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幼苗暂养”相关问题
  • 第1题:

    正常幼苗类型包括:()型,带有()幼苗,()幼苗。受伤重的不算正常幼苗。


    正确答案:非常正常;轻微缺陷;次生感染

  • 第2题:

    发芽试验中,正常幼苗包括完整幼苗、带有轻微缺陷的幼苗和()。


    正确答案:次生感染的幼苗

  • 第3题:

    幼苗暂养


    正确答案:幼苗在海上长到分苗标准的过程,称之为幼苗暂养。

  • 第4题:

    夏苗出库后,在自然海区培养直到()前的过程,称为夏苗的暂养。


    正确答案:分苗

  • 第5题:

    哪些方式捕捉的黄鳝用于暂养效果较好?


    正确答案:用于暂养的黄鳝最好能够弄清其来源,用于暂养效果较好的黄鳝来源依次是:笼捕、徒手捕捉、电捕、钓捕,药物毒捕的黄鳝千万不要用来暂养,否则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药捕的黄鳝一般全身乏力,一抓即着。发现有这类黄鳝,千万不可购入养殖。健康的黄鳝入池后会迅速伏于水底,长时间伸头出水的黄鳝一般均为病鳝,应予剔出。伸头出水较多的,则全部不要。

  • 第6题:

    为什么蟹苗在下塘前必须暂养饱食后下塘?


    正确答案:人工育苗或天然蟹苗均需经过淡水淡化后才能销售。但沿海淡水都带一些盐度(2‰~4‰),属氯化水(含氯量高),而且其钙、镁离子含量高,钙镁比例为1:1~2;如采用地下水,尽管水中镁离子少,但其铁离子、氟离子高。而内河淡水,通常盐度在0.5‰以下,钙、镁离子含量低,钙镁比例为1:0.3,属碳酸水(碳酸盐高)或硫酸水(硫酸盐高)。
    由此可见,沿海淡水与内河淡水水质上的差异很大。因此蟹苗要适应这种差异,必须通过有机体渗透压的调节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在良好的水质、充足的适口饵料条件下进行调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批死亡。生产实践证明,蟹苗在下塘1~5天中最容易死亡。而蟹苗下塘前,先暂养在网箱内,其水质条件好,在网箱内投入水蚤,饵料相对密度大,蟹苗捕食水蚤的机率大大提高。蟹苗饱食后,其调节渗透压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捕食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此外蟹苗摄食生物药饵后,还可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因此,蟹苗下塘前必须经过暂养,饱食下塘,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 第7题:

    简述对虾中间暂养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优点:
    1、面积小管理方便,饵料利用率高;
    2、提高虾苗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成活率;
    3、合理安排养殖时间,缩短养殖周期的耗时;
    4、方便中后期对虾养殖管理,减少虾池内有机污染压力
    缺点:密度大易发病;重新适应环境,造成应激

  • 第8题:

    促进幼苗暂养阶段生长有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及时拆帘
    (2)调节水层
    (3)施肥
    (4)加强洗刷和安全工作
    (5)及时分苗

  • 第9题:

    夏苗的暂养


    正确答案:夏苗出库后,在自然海区培养直到分苗前的过程,称为夏苗的暂养。

  • 第10题:

    填空题
    夏苗出库后,在自然海区培养直到()前的过程,称为夏苗的暂养。

    正确答案: 分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成蟹必须暂养后销售?如何暂养成蟹?

    正确答案: 10月份捕捞的河蟹,肥满度差,其蟹黄(肝脏和性腺)不饱满,蟹肉未壮实,含水量高,体重轻,价格便宜。而且此时气温尚高,运输死亡率大。因此必须将捕出的河蟹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再行出售。此时,河蟹经1~2个月的强化培育,蟹体饱满,蟹肉壮实,体重增加,含水量低,含脂最高,价格较昂贵,是出售上市的最适季节。
    暂养池一般均为土池,面积2~4亩,池深1.5米,池底坡度1:3,用铝皮、网片或塑料薄膜作防逃墙(如用水泥板作防逃墙,暂养蟹的趾尖容易磨破,极易感染细菌而大批死亡)。河蟹暂养前应做好池塘清整工作,清除淤泥,彻底清塘,然后种植(培育)水生植物。一般每亩可暂养河蟹500公斤。暂养前,河蟹必须严格挑选,把那些肢体不全,步足趾尖破损,爬行缓慢的伤蟹、病蟹挑出,以提高暂养成活率。暂养期间要适当投喂小杂鱼、谷类和菜类等食品。投喂时要沿池边均匀洒放。由于河蟹暂养密度大,投饵量多,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应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水温高时,一般每隔l~2天就应换水,如能采用微流水暂养,则更为理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幼苗暂养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藻体大,室内环境条件不能满足其生活的需要,就要移到海区;
    2、改善幼苗的生活条件,使幼苗加速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不正常幼苗的类型有()。

