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增加投苗,提高水面增产量;
(2)施肥增产;
(3)定期切割,提高藻体增长量;
(4)植物生长刺激素增产;
(5)除害增产。
更多“简述江蓠的增产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江蓠藻种的标准


    正确答案:藻体粗壮,分枝繁茂整齐,颜色较浓,藻体完整,无损伤腐烂,藻体上有大量成熟孢子囊。

  • 第2题:

    如何选择江蓠栽培的场地?


    正确答案:江蓠养成场地的选择标准,必须根据江蓠不同种类的生态习性和养成所采用的方法综合加以考虑,通常可分为内湾、外海海区栽培和池塘栽培类型。
    (1)内湾与外海海区栽培
    龙须菜、脆江蓠、真江蓠等江篱种类适合在在内湾和外海海区栽培,一般是采用浮筏式选行栽培,要考虑的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的潮间带或潮下带地区,且退潮后不能干露,使浮筏始终要保持浮在水中。②底质较硬,由砂底组成。若软泥太多,则生长基容易沉淀泥土,且水质容易混浊,影响江生长。③风浪较小,水质澄清,潮流畅通。④有一定的淡水流入,营养盐含量较高。⑤海水盐度变化为6~33。
    2.池塘栽培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菊花江蓠等种类适合在池塘栽培,目前在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沿海区发展较快,这种栽培方式对养成场地有以下特殊的要求:
    ①池塘要有排灌闸门,能控制水位,以便调节海水的盐度和换水。
    ②要有淡水水源,且能方便地排灌。③底质以泥沙为主,泥质土多于沙质土。④海水盐度要求为5~20,最适盐度范围是8~14。⑤生长的适温范围是5~35℃,最适水温范围是15~25℃。⑥水质以弱碱性为宜,即pH值在8左右。⑦池塘的水深,夏季控制在50~70cm,冬季控制在20~30cm最佳。

  • 第3题:

    简述地膜覆盖增产的机理。


    正确答案:①保持土壤水分,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加快定植后的缓苗。②避免积水后发生的湿涝。③降低空气湿度,减轻病害。④防除杂草。⑤提高地温,促进有机质分解,提高了肥料使用效率。⑥促进作物早熟。

  • 第4题:

    水力压裂是油井增产、水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 A、增产
    • B、增注
    • C、增压
    • D、注水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油井增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压裂、酸化、堵水、补孔、调参(调冲程、调冲次、换泵)等。

  • 第6题:

    计算递减率时用的老井措施增产量指的是哪些增产项目?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老井措施增产项目是指改层(含补孔、改换层系、调层)、压裂、酸化、转抽、换大泵(70毫米以上的泵及换链条抽油机井)、热力采油、封堵水、大修、下电泵、下水力泵、防砂,挤油、气举。计算措施增产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正常的调整油井工作制度:如放大油嘴和抽油井调参,以及为了维持正常生产而进行的热洗、清蜡、检泵、处理事故等不作为增产措施计算增产量。
    (2)当年的新井措施增产:不得计入老井措施增产中。
    (3)措施增产量的计算方法:按石油总公司开发部的规定计算。

  • 第7题:

    简述水稻壮秧的标准及其增产作用。


    正确答案:壮秧的标准:
    形态特征:茎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建。
    生理特性:光合能力强,C/N适中,束缚水含量较高,移栽后发根力和抗逆性强。

  • 第8题:

    简述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机理。


    正确答案: 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机理:
    (1)改变流体的渗流状态:使原来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与裂缝近似的单向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降低了能量消耗;
    (2)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裂缝内流体流动阻力小。

  • 第9题:

    简述酸化增产增注原理。


    正确答案:通过向油层注入酸液及添加剂,利用酸液与岩石孔壁或孔隙中的堵塞物质发生的溶蚀、溶解作用,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堵塞,提高近井地层渗透率,降低渗流阻力,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 第10题:

    判断题
    菊花江蓠在自然分类系统上属于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主要是由于不同作物共生,构成了多作群落,使群落体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带来了水分、光照、温度、空气成分等的变化,作物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群体的产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不同的作物品种的搭配,充分利用了光照条件和土壤中的养分等。
    (1)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
    (2)增加边行优势。(高矮作物间、混作,改善二氧化碳的供应浓度;又能使光线均匀照射,同时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
    (3)促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4)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5)充分利用了生长季节的光温资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江蓠的增产措施

