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清塘消毒不彻底,水质恶化,饲料中添加激素,苗种质量差,脱壳素投喂不足,导致河蟹抗病力下降而发病。发病季节:扣蟹8-10月,成蟹7-8月
主要症状:不吃食,爬到池边水浅处或伏在水草上,肢体颤抖不停,不能爬行继而开始死亡,一般先死大蟹后死小蟹,从发病到大量死亡的时间约3-7天左右。病蟹鳃丝苍白水肿,肝脏发白豆渣状坏死胃内没有食物肠穿孔。
防治方法:
①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冬季要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曝晒池底。
②发病时,外消与内服相结合,采用水产双季胺碘消毒剂,用量为0.5克/立方米;同时每100千克饲料拌20克恩诺沙星和150克板蓝根,5-7天为一个疗程。
③在水体中发现有颤抖病的河蟹要及时捞出深埋,以免交叉感染。
更多“试论述河蟹颤抖病的成因、症状和防治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


    正确答案: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呼吸水内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
    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
    ①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
    ②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
    应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策略有:
    一、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二、减少内源性营养复制负荷。
    治理方法有:
    一、工程性方法: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稀释剂在底泥表面铺设塑料等。
    二、化学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
    三、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 第2题:

    论述杨树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一)、症状:
    1.树干上出现水渍状病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酒糟味
    2.病部失水下陷,龟裂,产生黑色小突起,在潮湿或雨后,挤出橘红色交织状物3.皮层糟烂,纤维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4.枯死或形成愈伤组织
    二)、病原:
    无性为半知菌亚门,黄金壳囊孢菌;有性为子囊菌亚门污黑腐皮壳菌
    三)、侵染循环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组织中越冬;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潜育期6-10天,有再次侵染。
    四)、发病条件:
    1.各地气温不同,发病迟早和侵染次数不同
    2.弱寄生菌,只能侵害生长不良的树木,树势衰弱的树木
    3.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树皮薄容易侵入
    4.造林及管理情况、树龄、林分结构、方位、密度和病虫害危害
    五)、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康壮苗
    2.造林后加强管理
    3.改善林地及周围环境卫生状况
    4.避免使植物造成伤口,保护伤口
    5.化学防治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843康复剂

  • 第3题:

    试述河蟹养殖前期青苔的危害,成因和解决措施?


    正确答案: 危害
    主要为水肥偏瘦,水位浅,光照过强,引起青苔滋生,严重影响蟹摄食,并导致水草腐烂,水体恶化,药物杀灭效果不佳且影响水草
    成因
    前期水草(伊乐藻)生长过盛,肥水困难
    前期螺蛳投放过多,引起水色清,透明度高
    解决对策
    前期肥水下苗,用腐熟的鸡粪挂袋或微生态制剂肥水
    适当水位提高至40-50cm,减轻光照对池底的照射强度
    螺蛳分3次投放,4、5、8月份投放,4月份投放1/4比例
    人工捞除
    药物处理:30%漂白粉局部施洒青苔密生处;螯合铜0.6ppm晴天上午用喷雾机直对青苔喷洒。用药杀灭青苔后24h要求换水或增氧,防止缺氧

  • 第4题:

    论述气泡病发生的病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病因:第一、甲烷和硫化氢形成的小气泡。第二、水中气体过饱和(氧和氮)
    2)症状:病鱼肠内、体表、鳃或血管内含有气泡,发病鱼苗浮于水面,失去平衡,随着体力的耗尽而死亡。
    3)防治措施:
    1、避免池中腐殖质过多。
    2、防止浮游生物过量繁殖。
    3、发现气泡病,每667m2水面用4~6kg食盐水全池泼洒或直接冲入新水。4、鱼苗运输时不要进行急剧送气。

  • 第5题:

