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鱼类垂体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功能?

题目

简述鱼类垂体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功能?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鱼类垂体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功能?”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鱼类小肠的组织结构,与哺乳动物比较,多数鱼类的小肠结构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和回肠。十二指肠较细,内壁一般没有螺旋瓣,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回肠较粗大,由黏膜和一部分黏膜下层的结缔组织向肠腔突起形成螺旋瓣,胆管开口于回肠。
    黏膜:黏膜向肠腔突起形成皱襞,在不同鱼类中,形状也有所差异,有纵的、横的、网状的和分支的,同种鱼类的各段皱襞的高低和形状也有所变化。
    上皮:肠黏膜表面覆盖着单层柱状上皮,包含有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两种,主要是吸收细胞,这种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核靠近细胞基部,细胞的游离面具有明显的纹状缘,即电镜下所见的微绒毛。这种微绒毛可以增加表面的吸收面积约15~20倍。
    固有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血管神经丰富,绝大多数真骨鱼类固有膜中没有肠腺,有些鱼类在固有膜致密结缔组织外的地方还有一层结实层和颗粒层,许多鱼类缺乏黏膜肌,但有些鱼类具有平滑肌构成的粘膜肌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还有大的血管和淋巴管,有时可以看到神经丛,在缺乏黏膜肌的情况下,与固有膜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明显。
    肌层:由内环形肌和外纵形肌组成。实际上两层纤维都是螺旋排列的,内层是紧密的螺旋,外层是伸直的螺旋。

  • 第2题:

    简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功能。


    正确答案:结缔组织是由量少,种类多,无极性的细胞和细丝状的纤维组成。它的细胞间质为均质状的基质及大量的组织液。其来源为间充质。 它的功能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御和修复等。

  • 第3题:

    保存鱼类的脑垂体一般用无水丙酮,盛于()中。


    正确答案:棕色瓶

  • 第4题:

    简述睾丸间质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及功能


    正确答案: (1)分布:睾丸间质内(或生精小管之间)
    (2)形态: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呈嗜酸性
    (3)功能:分泌雄激素

  • 第5题:

    简述腺垂体远侧部细胞构成及其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腺垂体远侧部远最大,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HE染色切片上,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三类。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合称嗜色细胞。嗜酸性细胞数量最多,呈圆形和椭圆形,胞质含嗜酸性颗粒,嗜酸性细胞又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分别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嗜酸性细胞少,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细胞又分为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分别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嫌色细胞数量多,体积小,着色浅,细胞界限不清楚。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含少量分泌颗粒,因此认为嫌色细胞可能是脱颗粒的嗜色细胞或处于形成嗜色细胞的初级阶段。

  • 第6题:

    简述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形态结构: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居细胞一侧,核内异染色质成块状,于核膜内侧呈辐射状排列。胞质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浆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 第7题:

    简述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正确答案: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粗面内质网(rER);光面内质网(sER);微粒体。
    (1)结构: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相互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ER是细胞内蛋白质与脂类合成的基地,几乎全部脂类和多种重要蛋白都是在内质网合成的。
    (2)rER功能:
    ①蛋白质合成:分泌蛋白;整合膜蛋白;内膜系统各种细胞器内的可溶蛋白(需要隔离或修饰)
    ②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修饰加工: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
    ③新生肽的折叠组装
    ④脂类的合成
    (3)sER的功能:
    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生殖腺内分泌细胞和肾上腺皮质);肝的解毒作用;肝细胞葡萄糖的释放;储存钙离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鱼类的中肾微细结构及功能。

    正确答案: 中肾是真骨鱼类成体的泌尿器官。中肾由两部分组成:(1)肾主质:肾单位(肾小体和肾小管)、集合小管和集合管;(2)肾间质:含有丰富的造血细胞。鱼类中肾功能:1.泌尿机能2.调节渗透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正确答案: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运输O2和CO2。哺乳动物红细胞为双面凹陷的圆盘状,无核,。电镜下,红细胞膜光滑,胞质内均质无构造,电子密度较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描述指环虫的形态,简述鱼类指环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3)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功能。

    正确答案: 上皮组织:有大量形态较规则、排列紧密的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分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及物质通透,(间皮)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肺泡和肾小囊壁层)与气体交换和尿液生成有关。单层立方上皮,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 单层柱状上皮,也具有吸收、分泌的功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它们可起到保护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