    正确答案: (1)增加投苗,提高水面增产量;
    (2)施肥增产;
    (3)定期切割,提高藻体增长量;
    (4)植物生长刺激素增产;
    (5)除害增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江蓠栽培的主要方式


    正确答案:(1)潮间带整畦撒苗栽培
    在一般情况下,汪篱苗培一育到秋末冬初,随着水温的降低,迅速生长,当藻体长度达到5~6cm以上时,便一可以在海滩上整畦撒苗养成。
    具体做法是将浅滩加以适当整理,除去杂藻,然后把江篱幼苗连同原生长基,如石块、贝壳等较整齐地播在浅滩上。撒苗时,每个生长基间的距离为30~40cm。排成菜畦状,管理较方便。经过2~3个月的栽培,即可得到lm左右的江篱藻体。在北方一般长到6~7月份也可以收获了。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沿海地区都可以进行生产。在水质较肥沃的海区,一个生产季节0.067hm2产干品可达100kg以上。
    (2)潮间带网(条)帘夹苗栽培
    选择平坦的内湾浅滩,把野生或者人工培育的江篱苗种均匀地夹在浮筏的苗绳上。长8m、宽lm,两端备绑长1.2m的小竹竿,两边备有120股(40x3)聚乙烯绳做成长约l0m的浮绠,网片网目的大小为15cmx15cm。网片的两端各绑长1.2m的浮竹,中间再绑上2~3条。隔一定距离打入木桩,用以固定和吊挂网帘。通常每个网片大约夹苗180簇(3~5棵为一簇),0.067hm2以30个网片计,则共夹苗约5400簇(相当鲜苗种20kg)。这种养成方法,0.067hm2产干品可达150kg以上。
    这种夹苗养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海水上涨的时候,浮筏漂在水面,江篱可以充分吸收阳光,潮水退下后,浮筏便贴在浅滩上,江篱可以吸收浅滩上的积水,不会干枯死亡。
    (3)浅海浮筏栽培
    采用双架式浮筏的结构及栽培密度基本上能适合龙须菜、脆江篱等江离种类的生态要求。具体做法是:在每台浮筏两边各用一条长25m的聚乙烯绳作绠绳,在绠绳的两端各绑以直径约2cm、长3m的浮绠,在两端的浮绠上绑聚乙烯苗绳((3x40=120股线)10条,条距约30cm,苗绳长度为25m,并水平放置,一般每隔5m处绑一细绳,使苗绳保持平行,不致混乱交错。每台浮筏的苗绳为250m,浮筏相互连接,按照每1000m苗绳为0.067hm2计算,每4台浮筏为0.067hm2。浮筏的两端绑接在海上的绠绳上,栽培筏架用木桩或者铁锚固定在海底。在浮绠上根据浮力的需要可适当加绑泡沫塑料球。
    用苗绳夹苗时,每隔10cm间距夹江篱苗种一簇,每簇苗种约5~10g,每条苗绳夹250簇,每台筏的夹苗数量为250x10簇。每0.067hm2以4台计,实用水面为300m2,台与台之间留一定空隙以便管理,每亩((0.067hm2)夹江篱苗种约2500x4=10000簇,夹苗密度约等于潮间带网帘夹苗栽培的3倍。选择流急、水肥、浪小的适宜海区进行这种浮筏栽培,0.067hm2产量可以达到干品200~500kg。
    江篱与牡砺、鲍鱼等贝类立体生态养殖。.将夹苗后的苗绳,固定在太平洋牡砺、鲍鱼等贝类养殖筏架的绠绳上,利用贝类养殖的筏架,进行藻、贝套养。筏架上层水平吊挂江篱苗绳,筏架的下层垂直吊挂太平洋牡砺的苗绳。
    由于太平洋牡砺等养殖贝类在养殖区滤食海水中的有机颗粒物质,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释放出氮、磷和二氧化碳,而栽培江篱可以利用海水中的氮、磷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改善了养殖区的水质条件,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4)池塘撒苗养成
    将江篱幼苗或成体(可切成小段)均匀地撒在池塘中,让其自然生长。当江篱长满塘底时,便可采收部分,留下的部分让其继续生长。这样江篱可以不断生长,不断收获。
    具体做法是在每年春季2~4月份,将江篱苗种运送到池塘,井均匀地撤在池塘中,每0.067hm2水面约撒播种苗300kg。多在早晚或阴天进行,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和藻体受伤。要注意保持水深为20~30cm,6月份以后水温升高,水深要增加到60~80cm。在栽培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最主要的是经常观察江篱的生长情况,如藻体的颜色变化,海水的盐度及光照强度的调整、杂藻的清除、海水pH值的控制、池塘换水及水深的控制等。在正常情况下,经过30~40天即可进行第一次收获,并保留一定数量的种苗,维续栽培。以后每月采收一次。全年累计0.067hm2产干品350~800kg,十分可观。细基江篱繁枝变型和菊花心江篱等江篱种类适合于池塘栽培,在华南沿海地区广泛应用,年产干品约5000t。此外,脆江篱、芋根江篱由于对海水盐度要求较高,全年都能生长,因而很适合在盐场的贮水池中进行栽培。
    (5)池塘夹苗养成
    选择池塘的最深处(0.8~1.2m),在江篱开始迅速生长的时期将其夹在苗绳上,吊挂在池塘中养成(图8-5)。具体做法是选取藻体比较粗壮的江篱作种苗,清除杂藻,按每束3~5枝为一丛,夹在直径为2mm的力士胶丝上((3股),每丛间距为30cm,然后以每行的行距50~70cm投水中,两端用木桩将苗绳拉紧并固定于水面下5~8cm。养成期间,江篱始终浸没在水中。在3个月的一个养成周期中可以取得藻体增重10~15倍的良好效果。

