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长棘吻虫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指环虫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1)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危害性不大。
    2)重度感染:尤其在鱼苗鱼种阶段。
    A.由于指环虫的锚钩和小钩钩住寄主的鳃,破坏鳃丝,鳃部浮肿,并产生贫血,导致呼吸困难。
    B.指环虫在鳃上运动,刺激鳃的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引起呼吸困难。
    C.更严重时,鳃丝上皮细胞破坏后,给其他致病菌进入创造条件。
    D.白细胞增多

  • 第2题:

    简述杯体虫病(又称为舌杯虫)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它以附着盘附着在鱼的鳃瓣上面和皮肤上摄取周围水中食物作为营养,所以无严重的破坏,但是对鱼苗,当大量寄生地时候影响鱼的正常呼吸而死亡,另外对组织有压迫作用,使得鱼体消瘦。

  • 第3题:

    简述肠袋虫病的症状核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寄生在草鱼各年龄的鱼的后肠,中肠后段也有少量寄生,但是前肠则始终没有发现,它主要寄生在肠粘膜褶间,单纯的这种寄生虫寄生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肠道内有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肠炎或者其他寄生虫感染,肠袋虫就会起到促使病情加重的作用。据国外学者报道,虫体能引起肠上皮破坏和萎缩,有的甚至损伤上皮后直接进入固有层。它可引起溃疡而使得上皮脱落形成卡它性肠炎。

  • 第4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A.小瓜虫幼虫侵入鱼的皮肤或者鳃的表皮组织,由于引起组织增生并产生大量的粘液,而在皮肤和鳍上留布着一个个白点状的囊泡,因此称为“白点病”
    B.鳃组织被大量寄生时候,能引起鳃组织坏死,影响呼吸,使得鱼死亡

  • 第5题:

    猪是巨吻棘头虫的()宿主。

    • A、中间
    • B、终末
    • C、带虫者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长棘吻虫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病原为长棘吻虫,虫体呈圆柱形

    B

    死亡一般呈急性

    C

    纵向剪开肠道,可见乳白色虫体,其吻部钻在肠壁组织内

    D

    2龄鲤被少量虫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


    正确答案: C
    解析:
    B项,长棘吻虫病死亡一般呈慢性。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长棘吻虫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 鲤长棘吻虫(Rhadinorhynchus cyprini Yin 1960)寄生在鲤鱼肠内
    主要特征:
    A.吻很长,12个纵行吻钩,20~22吻钩/行
    B.体背体棘
    C.吻腺细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杯体虫病(又称为舌杯虫)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它以附着盘附着在鱼的鳃瓣上面和皮肤上摄取周围水中食物作为营养,所以无严重的破坏,但是对鱼苗,当大量寄生地时候影响鱼的正常呼吸而死亡,另外对组织有压迫作用,使得鱼体消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A.小瓜虫幼虫侵入鱼的皮肤或者鳃的表皮组织,由于引起组织增生并产生大量的粘液,而在皮肤和鳍上留布着一个个白点状的囊泡,因此称为“白点病”
    B.鳃组织被大量寄生时候,能引起鳃组织坏死,影响呼吸,使得鱼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半眉虫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常常以胞囊形式寄生在鳃体表,在病灶处不断转动,剥取寄主的组织为营养,对寄主组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沙市刺棘头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腹部膨大,肠道充血,炎症;鱼体消瘦,离群独游,体发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乌苏里似棘头吻虫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主要特征:
    A.体表有小棘17圈
    B.体壁有5个椭圆形的巨核(背面),2个椭圆形的巨核(腹面)
    C.吻钩共有18个,(第一圈6个,第二圈到第四圈各4个)
    寄生在鲫鱼,鲢鱼肠中,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乌苏里似棘头吻虫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主要特征:
    A.体表有小棘17圈
    B.体壁有5个椭圆形的巨核(背面),2个椭圆形的巨核(腹面)
    C.吻钩共有18个,(第一圈6个,第二圈到第四圈各4个)
    寄生在鲫鱼,鲢鱼肠中,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现。

  • 第14题:

