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河蟹的捕捞方法有()等。A、人工蟹穴B、蟹罾C、夜间灯光诱捕D、A+B+C”相关问题
  • 第1题:

    拖网捕鱼原理()。

    • A、它依靠渔船,拖曳网具,迫使网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又刺缠网目
    • B、它依靠渔船,拖曳网具,迫使网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又不刺缠网目
    • C、它依靠渔船,拖曳网具,引诱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又不刺缠网目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在池塘中如何捕捞成蟹?


    正确答案:养蟹池中的河蟹可采取以下方法捕捉:
    (1)池塘中安置人工蟹穴此法只需每隔4~6小时将人工蟹穴迅速提起,倒出成蟹后,放回原处即可。所捕出的河蟹不会受伤。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小的蟹池中采用。
    (2)池塘中安置蟹簖蟹簖是用竹子编成的竹箔类捕捞工具(近年来不少地区也采用聚乙烯网片组成,捕捞原理相同)。一般在池塘中仅拦截1/2,每天倒二次蟹篓。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大的蟹池中采用。
    (3)蟹罾形状与大扳罾相似,但规格很小。一般采用4~5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成边长50~60厘米的正方形,四角用二根十字交叉的毛竹片,每根弯成弓形,两端与网片对角线的两角相连,在十字交叉处用细绳扎紧,留一段细绳,末端安上环形浮子,浮于水面。作业时,在网兜中间扣上小块鱼肉、螺肉作为诱饵,诱蟹进网取食。捕蟹时,把网沉入水底,每隔半小时至l小时,用带钩竹竿将环形浮子迅速提起,即可捕捉。此法主要用于鱼蟹混养池。
    (4)流水捕捞法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大部分河蟹在水中活动,并有争水顶流的习性,性成熟的河蟹又有顺水爬行的天性。因此,可在进水口进水、出水口放水,并在进、出水口分别安置蟹笼,即可捕捉。
    (5)干池捕捞法即排水干池,河蟹均汇集于排水口前的池漕(深潭)中,可用手抄网在槽中捞捕。但此法不易一次捕尽,可在夜间在池塘四角用灯光诱蟹捕捉,最后人下池用手捕捉。

  • 第3题:

    河蟹经过最后-次蜕壳后进入()。

    • A、幼体期
    • B、黄蟹期
    • C、绿蟹期
    • D、扣蟹期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辽河蟹、瓯江蟹是否是中华绒鳌蟹?


    正确答案:目前天然捕捞的蟹苗、蟹种或人工繁殖的亲蟹主要来自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人们普遍反映长江水系的蟹苗、蟹种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那么辽河蟹、瓯江蟹是否和长江水系一样是中华绒螯蟹?经有关专家鉴定,辽河蟹、瓯江蟹也是中华绒螯蟹,但由于其地域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地方种。
    辽河水系的河蟹,受北方气候、饵料的影响,成熟期迟,多在第三年秋天达到性成熟。将辽河水系的蟹苗、蟹种运至长江流域饲养,由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饵料丰富,其蜕壳次数减少,到第二年秋天就已成熟,因此个体小,一般仅75~100克。瓯江水系的蟹种比长江水系的河蟹性腺发行快,成熟早,因此其生殖蜕壳也早,个体就较小。据湖北水产工作者统计,在同一湖泊中养殖,长江水系河蟹成蟹平均体重可达209克,而瓯江水系河蟹平均体重为125~l50克。

  • 第5题:

    雄河蟹的蟹脐为()。

    • A、尖脐
    • B、团脐
    • C、狭去的园状
    • D、方形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问答题
    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可混养哪些养殖种类?

    正确答案: 池塘混养的原则是凡是与主养对象在饵料上有矛盾的种类一概不混养。因此,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但可混养和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和少量肉食性鱼类(鳜鱼、江黄颡鱼等)。混养滤食性鱼类的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过肥。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通常每亩混养50~100克的鲢、鳙鱼种40~80尾(鲢、鳙鱼比例为5:1)。
    实践证明,成蟹池中,混养少量鳜鱼,不仅可利用塘内的野杂鱼,以减少饲料的损失,而且鳜鱼不会残杀河蟹。通常每亩养蟹池,在6月份放养夏花鳜鱼(3~5厘米)10~20尾,其混养密度视池内野杂鱼数量而增减。夏花鳜鱼下塘前,必须药浴消毒,防止带病鳜鱼混入池内。到年底,当年鳜鱼可长至300~600克的商品规格。
    养蟹池不能混养鳖。鳖十分凶猛,河蟹蜕壳后的软壳蟹正是鳖的最佳饵料,鳖是养蟹池的敌害生物,不能混养。养蟹池中不能混养育珠河蚌。养蟹池水质清瘦,河蚌生长缓慢,而且河蚌本身是河蟹十分喜食的动物性饵料,河蟹常常想方设法捕食河蚌的斧足,导致育珠蚌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崇明谚语“西风吹,蟹脚痒”指的是河蟹的那种行为()。
    A