  • 第14题:

    菊花江蓠在自然分类系统上属于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系统保护油层主要包括()过程中的油层保护。

    • A、钻井、固井、射孔、修井、增产措施、注水
    • B、钻井、固井、射孔、修井、增产措施
    • C、钻井、固井、修井、注水
    • D、钻井、固井、修井、增产措施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热力增产措施


    正确答案: 靠加热井筒或地层燃烧或向地层注热水、热蒸汽等途径提高油判:产量的各种方法。主要用于稠油开采。

  • 第17题:

    压裂是目前非常有效的增产工艺措施,通过压裂可以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简述轮作的概念及轮作增产的原因。


    正确答案: 轮作指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既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增产原因:
    ①减轻土传病虫害;②防除、减轻某些杂草危害;③协调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④调节、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⑤合理利用了作物和土壤之间的有利关系,可以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的用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

  • 第19题:

    根据麦克奎尔—西克拉垂直裂缝增产倍数曲线分析提高增产倍数的措施。


    正确答案: (1)裂缝导流能力越高,增产倍数越高;
    (2)造缝越长,增产倍数越高;
    (3)以横坐标0.4为界:左边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为主;右边要提高增产倍数,应增加缝的长度。
    (在低渗油藏中,增加裂缝长度比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对增产更有利。因为对低渗油层容易得到高的导流能力,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加大裂缝长度为主,这是当前在压裂特低渗透层时,强调增加裂缝长度的依据。而对高渗地层正好相反,应以增加导流能力为主。)

  • 第20题:

    简述施肥增产原因。


    正确答案: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合理施肥,能使作物生长发育正常,产量增加,从植物生理方面分析,施肥增产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①扩大作物的光合面积。合理增施氮、磷肥料,可以迅速扩大光合作用面积。
    ②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在叶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光合能力强的作物,产量也相应增加。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应注意氮(N)、磷(P)、钾(K)三要素的配合施用,同时还要注意适当施用一些微量元素。
    ③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叶片寿命长时,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也长,积累的干物质也多,单位面积产量必然增加。如果缺乏肥料,特别是氮肥不足,叶片容易早衰凋落,缩短了光合作用时间。
    ④促进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合理施用水、肥,可以调节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运输分配,使作物穗大粒多,花、果脱落率降低经济产量增加。
    ⑤改良作物的生活环境。利用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增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作物才能生长得更健壮。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江蓠池塘栽培的日常管理

