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果要从子虾采集样品分离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应取()

    A、头胸部

    B、血淋巴

    C、完整个体

    D、游泳足


    参考答案:C

  • 第2题:

    下列鱼类病毒病中病理组织学检查胰腺组织不坏死的病是()

    • A、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 B、鲑疱疹病毒病
    • C、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 D、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简述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的诊断方式。


    正确答案:石蜡切片,包涵体是嗜酸性。

  • 第4题:

    简述传染性肝胰脏坏死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外部症状:
    1)游动失调,回转游动,体色发黑,眼球突出
    2)腹部膨胀,体色发黑,肛门红肿,后拖有一条线状粘液便,背鳍,尾鳍上部腐烂
    病理变化:胰脏组织坏死,胰腺被破坏;后期,所有被损害的胰脏器官发生纤维化,最后不能消化食物
    如果仅仅胰腺受到影响,那么周围的脂肪组织朗拂氏结正常
    小鱼上,常可见胰脏萎缩肠道中有白色的脓状物,这是由于被感染的肠上皮坏死脱落的结果

  • 第5题:

    简述溃疡性皮肤坏死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主要损伤皮肤引起溃疡性坏死,据皮肤损伤的不同程度
    1)表皮细胞的轻度病变,色素消退——小灰色区细胞核出现变性,核呈明显的锯齿状缺刻细胞变性:线粒体,内质网膨大
    2)表皮的脱落:随着病程加重,表层的细胞坏死并脱落
    3)霉菌或者细胞的侵入,使得病变进一步加深,溃疡和坏死继续向深层发展,由此可见到内脏器官,肝、胃、鳔等,导致水霉病
    ——发生在头部,可见到头颅骨暴露,有时候可见到脑
    ——鱼常在水中游动缓慢,常可见尾柄和尾鳍被腐烂
    ——死亡率很高,但不是全部鱼死亡,恢复的鱼,常可见形成的伤迹。

  • 第6题:

    简述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临床症状


    正确答案:①病初,鱼游动缓慢,呈昏睡状;
    ②时而逛游,痉挛,突然死亡;
    ③体色发黑,眼球突出;
    ④腹部膨大,积水;
    ⑤肌肉,鳍基部充血,体侧有典型“V”型的出血斑;
    ⑥肛门处有一白色的粘液粪便;
    ⑦鳃苍白,肝,脾,肾肿大,有坏死灶;
    ⑧肠出血。

  • 第7题:

    单选题
    如果要从子虾采集样品分离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应取()
    A

    头胸部

    B

    血淋巴

    C

    完整个体

    D

    游泳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临床症状

    正确答案: ①病初,鱼游动缓慢,呈昏睡状;
    ②时而逛游,痉挛,突然死亡;
    ③体色发黑,眼球突出;
    ④腹部膨大,积水;
    ⑤肌肉,鳍基部充血,体侧有典型“V”型的出血斑;
    ⑥肛门处有一白色的粘液粪便;
    ⑦鳃苍白,肝,脾,肾肿大,有坏死灶;
    ⑧肠出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症状同细小样病毒病差不多,只是病变的组织更具有广泛性,常造成如前中常上皮,甲壳下组织,神经素,神经节,造血组织,触角腺,生殖腺,结缔组织以及横纹肌等组织中出现变性或坏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传染性胰腺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异同。

    正确答案: 1.相同点:
    (1)两者都是病毒病;
    (2)患病个体均表现为狂游后突然死亡,且常伴有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水等症状,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粘液便;
    (3)主要危害对象均为鲑鳟鱼类的鱼苗;
    (4)两种病的死亡率都比较高;
    (5)流行季节均为春季,水温10-15℃。
    2.不同点:
    (1)病原不同:前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为后者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2)症状不同:前者以胰腺坏死为典型特征,而后者主要表现为造血器官(肾脏和脾脏)坏死;且前者拖的粘液便较细长,而后者的比较粗、结构粗糙;
    (3)流行情况不同:前者主要危害对象是鲑鳟鱼苗至3月龄的幼鱼,后者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前者的宿主范围更广,如鲆、鲽、鳎、鳕等;后者是出入境检疫的三类传染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溃疡性皮肤坏死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主要损伤皮肤引起溃疡性坏死,据皮肤损伤的不同程度
    1)表皮细胞的轻度病变,色素消退——小灰色区细胞核出现变性,核呈明显的锯齿状缺刻细胞变性:线粒体,内质网膨大
    2)表皮的脱落:随着病程加重,表层的细胞坏死并脱落
    3)霉菌或者细胞的侵入,使得病变进一步加深,溃疡和坏死继续向深层发展,由此可见到内脏器官,肝、胃、鳔等,导致水霉病
    ——发生在头部,可见到头颅骨暴露,有时候可见到脑
    ——鱼常在水中游动缓慢,常可见尾柄和尾鳍被腐烂
    ——死亡率很高,但不是全部鱼死亡,恢复的鱼,常可见形成的伤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鱼病中不属于同时是二类动物疫病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lE)必须申报的疾病是()
    A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B