    根据猪蛔虫病的流行病学论述蛔虫病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猪蛔虫病的流行病学:
    (1)分布广泛:A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世代交替易于完成。B繁殖力强,10~20万卵/天/虫,生殖旺期每天每虫可产一两百万个卵,每虫一生可产3000多万个卵,所以,有该病的猪场污染严重。C虫卵对外界各种因素的抵抗力强,易于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虫卵在外界存活的时间长。这与四层厚的卵膜有直接的关系。
    (2)跟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的关系密切,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营养缺乏,猪只拥挤等情况会使本病更容易发生。
    (3)对仔猪的危害大。3~5月龄的仔猪最易感,病情也较重,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1)定期驱虫:猪蛔虫流行地区,每年春秋两季,应对全群猪进行一次驱虫,对3-6月龄的仔猪,要进行两次驱虫。怀孕猪在产前3个月驱虫。大群鸡每年应进行1-3次定期驱虫,雏鸡在2-3月龄做第一次驱虫。冬季进行第二次驱虫。犊牛应于10-30日龄进行预防性驱虫,因此时成虫寄生较多。
    (2)保持饲料、饮水及圈舍运动场的清洁:经常打扫粪便,并进行堆积发酵,利用发酵的温度杀死虫卵。定期撒布生石灰或石灰乳消毒。
    (3)保护仔畜:断奶后的仔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饲养在没有蛔虫卵污染的圈舍。雏鸡和童鸡与成年鸡分群饲养。为仔畜提供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对蛔虫病的抵抗力。
    (4)防止病原扩散:对已控制蛔虫病的猪、鸡场和地区,引起的猪、鸡应进行隔离观察,同时驱虫后才能合群饲养。

  • 第6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河蟹颤抖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主流报道病原有病毒和螺旋体

    B

    为二类动物疫病

    C

    同池养殖的甲壳类不会出现颤抖症状

    D

    体重大小不等的蟹均可患病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河蟹颤抖病为三类动物疫病。

  • 第7题:

    单选题
    下列水生动物疾病中属于三类动物疫病的是()
    A

    对虾杆状病毒病

    B

    栉孔扇贝的病毒病

    C

    河蟹颤抖病

    D

    面盘病毒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气泡病发生的病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病因:第一、甲烷和硫化氢形成的小气泡。第二、水中气体过饱和(氧和氮)
    2)症状:病鱼肠内、体表、鳃或血管内含有气泡,发病鱼苗浮于水面,失去平衡,随着体力的耗尽而死亡。
    3)防治措施:
    1、避免池中腐殖质过多。
    2、防止浮游生物过量繁殖。
    3、发现气泡病,每667m2水面用4~6kg食盐水全池泼洒或直接冲入新水。4、鱼苗运输时不要进行急剧送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河蟹养殖前期青苔的危害,成因和解决措施?

    正确答案: 危害
    主要为水肥偏瘦,水位浅,光照过强,引起青苔滋生,严重影响蟹摄食,并导致水草腐烂,水体恶化,药物杀灭效果不佳且影响水草
    成因
    前期水草(伊乐藻)生长过盛,肥水困难
    前期螺蛳投放过多,引起水色清,透明度高
    解决对策
    前期肥水下苗,用腐熟的鸡粪挂袋或微生态制剂肥水
    适当水位提高至40-50cm,减轻光照对池底的照射强度
    螺蛳分3次投放,4、5、8月份投放,4月份投放1/4比例
    人工捞除
    药物处理:30%漂白粉局部施洒青苔密生处;螯合铜0.6ppm晴天上午用喷雾机直对青苔喷洒。用药杀灭青苔后24h要求换水或增氧,防止缺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杨树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一)、症状:
    1.树干上出现水渍状病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酒糟味
    2.病部失水下陷,龟裂,产生黑色小突起,在潮湿或雨后,挤出橘红色交织状物3.皮层糟烂,纤维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4.枯死或形成愈伤组织
    二)、病原:
    无性为半知菌亚门,黄金壳囊孢菌;有性为子囊菌亚门污黑腐皮壳菌
    三)、侵染循环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组织中越冬;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潜育期6-10天,有再次侵染。
    四)、发病条件:
    1.各地气温不同,发病迟早和侵染次数不同
    2.弱寄生菌,只能侵害生长不良的树木,树势衰弱的树木
    3.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树皮薄容易侵入
    4.造林及管理情况、树龄、林分结构、方位、密度和病虫害危害
    五)、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康壮苗
    2.造林后加强管理
    3.改善林地及周围环境卫生状况
    4.避免使植物造成伤口,保护伤口
    5.化学防治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843康复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

    正确答案: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呼吸水内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内氧气会逐渐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
    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
    ①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
    ②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
    应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策略有:
    一、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二、减少内源性营养复制负荷。
    治理方法有:
    一、工程性方法: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稀释剂在底泥表面铺设塑料等。
    二、化学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
    三、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模仿沃思论述城市人格及其成因的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

    正确答案: 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榆树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和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症状:叶上有褪绿小斑,后呈近圆形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扩大后边缘不规则。病斑上有黑色隆起小点,呈轮状排列。引起病叶早落。
    病原:榆大原氏日规壳属。
    防治措施:在生长期喷药保护;入冬前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 第14题:

