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从自然界中如何分离获得目的藻种(株)?”相关问题
  • 第1题:

    藻种分离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或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因为在培养和生产过程中要受敌害生物的污染,只有分离出”纯种”进行培养,才能获得好效果。

  • 第2题:

    结核菌分离培养实验目的()

    • A、发现菌阳肺结核病人
    • B、获得抗酸杆菌分离株
    • C、获得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 D、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

    正确答案:A,B

  • 第3题:

    何谓ts株?如何获得ts株?有何实际意义?


    正确答案:ts株为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emperaturesensitivemutant,ts),是指真正的“热敏感型”突变体。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因为ts株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ts株常具有减低毒力而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特点,可来源于基因任何部位的改变,是生产疫苗的理想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即来源于ts株。但应指出,ts株容易回复,因此必须经过多次诱变后,方可获得稳定的突变株,用于制备活疫苗。

  • 第4题:

    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一般保罗采样、增值培养、纯种分离和()

    • A、异常分析
    • B、性能检测
    • C、选育
    • D、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多选题
    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分离,这一现象意味着()
    A

    人认识到自身比自然更加强大

    B

    人从自然界中异化出来

    C

    人和自然界称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

    D

    人区分了主体和客体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填空题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某一种(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

    正确答案: 分离(纯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多选题
    结核菌分离培养实验目的()
    A

    发现菌阳肺结核病人

    B

    获得抗酸杆菌分离株

    C

    获得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D

    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发酵工业获得符合要求的菌种的途径主要有().
    A

    从自然界分离筛选

    B

    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

    C

    从生产过程中的已有菌种中筛选发生正突变的优良菌种

    D

    从土壤中获得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从自然界动物或病人中发现的狂犬病毒称之为()
    A

    固定毒

    B

    野毒株或街毒株

    C

    病毒原型

    D

    减毒株

    E

    强毒株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从自然界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狂犬病毒又可称之为()。
    A

    固定毒

    B

    野毒株或街毒株

    C

    病毒原型

    D

    减毒株

    E

    强毒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一般保罗采样、增值培养、纯种分离和()
    A

    异常分析

    B

    性能检测

    C

    选育

    D

    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从自然界动物或病人中发现的狂犬病毒称为(  )。
    A

    固定毒

    B

    野毒株或街毒株

    C

    病毒原型

    D

    减毒株

    E

    强毒株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自然界动物体内新分离出的病毒株称为野毒株或街毒株。

  • 第13题:

    藻种水滴分离法的具体操作。


    正确答案: 1、制作、选择微吸管;
    2、消毒工作台、工具;
    3、稀释藻样;
    4、试管中加少量培养液,镜检,分离;
    5、补充培养液至1/4,封口培养。

  • 第14题:

    如何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目标菌株?


    正确答案: 取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筛选,生产性能的测定,毒性实验。
    自然界分离新菌种包括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
    a.根据筛选目的,确定采样地点。
    b.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壤几十克,放入消毒好的袋中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情况等,酶母菌和霉菌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中取。
    2、增殖培养:如样品中含目标菌较少,应进行增殖(富集)培养,即给混合菌群提供有利于目标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促使目标菌大量繁殖,便于分离它们。
    a.控制碳源,生长因子、盐等
    b.控制PH
    c.添加抑制剂
    d.控制温度
    3、纯种分离:增殖培养后还含有杂菌,需进行纯种分离,才能获得纯种,一般是采用单菌落分离法。
    a.平板划线法
    b.菌液稀释法为避免孢子之间的粘连和吻合,可进行液体培养,玻璃珠,石英砂振荡,或加入0.05%的分散剂
    4、生产性能的测定:
    a.初筛:进行一些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b.复筛:初步进行工艺条件摸索
    c.终试验:选出较优菌株1~3株,进行进一步生产性能试验和毒性试验等
    5、毒性试验: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将其作为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更应慎重。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 第15题:

    发酵工业获得符合要求的菌种的途径主要有().

    • A、从自然界分离筛选
    • B、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
    • C、从生产过程中的已有菌种中筛选发生正突变的优良菌种
    • D、从土壤中获得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从自然界动物或病人中发现的狂犬病毒称之为()

    • A、固定毒
    • B、野毒株或街毒株
    • C、病毒原型
    • D、减毒株
    • E、强毒株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单选题
    从自然界动物或患者中发现的狂犬病病毒称之为().
    A

    固定毒

    B

    野毒株或街毒株

    C

    强毒株

    D

    病毒原型

    E

    减毒株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如何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目标菌株?

    正确答案: 取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筛选,生产性能的测定,毒性实验。
    自然界分离新菌种包括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
    a.根据筛选目的,确定采样地点。
    b.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壤几十克,放入消毒好的袋中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情况等,酶母菌和霉菌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中取。
    2、增殖培养:如样品中含目标菌较少,应进行增殖(富集)培养,即给混合菌群提供有利于目标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促使目标菌大量繁殖,便于分离它们。
    a.控制碳源,生长因子、盐等
    b.控制PH
    c.添加抑制剂
    d.控制温度
    3、纯种分离:增殖培养后还含有杂菌,需进行纯种分离,才能获得纯种,一般是采用单菌落分离法。
    a.平板划线法
    b.菌液稀释法为避免孢子之间的粘连和吻合,可进行液体培养,玻璃珠,石英砂振荡,或加入0.05%的分散剂
    4、生产性能的测定:
    a.初筛:进行一些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b.复筛:初步进行工艺条件摸索
    c.终试验:选出较优菌株1~3株,进行进一步生产性能试验和毒性试验等
    5、毒性试验: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将其作为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更应慎重。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藻种分离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或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因为在培养和生产过程中要受敌害生物的污染,只有分离出”纯种”进行培养,才能获得好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从自然界中如何分离获得目的藻种(株)?

    正确答案: (1)采样;
    (2)预培养:1.营养盐浓度应低些;2.藻的种类多,尝试多种不同的培养液;3.培养浓度尽量高;4.藻类不繁殖,则加入辅助生长有机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胨等;5.勤观察,勤检查,及时分离。
    (3)分离:1.初分离:据藻的生物学特性(集群、趋光等)进行分离。2.微吸管分离法——适于个体较大的种类;3.水滴分离法:制作、选择微吸管;消毒工作台、工具;稀释藻样;试管中加少量培养液,镜检,分离;
    (4)补充培养液至1/4,封口培养。
    (5)平板分离法A、制备平板培养基;B、喷雾法或划线法分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微藻藻种应如何保藏?

    正确答案: 单用固体培养基保藏的藻种,接种后首先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待藻细胞生长繁殖达到较高的密度,在平板上可看到颜色明显的条状或好块状的藻细胞群,再移置低温、弱光的条件下保藏。双相培养基保藏的藻种,接种后可直接移置低温、弱光的条件下保藏。低温、弱光的条件,通常是指放在冰箱内,温度控制在4~5℃之间,冰箱内装一支8W的日光灯管,开光设在冰箱外,每天照明1~2小时,也可长期连续照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出一种优质酵母菌?

    正确答案: 大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活最适pH为4.5一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酵母菌生长迅速,易于分离培养,
    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得快。利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这样做的好处是酸性培养条件则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何谓ts株?如何获得ts株?有何实际意义?

    正确答案: ts株为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emperaturesensitivemutant,ts),是指真正的“热敏感型”突变体。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因为ts株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ts株常具有减低毒力而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特点,可来源于基因任何部位的改变,是生产疫苗的理想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即来源于ts株。但应指出,ts株容易回复,因此必须经过多次诱变后,方可获得稳定的突变株,用于制备活疫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