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半眉虫病的流行情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毛管虫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1)各地都有
    2)主要危害小鱼种,如夏花草鱼和越冬鱼种
    3)流行季节:6~8月,其他季节较为少见

  • 第2题:

    简述杯体虫病(又称为舌杯虫)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杯体虫寄生在各种淡水鱼的鳃,鳍,皮肤,一年四季都有发现。

  • 第3题:

    简述半眉虫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常常以胞囊形式寄生在鳃体表,在病灶处不断转动,剥取寄主的组织为营养,对寄主组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 第4题:

    简述圆形半眉虫。


    正确答案:胞囊寄生在鳃上,皮肤比较少看到,虫体卵形,前端有一束像牛角状的纤毛束,纤毛右面长有等长纤毛而左面裸露;纤毛线作同心圆排列;胞口不明显,只在适当的位置时候才能辨认出来;核:大核2个,小核1个,伸缩泡3~4个。

  • 第5题:

    描述指环虫的形态,简述鱼类指环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3)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

  • 第6题:

    简述三代虫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1)流行范围:各养殖地区均有发现
    2)季节:春、秋、夏初
    3)感染途径:
    A.靠接触感染
    B.脱离母体的幼虫,能在水中存活数天,可随水漂流
    C.患病的鱼苗鱼种的运输时,可进一步传播和扩大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圆形半眉虫。

    正确答案: 胞囊寄生在鳃上,皮肤比较少看到,虫体卵形,前端有一束像牛角状的纤毛束,纤毛右面长有等长纤毛而左面裸露;纤毛线作同心圆排列;胞口不明显,只在适当的位置时候才能辨认出来;核:大核2个,小核1个,伸缩泡3~4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指环虫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1)各种鱼体都有寄生(青,草,鲢,鳙,鲤,鲫,扁等)
    2)季节:一般在春秋夏初
    3)感染途径:虫卵和纤毛幼虫常随水流传播;水中孵出的纤毛幼虫直接侵袭鱼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球虫病(也称为艾美虫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地理分布:国内凡饲养青鱼的地区都有这种病的存在,但是其中能造成严重的流行病而引起大量死亡的只有青鱼艾美虫和住肠艾美虫,在鲢鱼鳙鱼,草鱼等鱼虽有发现,但不会致病,主要危害青鱼,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
    流行季节:江浙地区为4~7月尤其是5~6月为主要流行期。适宜水温24~3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巨口半眉虫。

    正确答案: 以胞囊形式寄生在鳃和体表,胞囊是由寄生虫分泌的粘液形成的,虫体像梭子形,身体纤毛,右面长有等长纤毛,左面裸露;口沟:约是体长的3/4;核:大核2个,上下排列;小核球形,位于两个大核之间;伸缩泡8~15个,食物粒粗细不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半眉虫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国内各地都有分布,除了圆形半眉虫对寄主有选择性外(主要侵袭鲢鱼鳙鱼)巨口半眉虫的寄主相当广泛,多种淡水鱼均能被感染,繁殖温度28~32℃,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大量寄生)。脱离鱼体在水中活1~2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杯体虫病(又称为舌杯虫)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杯体虫寄生在各种淡水鱼的鳃,鳍,皮肤,一年四季都有发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流行情况和危害。


    正确答案: 地理分布,甚为广泛,我国各地养殖场都有分布
    流行季节:小瓜虫生长繁殖的水温一般在15~25℃,水温低于10℃和上升到26~28℃时候发育停止,28℃以上幼虫死亡,所以这种病的流行季节比较明显,一般3~5月最为流行,6~7月病情大大减少,8~10月又是流行季节,11~12月除了在小面积水体,特别是在室内水族缸条件下会发生此病外,一般不会发生此病。
    危害,此病的危害性比较大,不论鱼的大小和种类均能引起鱼的死亡。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发生这种病,并引起大量死亡,在水族缸或者小池子饲养的观赏鱼如金鱼,因为这种病而大量死亡的现象颇为常见。
    传播:小瓜虫的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寄主,靠胞囊以及幼虫直接传播