    每当农历霜降前后,性成熟的河蟹从河塘成群结队地向河口转移

    B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雌雄河蟹开始交配产卵

    C

    每年芒种前后,娇嫩的蟹苗成群结队地由长江口洄游至内陆淡水中成长

    D

    一龄幼蟹在淡水中生长发育,经多次蜕壳,到第二年秋季长成成熟的二龄成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对于死的不能用做烹饪原料()。
    A

    B

    C

    田螺

    D

    河蟹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河蟹的()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发育。
    A

    蚤状幼体

    B

    大眼幼体

    C

    蟹满

    D

    幼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河蟹经过最后-次蜕壳后进入()。
    A

    幼体期

    B

    黄蟹期

    C

    绿蟹期

    D

    扣蟹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河蟹一生可分为幼体期、黄蟹期、()期三个阶段。
    A

    幼蟹

    B

    蟹苗

    C

    绿蟹

    D

    衰老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辽河蟹、瓯江蟹是否是中华绒鳌蟹?

    正确答案: 目前天然捕捞的蟹苗、蟹种或人工繁殖的亲蟹主要来自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人们普遍反映长江水系的蟹苗、蟹种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那么辽河蟹、瓯江蟹是否和长江水系一样是中华绒螯蟹?经有关专家鉴定,辽河蟹、瓯江蟹也是中华绒螯蟹,但由于其地域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地方种。
    辽河水系的河蟹,受北方气候、饵料的影响,成熟期迟,多在第三年秋天达到性成熟。将辽河水系的蟹苗、蟹种运至长江流域饲养,由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饵料丰富,其蜕壳次数减少,到第二年秋天就已成熟,因此个体小,一般仅75~100克。瓯江水系的蟹种比长江水系的河蟹性腺发行快,成熟早,因此其生殖蜕壳也早,个体就较小。据湖北水产工作者统计,在同一湖泊中养殖,长江水系河蟹成蟹平均体重可达209克,而瓯江水系河蟹平均体重为125~l50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河蟹根据产地不同分为()、河蟹、湖蟹


    正确答案:江蟹

  • 第14题:

    池塘养成蟹为什么要设蟹穴和蟹岛?


    正确答案:成蟹养殖池坡度大,不利于河蟹挖洞穴居。设人工蟹穴的目的是便于河蟹隐居。蟹岛,又称蟹墩,设在池塘中央,其目的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
    以往人工蟹穴采用固定式蟹巢。即采用小青瓦在池内砌成镂空状蟹巢。这种固定式蟹穴有很多弊病。一是瓦片易碎,蟹穴群容易坍塌,给以后的捕捞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在蟹穴区粪便残饵多,造成严重污染区,其淤泥多,溶氧条件差,河蟹在此生活,脐黑,体色深,生长慢。改进的方法可采用移动式蟹穴。即用毛竹筒、塑料管构成,直径9~10厘米,长30厘米,毛竹一端竹节打通,塑料管一端用网片封闭,每8~10根捆成一捆,每捆的捆扎绳由浮子浮于水面。投放时,应接近投饵区,而远离蜕壳的蟹岛区,一般每亩放置50~60捆。这种移动式蟹穴的优点是便于提取蟹穴,倒出其中河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而且由于蟹穴经常移动,可有效地防止穴区污染。此外人造蟹穴也是良好的捕捞工具,减少劳动强度,避免了河蟹损伤,用人工蟹穴捕蟹,回捕率可达60%左右。蟹岛在蟹池中央,呈方形、圆形、十字形和廿字形小岛。以往小岛高出水面20~30厘米,但这种设置的弊病是占用了养殖水面,而且小岛往往容易成为水老鼠、水鸟的栖息场所。
    因此,应将蟹岛改为低于水面10厘米的蟹墩,在其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蟹墩上不投饵料。这样既防止了敌害生物的栖居,又为河蟹蜕壳提供了浅水、隐避和安静的环境。

  • 第15题:

    对于死的不能用做烹饪原料()。

    • A、贝
    • B、蟹
    • C、田螺
    • D、河蟹

    正确答案:A,C,D

  • 第16题:

    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可混养哪些养殖种类?


    正确答案:池塘混养的原则是凡是与主养对象在饵料上有矛盾的种类一概不混养。因此,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但可混养和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和少量肉食性鱼类(鳜鱼、江黄颡鱼等)。混养滤食性鱼类的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过肥。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通常每亩混养50~100克的鲢、鳙鱼种40~80尾(鲢、鳙鱼比例为5:1)。
    实践证明,成蟹池中,混养少量鳜鱼,不仅可利用塘内的野杂鱼,以减少饲料的损失,而且鳜鱼不会残杀河蟹。通常每亩养蟹池,在6月份放养夏花鳜鱼(3~5厘米)10~20尾,其混养密度视池内野杂鱼数量而增减。夏花鳜鱼下塘前,必须药浴消毒,防止带病鳜鱼混入池内。到年底,当年鳜鱼可长至300~600克的商品规格。
    养蟹池不能混养鳖。鳖十分凶猛,河蟹蜕壳后的软壳蟹正是鳖的最佳饵料,鳖是养蟹池的敌害生物,不能混养。养蟹池中不能混养育珠河蚌。养蟹池水质清瘦,河蚌生长缓慢,而且河蚌本身是河蟹十分喜食的动物性饵料,河蟹常常想方设法捕食河蚌的斧足,导致育珠蚌死亡。