    简述崇明长棘吻虫病病原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1、病原:主要特征
    A.吻钩有14纵行,21~32个钩/行,吻鞘细长且较厚有两层肌纤维
    B.肠中无食,鱼体消瘦,肠道堵塞,严重的死亡
    2、症状:
    A.吻钻入肠中,主要集中在前端的第一、二弯曲处
    B.形成许多肉芽肿的结节
    C.钻入体壁,引起溃疡穿孔
    3、流行:主要是鲤鱼,崇明第三养殖场85年开始达到70%,年终为100%,一般为慢性病,每天死掉几尾,数月后死亡大。
    4、防治:
    A.CCl4投喂0.6mg每天每公斤鱼,持续6天
    B.晶体敌百虫90%,0.48g每天每公斤鱼,持续6天
    C.生石灰清塘,杀灭虫卵和中间寄主(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

  • 第15题:

    简述沙市刺棘头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腹部膨大,肠道充血,炎症;鱼体消瘦,离群独游,体发黑。

  • 第16题:

    寄生在鱼的消化道内、无中间寄主,健康鱼误食虫卵或病鱼而被感染的是()

    • A、鳗居线虫
    • B、嗜子宫线虫
    • C、毛细线虫
    • D、长棘吻虫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简述双身虫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主要寄生在鳃上,使得鳃粘液增多,影响呼吸。

  • 第18题:

    单选题
    针虫病和蓑衣虫病是指(  )。
    A

    长棘吻虫病

    B

    中华鳋病

    C

    锚头鳋病

    D

    鱼虱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于锚头鳋头部插入鱼体肌肉、鳞下,身体大部分露在鱼体外部且肉眼可见,犹如鱼体上插入小针,故称之为“针虫病”。当锚头鳋衰老时,虫体上布满藻类和固着类原生物,大量锚头鳋寄生时,鱼体犹如披着蓑衣,故又称“蓑衣虫病”。因此,“针虫病”和“蓑衣虫病”是指锚头鳋病。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崇明长棘吻虫病病原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1、病原:主要特征
    A.吻钩有14纵行,21~32个钩/行,吻鞘细长且较厚有两层肌纤维
    B.肠中无食,鱼体消瘦,肠道堵塞,严重的死亡
    2、症状:
    A.吻钻入肠中,主要集中在前端的第一、二弯曲处
    B.形成许多肉芽肿的结节
    C.钻入体壁,引起溃疡穿孔
    3、流行:主要是鲤鱼,崇明第三养殖场85年开始达到70%,年终为100%,一般为慢性病,每天死掉几尾,数月后死亡大。
    4、防治:
    A.CCl4投喂0.6mg每天每公斤鱼,持续6天
    B.晶体敌百虫90%,0.48g每天每公斤鱼,持续6天
    C.生石灰清塘,杀灭虫卵和中间寄主(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鱼波豆虫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后鞭毛插入上皮细胞,引起鳃组织分泌粘液造成呼吸困难
    2)皮肤和鳃的细胞穿透而死亡,破坏的地方被细菌和水霉感染
    3)鲤鱼严重感染时候,出现皮肤充血,磷下积水,形成竖鳞症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长棘吻虫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寄生在鲤鱼肠道内,吸收寄主营养使得组织坏死,常引起肠穿孔,此病在我国流行很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肠袋虫病的症状核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寄生在草鱼各年龄的鱼的后肠,中肠后段也有少量寄生,但是前肠则始终没有发现,它主要寄生在肠粘膜褶间,单纯的这种寄生虫寄生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肠道内有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肠炎或者其他寄生虫感染,肠袋虫就会起到促使病情加重的作用。据国外学者报道,虫体能引起肠上皮破坏和萎缩,有的甚至损伤上皮后直接进入固有层。它可引起溃疡而使得上皮脱落形成卡它性肠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指环虫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危害性不大。
    2)重度感染:尤其在鱼苗鱼种阶段。
    A.由于指环虫的锚钩和小钩钩住寄主的鳃,破坏鳃丝,鳃部浮肿,并产生贫血,导致呼吸困难。
    B.指环虫在鳃上运动,刺激鳃的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引起呼吸困难。
    C.更严重时,鳃丝上皮细胞破坏后,给其他致病菌进入创造条件。
    D.白细胞增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