    正确答案: ①换入新鲜海水换水是高产最有效措施,换水可补充营养盐,可以降低pH,增加水体中江蓠生长所需二氧化碳含量。每3天换1次新鲜海水,有条件的1~2天换1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l/3至1/2。
    ②注入淡水可以降低栽培水体盐度,使之更适江蓠生长。淡水的注入在排水后与海水的注入交替(或同时)进行,以利于海、淡水互兑,减少池塘各个部位水体的盐度差。淡水的注入量视注入海水的盐度而定,盐度高多注些,盐度低少注些。
    ③根据季节变化情况,调节池水深度池水深度保持30~40cm,冬、夏季有变化,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冬季保持水深20~30cm,夏季保持在50cm以上。保持水温升高不太快,维持35℃以下。保持光照强度不太强,种苗易安全度夏,菊花江蓠冬季保持水深60~80cm,以保障水温下降不太快,夏季保持水深70cm,维持水温不要太高。
    ④定期施肥以有机肥为佳,如猪粪、鸡粪、水肥(经化解的厕水)等,施放猪粪、鸡粪,通常把其装在透气的编织袋内,整包置于池里,让其慢慢分解溶化释放。施放水肥,每次每1/15hm2用量8~12Kg,2~3天施肥1次。化肥选用碳酸铵、尿素或硫酸铵,2~3天施肥1次,用肥量据池水肥力和栽培密度而定,施氮浓度为万分之0.015。化肥应在晴天早晨施肥
    ⑤及时清除杂藻浒苔、丝藻、水云、刚毛藻、硬毛藻与江蓠争营养、争阳光、争地盘,影响生长,须及时清除。
    清除杂藻办法:a.手工清除;b.生物清除,混养遮目鱼,遮目鱼摄食浒苔、丝藻;C.化学药物清除。丝藻刚发生时,使用浓度为万分之0.02的拉达朋灭除,浒苔可用百草枯灭除:使用浓度0.2%。0.4%的百草枯,应在早晨进行,操作时先排干池水,然后全池喷洒,隔2h后进水。用浓度0.3%~0.6%的百草枯,在阳光下进行,操作时排干池水,把药液喷洒在江蓠和浒苔藻体上,暴晒1h后进水。
    ⑥注意观察藻体的生长情况如藻体颜色有不正常的变化,要分析原因,是肥料缺乏、海水盐度不适、光照不足,还是其他原因所引起,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在暴风雨过后,要注意水盐度变化,如密度过低,要引进海水调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江蓠栽培的主要方式