  • 第14题:

    简述肠袋虫病的流行情况和感染途径。


    正确答案: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现,它的繁殖方式是横分裂或者接合生殖,但是当环境不利或者繁殖一段时间后可形成胞囊,胞囊通过粪便而进入水体,鱼吞食这虫的胞囊后而感染。

  • 第15题:

    简述簇管虫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寄生在体表和鳃;寄生在鳃上危害较大,破坏鳃组织;主要发现在南方一些省份。

  • 第16题:

    简述鱼波豆虫病的流行情况和感染途径。


    正确答案: 防治最适合温度为12~20℃,流行季节在冬末到初夏
    1)可形成胞囊(在不良环境下),随水流带到其他水体,环境适合时候大量繁殖。
    2)直接接触感染鱼体
    注意:6~7小时找不到寄主就会死亡

  • 第17题:

    简述指环虫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1)各种鱼体都有寄生(青,草,鲢,鳙,鲤,鲫,扁等)
    2)季节:一般在春秋夏初
    3)感染途径:虫卵和纤毛幼虫常随水流传播;水中孵出的纤毛幼虫直接侵袭鱼体。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鱼波豆虫病的流行情况和感染途径。

    正确答案: 防治最适合温度为12~20℃,流行季节在冬末到初夏
    1)可形成胞囊(在不良环境下),随水流带到其他水体,环境适合时候大量繁殖。
    2)直接接触感染鱼体
    注意:6~7小时找不到寄主就会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小瓜虫病(又名白点病)的流行情况和危害。

    正确答案: 地理分布,甚为广泛,我国各地养殖场都有分布
    流行季节:小瓜虫生长繁殖的水温一般在15~25℃,水温低于10℃和上升到26~28℃时候发育停止,28℃以上幼虫死亡,所以这种病的流行季节比较明显,一般3~5月最为流行,6~7月病情大大减少,8~10月又是流行季节,11~12月除了在小面积水体,特别是在室内水族缸条件下会发生此病外,一般不会发生此病。
    危害,此病的危害性比较大,不论鱼的大小和种类均能引起鱼的死亡。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发生这种病,并引起大量死亡,在水族缸或者小池子饲养的观赏鱼如金鱼,因为这种病而大量死亡的现象颇为常见。
    传播:小瓜虫的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寄主,靠胞囊以及幼虫直接传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半眉虫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常常以胞囊形式寄生在鳃体表,在病灶处不断转动,剥取寄主的组织为营养,对寄主组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不是由孢子虫引起的疾病是()。
    A

    艾美虫

    B

    碘泡虫

    C

    半眉虫

    D

    单极虫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描述指环虫的形态,简述鱼类指环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种类很多,是一类较小的单殖吸虫。虫体一般长而扁平,叶片形。虫体的前端有2对头器,由单细胞的头腺和腺管组成。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呈方形排列。头部腹面有口,下接口管、咽、食道,其后是2支分叉的肠管,在虫体的后部连接成环。虫体的后端有1个圆盘状的固着盘,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
    指环虫雌、雄同体。虫体的后部有1个精巢,精巢的前方为1个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交配器组成,雌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雌雄生殖孔分别开口于虫体的前方肠的分叉处。
    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卵生。卵呈圆形,一端有一小柄,柄末端小球状。卵孵出的幼虫身上有5簇纤毛,4个眼点和7对边缘小钩。幼虫借纤毛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当寄主,即附着于鳃上,脱去纤毛定居发育成成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寄生于鱼的鳃上,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靠虫卵和幼虫传播,多数流行于春末夏初,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在鱼种越冬时也可发生。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可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鱼中放养前用浓度为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2)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90%),浓度为0.3~0.5mg/kg。
    (3)晶体敌百虫与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2~0.3mg/kg。
    (4)淡水白鲳患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kg。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簇管虫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寄生在体表和鳃;寄生在鳃上危害较大,破坏鳃组织;主要发现在南方一些省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