    正确答案: 红细胞:
    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细胞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描述指环虫的形态,简述鱼类指环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3)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

  • 第14题:

    简述垂体门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垂体上动脉穿过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并分支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下行到结节部下端汇集形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进入远侧部后再次分支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内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 21.试述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1)粘膜:分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①上皮:口腔到食管及肛管: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
    ②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腺体和淋巴组织。
    ③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其间有粘膜下神经丛,食管:有食管腺。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皱襞:粘膜下层与粘膜层共同向管腔突起。
    (3)肌层:内环外纵二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食管上段:骨胳肌,食管下段、胃肠道:平滑肌
    (4)外膜:薄层结缔组织。食管、大肠末段:纤维膜,胃、肠管:浆膜

  • 第15题:

    简述腺垂体远侧部三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正确答案: (1)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
    功能: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
    (2)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嗜酸性细胞少,呈椭圆形或多边形,大小不等,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
    功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3)嫌色细胞:数量少,体积小,胞质少,细胞界限不清,
    功能:嗜色细胞的前身或嗜色细胞脱颗粒后的状态

  • 第16题: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


    正确答案:红细胞:
    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细胞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 第17题:

    简述垂体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正确答案:垂体呈横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的垂体窝内。上面被硬脑膜形成环行的鞍膈所覆盖,鞍膈中央有漏斗孔穿过,并通过漏斗连于下丘脑。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2个部分。腺垂体又分为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分神经部、漏斗部和正中隆起。远侧部和结节部称垂体前叶。

  • 第18题:

    简述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骨的形态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分一体两端。短骨呈立方形,如腕骨和跗骨。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不规则骨的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位于除了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分内、外两层,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起重要作用。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在骨表面,骨松质在骨内部。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黄骨髓,只有长骨的骨干5岁后开始出现黄骨髓,其余部位终生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的功能:①支持、保护作用,生长发育;②参与钙、磷代谢;③造血功能。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腺垂体远侧部细胞构成及其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腺垂体远侧部远最大,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HE染色切片上,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三类。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合称嗜色细胞。嗜酸性细胞数量最多,呈圆形和椭圆形,胞质含嗜酸性颗粒,嗜酸性细胞又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分别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嗜酸性细胞少,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嗜碱性细胞又分为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分别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嫌色细胞数量多,体积小,着色浅,细胞界限不清楚。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含少量分泌颗粒,因此认为嫌色细胞可能是脱颗粒的嗜色细胞或处于形成嗜色细胞的初级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鱼类垂体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功能?

    正确答案: 鱼类脑垂体与哺乳动物一样,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其中腺垂体又分为前腺垂体、中腺垂体和后腺垂体。鱼类脑垂体形状不一,可分为前后型和背腹型。在背腹型的腺体中,神经垂体一般是形成中央轴,分枝伸入腺垂体并相互交错,在前后型的腺体中,神经垂体占据1/2的腺体后区的背面,而其分枝亦可伸到腺垂体的每一叶里。神经垂体主要由大量神经纤维和垂体细胞构成,并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鱼类脑垂体的形态结构有前后型和背腹型两种,其中属于背腹型的鱼类是(  )。
    A

    鲢鱼、鳙鱼、草鱼

    B

    鳗鲡、草鱼、鲈鱼

    C

    鲈鱼、鲫鱼、草鱼

    D

    角鲨、鲢鱼、鲤鱼


    正确答案: A
    解析:
    鱼类脑垂体的形态结构分为:①前后型,如鳗鲡、鲈、角鲨等;②背腹型,如鲢、鳙、草鱼、鲤、鲫等。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睾丸间质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及功能

    正确答案: (1)分布:睾丸间质内(或生精小管之间)
    (2)形态: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呈嗜酸性
    (3)功能:分泌雄激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垂体门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垂体上动脉穿过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并分支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下行到结节部下端汇集形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进入远侧部后再次分支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内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 21.试述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1)粘膜:分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①上皮:口腔到食管及肛管: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
    ②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腺体和淋巴组织。
    ③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其间有粘膜下神经丛,食管:有食管腺。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皱襞:粘膜下层与粘膜层共同向管腔突起。
    (3)肌层:内环外纵二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食管上段:骨胳肌,食管下段、胃肠道:平滑肌
    (4)外膜:薄层结缔组织。食管、大肠末段:纤维膜,胃、肠管:浆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