    黄头病

    C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

    D

    桃拉综合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病理观察可见病虾肝胰腺坏死和萎缩,肝胰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过度肥大,核内有1个大而显著的嗜碱性包含体的病是()

    A、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

    B、肝胰腺细小病毒病

    C、对虾杆状病毒病

    D、白斑综合征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区别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病原不同:前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为后者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2)症状不同:前者以胰腺坏死为典型特征,而后者主要表现为造血器官(肾脏和脾脏)坏死;且前者拖的粘液便较细长,而后者的比较粗、结构粗糙;
    (3)流行情况不同:前者主要危害对象是鲑鳟鱼苗至3月龄的幼鱼,后者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前者的宿主范围更广,如鲆、鲽、鳎、鳕等;后者是出入境检疫的三类传染病。

  • 第15题:

    论述传染性胰腺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
    (1)两者都是病毒病
    (2)患病个体均表现为狂游后突然死亡,且常伴有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水等症状,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粘液便
    (3)主要危害对象均为鲑鳟鱼类的鱼苗
    (4)两种病的死亡率都比较高
    (5)流行季节均为春季,水温10-15℃
    不同点:
    (1)病原不同:前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为后者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2)症状不同:前者以胰腺坏死为典型特征,而后者主要表现为造血器官(肾脏和脾脏)坏死;且前者拖的粘液便较细长,而后者的比较粗、结构粗糙
    (3)流行情况不同:前者主要危害对象是鲑鳟鱼苗至3月龄的幼鱼,后者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前者的宿主范围更广,如鲆、鲽、鳎、鳕等;后者是出入境检疫的三类传染病

  • 第16题:

    简述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最早1980~1981年其间发现在美国夏威夷地区蓝对虾,现已经发现在如新加坡,以色列,菲律宾,巴斜马群岛。累积死亡率可达到50~90%。白脚对虾、斑节对虾中短沟对虾也可被感染。

  • 第17题:

    肝、脾、肾造血组织呈急性局灶性、多灶性或局部大量凝结性或液化性坏死,肝和肾坏死灶边缘可见少量嗜碱性包含体的病可能是()

    • A、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 B、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 C、锦鲤疱疹病毒病
    • D、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问答题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区别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病原不同:前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为后者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2)症状不同:前者以胰腺坏死为典型特征,而后者主要表现为造血器官(肾脏和脾脏)坏死;且前者拖的粘液便较细长,而后者的比较粗、结构粗糙;
    (3)流行情况不同:前者主要危害对象是鲑鳟鱼苗至3月龄的幼鱼,后者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前者的宿主范围更广,如鲆、鲽、鳎、鳕等;后者是出入境检疫的三类传染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传染性肝胰脏坏死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外部症状:
    1)游动失调,回转游动,体色发黑,眼球突出
    2)腹部膨胀,体色发黑,肛门红肿,后拖有一条线状粘液便,背鳍,尾鳍上部腐烂
    病理变化:胰脏组织坏死,胰腺被破坏;后期,所有被损害的胰脏器官发生纤维化,最后不能消化食物
    如果仅仅胰腺受到影响,那么周围的脂肪组织朗拂氏结正常
    小鱼上,常可见胰脏萎缩肠道中有白色的脓状物,这是由于被感染的肠上皮坏死脱落的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石蜡状增生物”是下列哪种疾病的典型症状?(  )
    A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

    B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C

    鲤痘疮病

    D

    鲑疱疹病毒病


    正确答案: D
    解析:
    C项,患鲤痘疮病的鱼体,早期出现乳白色斑点和白色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变大增多,增生物表面由光滑变粗糙,质地由柔软变软骨状,较坚硬,颜色为浅乳白色,俗称“石蜡状增生物”。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的诊断方式。

    正确答案: 石蜡切片,包涵体是嗜酸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最早1980~1981年其间发现在美国夏威夷地区蓝对虾,现已经发现在如新加坡,以色列,菲律宾,巴斜马群岛。累积死亡率可达到50~90%。白脚对虾、斑节对虾中短沟对虾也可被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一般不感染()
    A

    淋巴器官

    B

    表皮

    C

    前后肠上皮细胞

    D

    肌肉组织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