    河蟹水肿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该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在池边,停止摄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防治方法:
    ①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的惊扰,不使其受伤。②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0.5克~l克对水全池泼洒。③每公斤河蟹用土霉素或红霉素0.1克~0.2克拌饵投喂,连喂7天。

  • 第15题:

    池塘养蟹颤抖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该病主要是因清塘不彻底,池塘老化,水质不良,以及带病原物的蟹种入池等引起。病蟹摄食明显减少直至拒食,蜕壳困难,爬行缓慢,无反抗逃逸能力,常爬伏在池边浅水处或水草上,脚肢不停地抖动,故称"抖抖病"。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对购进的蟹种严格检疫,并进行药浴消毒。
    ②日常饲养中坚持"四定"投饲,不投变质饲料;在7月~9月高温期,保持池塘水深l米以上,每半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每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l克对水全池泼洒1次,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③收集病蟹、死蟹集中挖坑掩埋,患病池不换水,只注水,以免扩大或交叉感染。
    ④每立方米水体用蟹抖停l号0.4克对水全池泼洒,3小时后每立方米水体用蟹水宝10克对水全池泼洒,两者每天各用1次,连用2天。
    ⑤每立方米水体用福尔马林6克~8克对水全池泼洒,隔3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优氯净或强氯精0.5克对水全池泼洒,同时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化水全池泼洒。
    ⑥每50公斤饲料加入蟹抖停2号400克投喂,连喂5天;或每50公斤饲料加入板蓝根125公斤、病毒灵0.25公斤、维生素0l公斤投喂,连喂3天~5天。

  • 第16题:

    论述沙质荒漠化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成因:①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③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危害:①侵蚀农田牧场②土地质量降低,农牧业生物生产量减少③破坏建设工程和生产设施④污染环境防治
    措施:①工程与水利措施②林草措施③农业耕作措施④完善政策措施

  • 第17题:

    试模仿沃思论述城市人格及其成因的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


    正确答案: 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
    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
    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论述河蟹颤抖病的成因、症状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清塘消毒不彻底,水质恶化,饲料中添加激素,苗种质量差,脱壳素投喂不足,导致河蟹抗病力下降而发病。发病季节:扣蟹8-10月,成蟹7-8月
    主要症状:不吃食,爬到池边水浅处或伏在水草上,肢体颤抖不停,不能爬行继而开始死亡,一般先死大蟹后死小蟹,从发病到大量死亡的时间约3-7天左右。病蟹鳃丝苍白水肿,肝脏发白豆渣状坏死胃内没有食物肠穿孔。
    防治方法:
    ①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冬季要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曝晒池底。
    ②发病时,外消与内服相结合,采用水产双季胺碘消毒剂,用量为0.5克/立方米;同时每100千克饲料拌20克恩诺沙星和150克板蓝根,5-7天为一个疗程。
    ③在水体中发现有颤抖病的河蟹要及时捞出深埋,以免交叉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河蟹黑鳃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该病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而诱发,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池底有淤泥5厘米~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②勤加注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20克化水全池泼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河蟹聚缩虫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河蟹聚缩虫病是由于池水过肥,或长期不换水,使聚缩虫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病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都附着聚缩虫,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严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经常注、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②每立方米用虾蟹保护剂15克,放塑料桶内,用1%的盐水浸溶,2小时后,全当泼洒(注意:虾蟹保护剂的毒性与盐度有关,如养蟹池有一定盐度,则每立方米用虾蟹保护剂10克即可)。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25克~0.6克兑水全池泼洒。④每立方米水中加入新洁尔灭0.5克~l克和高锰酸钾5克~10克配成混合液,充分溶解后浸洗病蟹10分钟~15分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沙质荒漠化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成因:①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③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危害:①侵蚀农田牧场②土地质量降低,农牧业生物生产量减少③破坏建设工程和生产设施④污染环境防治
    措施:①工程与水利措施②林草措施③农业耕作措施④完善政策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河蟹颤抖病的防控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加强疫病监测

    B

    做好健康蟹种的选育

    C

    定期净化养殖环境

    D

    发病塘先喂内服药,后杀寄生虫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生产塘发病后应该先杀寄生虫,再进行环境消毒和投喂内服药,对未发病蟹有一定的保护。

  • 第23题:

    单选题
    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
    A

    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

    B

    血淋巴液浓稠,极易凝固

    C

    鳃排列不整齐,少数呈黑色

    D

    步足颤抖,甚至蟹体倒立


    正确答案: D
    解析:
    B项,病毒和螺旋体感染往往会引起机体淋巴液稀薄,凝固不良或者不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