续了4年又一个月,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进占上海租界,“孤岛”文学运动也被迫终止。
第2题:
第3题:
孤岛文学”指的是()。
A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B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C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D国民党统治区的左翼文学
第4题:
上海"孤岛"报刊
第5题:
在“孤岛”出版的大型报告文学集是()。
第6题:
何谓“孤岛文学”?
第7题:
孤岛文学
第8题:
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左联时期的上海左翼文学
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孤岛文学”
国统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
红色文学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在上海“孤岛”时期,爱国报人是怎样坚持斗争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1937)《每日译报》(1938)《导报》(1938)《文汇报》(1938)。
略
第16题:
上海“孤岛”时期影响最大的杂文期刊是()。
第17题:
于伶的()是“孤岛”文学的代表作。
第18题:
"孤岛文学"指的是()
第19题:
谈谈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新闻事业的斗争。
第20题:
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国民党统治区的左翼文学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中国的一日》
《上海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