    正确答案: (1)潮间带整畦撒苗栽培
    在一般情况下,汪篱苗培一育到秋末冬初,随着水温的降低,迅速生长,当藻体长度达到5~6cm以上时,便一可以在海滩上整畦撒苗养成。
    具体做法是将浅滩加以适当整理,除去杂藻,然后把江篱幼苗连同原生长基,如石块、贝壳等较整齐地播在浅滩上。撒苗时,每个生长基间的距离为30~40cm。排成菜畦状,管理较方便。经过2~3个月的栽培,即可得到lm左右的江篱藻体。在北方一般长到6~7月份也可以收获了。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沿海地区都可以进行生产。在水质较肥沃的海区,一个生产季节0.067hm2产干品可达100kg以上。
    (2)潮间带网(条)帘夹苗栽培
    选择平坦的内湾浅滩,把野生或者人工培育的江篱苗种均匀地夹在浮筏的苗绳上。长8m、宽lm,两端备绑长1.2m的小竹竿,两边备有120股(40x3)聚乙烯绳做成长约l0m的浮绠,网片网目的大小为15cmx15cm。网片的两端各绑长1.2m的浮竹,中间再绑上2~3条。隔一定距离打入木桩,用以固定和吊挂网帘。通常每个网片大约夹苗180簇(3~5棵为一簇),0.067hm2以30个网片计,则共夹苗约5400簇(相当鲜苗种20kg)。这种养成方法,0.067hm2产干品可达150kg以上。
    这种夹苗养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海水上涨的时候,浮筏漂在水面,江篱可以充分吸收阳光,潮水退下后,浮筏便贴在浅滩上,江篱可以吸收浅滩上的积水,不会干枯死亡。
    (3)浅海浮筏栽培
    采用双架式浮筏的结构及栽培密度基本上能适合龙须菜、脆江篱等江离种类的生态要求。具体做法是:在每台浮筏两边各用一条长25m的聚乙烯绳作绠绳,在绠绳的两端各绑以直径约2cm、长3m的浮绠,在两端的浮绠上绑聚乙烯苗绳((3x40=120股线)10条,条距约30cm,苗绳长度为25m,并水平放置,一般每隔5m处绑一细绳,使苗绳保持平行,不致混乱交错。每台浮筏的苗绳为250m,浮筏相互连接,按照每1000m苗绳为0.067hm2计算,每4台浮筏为0.067hm2。浮筏的两端绑接在海上的绠绳上,栽培筏架用木桩或者铁锚固定在海底。在浮绠上根据浮力的需要可适当加绑泡沫塑料球。
    用苗绳夹苗时,每隔10cm间距夹江篱苗种一簇,每簇苗种约5~10g,每条苗绳夹250簇,每台筏的夹苗数量为250x10簇。每0.067hm2以4台计,实用水面为300m2,台与台之间留一定空隙以便管理,每亩((0.067hm2)夹江篱苗种约2500x4=10000簇,夹苗密度约等于潮间带网帘夹苗栽培的3倍。选择流急、水肥、浪小的适宜海区进行这种浮筏栽培,0.067hm2产量可以达到干品200~500kg。
    江篱与牡砺、鲍鱼等贝类立体生态养殖。.将夹苗后的苗绳,固定在太平洋牡砺、鲍鱼等贝类养殖筏架的绠绳上,利用贝类养殖的筏架,进行藻、贝套养。筏架上层水平吊挂江篱苗绳,筏架的下层垂直吊挂太平洋牡砺的苗绳。
    由于太平洋牡砺等养殖贝类在养殖区滤食海水中的有机颗粒物质,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释放出氮、磷和二氧化碳,而栽培江篱可以利用海水中的氮、磷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改善了养殖区的水质条件,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4)池塘撒苗养成
    将江篱幼苗或成体(可切成小段)均匀地撒在池塘中,让其自然生长。当江篱长满塘底时,便可采收部分,留下的部分让其继续生长。这样江篱可以不断生长,不断收获。
    具体做法是在每年春季2~4月份,将江篱苗种运送到池塘,井均匀地撤在池塘中,每0.067hm2水面约撒播种苗300kg。多在早晚或阴天进行,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和藻体受伤。要注意保持水深为20~30cm,6月份以后水温升高,水深要增加到60~80cm。在栽培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最主要的是经常观察江篱的生长情况,如藻体的颜色变化,海水的盐度及光照强度的调整、杂藻的清除、海水pH值的控制、池塘换水及水深的控制等。在正常情况下,经过30~40天即可进行第一次收获,并保留一定数量的种苗,维续栽培。以后每月采收一次。全年累计0.067hm2产干品350~800kg,十分可观。细基江篱繁枝变型和菊花心江篱等江篱种类适合于池塘栽培,在华南沿海地区广泛应用,年产干品约5000t。此外,脆江篱、芋根江篱由于对海水盐度要求较高,全年都能生长,因而很适合在盐场的贮水池中进行栽培。
    (5)池塘夹苗养成
    选择池塘的最深处(0.8~1.2m),在江篱开始迅速生长的时期将其夹在苗绳上,吊挂在池塘中养成(图8-5)。具体做法是选取藻体比较粗壮的江篱作种苗,清除杂藻,按每束3~5枝为一丛,夹在直径为2mm的力士胶丝上((3股),每丛间距为30cm,然后以每行的行距50~70cm投水中,两端用木桩将苗绳拉紧并固定于水面下5~8cm。养成期间,江篱始终浸没在水中。在3个月的一个养成周期中可以取得藻体增重10~15倍的良好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复种技术的增产措施。

    正确答案: (1)力争早播早播是复种增产的基本措施。抢时播种是增产手段,如下茬作物生长期紧迫时,可用提前育苗移栽的办法去弥补时间不足。也可采用套作复种。
    (2)促进丰产早熟的措施施足基肥和磷肥可促进上,下茬作物早出苗,早成熟。下茬作物以追施化肥为主,生长后期要减少氮肥施入量以防徒长晚熟。密植作物可适合播种量,减少灌溉次数以促进早熟抑制无效分蘖。对下茬要采用早间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等方法来提高土温促进早熟。
    总之,复种要以抢时播种和促进丰产早熟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确保高产优质和高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