  • 第17题:

    河蟹一生可分为幼体期、黄蟹期、()期三个阶段。

    • A、幼蟹
    • B、蟹苗
    • C、绿蟹
    • D、衰老期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填空题
    淡水捕捞学是研究捕捞内陆水域中各种经济鱼类和虾、蟹等水产品的一门()学科。

    正确答案: 应用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在池塘中如何捕捞成蟹?

    正确答案: 养蟹池中的河蟹可采取以下方法捕捉:
    (1)池塘中安置人工蟹穴此法只需每隔4~6小时将人工蟹穴迅速提起,倒出成蟹后,放回原处即可。所捕出的河蟹不会受伤。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小的蟹池中采用。
    (2)池塘中安置蟹簖蟹簖是用竹子编成的竹箔类捕捞工具(近年来不少地区也采用聚乙烯网片组成,捕捞原理相同)。一般在池塘中仅拦截1/2,每天倒二次蟹篓。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大的蟹池中采用。
    (3)蟹罾形状与大扳罾相似,但规格很小。一般采用4~5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成边长50~60厘米的正方形,四角用二根十字交叉的毛竹片,每根弯成弓形,两端与网片对角线的两角相连,在十字交叉处用细绳扎紧,留一段细绳,末端安上环形浮子,浮于水面。作业时,在网兜中间扣上小块鱼肉、螺肉作为诱饵,诱蟹进网取食。捕蟹时,把网沉入水底,每隔半小时至l小时,用带钩竹竿将环形浮子迅速提起,即可捕捉。此法主要用于鱼蟹混养池。
    (4)流水捕捞法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大部分河蟹在水中活动,并有争水顶流的习性,性成熟的河蟹又有顺水爬行的天性。因此,可在进水口进水、出水口放水,并在进、出水口分别安置蟹笼,即可捕捉。
    (5)干池捕捞法即排水干池,河蟹均汇集于排水口前的池漕(深潭)中,可用手抄网在槽中捞捕。但此法不易一次捕尽,可在夜间在池塘四角用灯光诱蟹捕捉,最后人下池用手捕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关于蟹奴病防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无蟹奴寄生的地区引进蟹苗

    B

    选健康亲蟹进行人工繁殖

    C

    在淡水中饲养河蟹

    D

    蟹池中发现蟹奴,可用90%精制敌百虫粉0.2mg/L~0.5mg/L全池泼洒


    正确答案: A
    解析:
    D项,在养蟹池中发现蟹奴,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浓度为0.7mg/L,全池泼洒进行治疗。

  • 第21题:

    单选题
    雌河蟹的蟹脐为()。
    A

    尖脐

    B

    团脐

    C

    狭去的园状

    D

    方形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河蟹的捕捞方法有()等。
    A

    人工蟹穴

    B

    蟹罾

    C

    夜间灯光诱捕

    D

    A+B+C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池塘养成蟹为什么要设蟹穴和蟹岛?

    正确答案: 成蟹养殖池坡度大,不利于河蟹挖洞穴居。设人工蟹穴的目的是便于河蟹隐居。蟹岛,又称蟹墩,设在池塘中央,其目的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
    以往人工蟹穴采用固定式蟹巢。即采用小青瓦在池内砌成镂空状蟹巢。这种固定式蟹穴有很多弊病。一是瓦片易碎,蟹穴群容易坍塌,给以后的捕捞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在蟹穴区粪便残饵多,造成严重污染区,其淤泥多,溶氧条件差,河蟹在此生活,脐黑,体色深,生长慢。改进的方法可采用移动式蟹穴。即用毛竹筒、塑料管构成,直径9~10厘米,长30厘米,毛竹一端竹节打通,塑料管一端用网片封闭,每8~10根捆成一捆,每捆的捆扎绳由浮子浮于水面。投放时,应接近投饵区,而远离蜕壳的蟹岛区,一般每亩放置50~60捆。这种移动式蟹穴的优点是便于提取蟹穴,倒出其中河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而且由于蟹穴经常移动,可有效地防止穴区污染。此外人造蟹穴也是良好的捕捞工具,减少劳动强度,避免了河蟹损伤,用人工蟹穴捕蟹,回捕率可达60%左右。蟹岛在蟹池中央,呈方形、圆形、十字形和廿字形小岛。以往小岛高出水面20~30厘米,但这种设置的弊病是占用了养殖水面,而且小岛往往容易成为水老鼠、水鸟的栖息场所。
    因此,应将蟹岛改为低于水面10厘米的蟹墩,在其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蟹墩上不投饵料。这样既防止了敌害生物的栖居,又为河蟹蜕壳提供了浅水、隐避和安静的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