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1题: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凝期患者的治疗原则除了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应首先考虑
A.补充水和电解质
B.应用抗血小板药
C.积极抗纤溶治疗
D.尽早应用肝素
E.输注全血和血浆
第2题:
第3题:
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4题:
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机理和后果。
第5题:
对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重要的根治措施是()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发病
白血病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积极抗纤溶治疗
及早应用肝素
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补充水和电解质
第12题:
第13题:
A、感染
B、肿瘤
C、病理产科
D、创伤
E、急性胰腺炎
第14题:
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15题:
简述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16题:
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因。
第17题:
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第18题:
凝血因子Ⅻ的激活
组织凝血因子入血
凝血酶产生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纤维蛋白降解
第19题:
第20题:
恶性肿瘤
病理产科
严重感染
大面积烧伤
休克
第21题:
第22题:
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大致分为使血管内皮广泛损伤的因素和使组织损伤的因素两类
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因素最常见的是败血症、内毒素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
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最常见的是低血压、休克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即高凝血期、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亢进期
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血状态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