    • A、受损伤的幼苗
    • B、畸形或不匀称的种苗
    • C、腐烂的幼苗
    • D、变质坏死的幼苗
    • E、初生根肥大的幼苗

    正确答案:A,B,C

  • 第14题:

    简述海带幼苗的暂养方法。


    正确答案:(1)选择好海区选择风浪小,水流畅通,浮泥、杂藻少,水质比较肥沃的安全海区。
    (2)及时拆帘幼苗下海后,要尽快拆帘,不可拖延。用剪刀将苗帘从两端和中间剪开,使育苗用的棕绳分离成50~60cm的小段,下绑100~200g的坠石,挂于海上。立体集合式育苗器则是将每根竹筷拆下挂到海区暂养。
    (3)调节水层放养水层要深些,一般海区为1.2~1.5m,初挂水层为当地透明度的1/2~2/3,分苗前幼苗在20~30cm水层。一般海区每次提0.3~0.5m,整个暂养期提2~3次。
    (4)抓紧施肥夏苗暂养,使其尽快达到分苗要求的规格,通过早分苗促进早生长、早厚成、早收割的目的。暂养苗筏设在潮流畅通处,通常每两台生产筏中插一台,使筏距缩小一半,这样便于集中施肥,施肥采用挂袋法。
    (5)及时洗刷幼苗下海后,要抓好前10天的洗刷工作。幼苗越小越要勤洗。幼苗2~3cm时,可减少洗刷。幼苗5cm以上时,可停止洗刷。
    (6)清除敌害如麦秆虫、钩虾等。在生产上用肥料:水为1:300的肥料水,结合浸肥,可清除育苗绳上的敌害。
    (7)及时分苗及时将符合分苗标准的苗剔除下来转移到分苗绳上养殖,苗10cm以上时,及时分苗。

  • 第15题:

    促进幼苗暂养阶段生长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及时拆帘:下海后要尽快拆帘,不可拖延,最好是幼苗一下海就拆帘。
    (2)调节水层:初挂的水层深一些,一般为当地透明度的2/3-1/2。待幼苗适应新环境后,光线可调节大一些,逐渐往上提,平均每隔3-5天提升一次,每次提30-40cm,暂养期间共提2-3次透明度小(为1m)的海区,初挂水层为50-80cm,然后每次提10cm。
    (3)施肥:北方水瘦,要施肥,南方水肥,可以少施或不施。
    (4)加强洗刷和安全工作:摆动洗刷苗绳,去除浮泥,每天摆动1-3次,幼苗为3cm时,减少洗刷,5cm时停止洗刷,同时检查筏子的安全。
    (5)及时分苗:幼苗达到10-12cm时就可以分苗。

  • 第16题:

    夏苗暂养


    正确答案:从夏苗出库下海培养到分苗为止称为夏苗的暂养。

  • 第17题:

    暂养黄鳝如何多赚钱?


    正确答案: 随着黄鳝暂养技术的普及,尤其是湖北洪湖、湖南洞庭湖等地的养鱼户,利用网箱大量暂养,使我国黄鳝的淡旺季节差价从90年代初的7-10倍缩小到1倍左右。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将黄鳝储养到冬季出售,而不同时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来促其增重,则扣除黄鳝自身消瘦造成的重量减少及少量的死亡,利润已是相当微薄。
    要获取丰厚的暂养利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赚取规格差。我们通过投喂饲料,将收购的每条约50克的黄鳝养成达到大规格黄鳝的标准(条重100克以上。我们知道,冬季市场上出售的中等规格黄鳝(条重30-80克每市斤价格约在11-13元,而大规格黄鳝每市斤价格约在20元左右,春节前后一般都在20元以上。因而我们把中等规格的黄鳝收购来养到大规格出售,从规格变化上,我们就能赚到比较可观的规格差价。
    2、赚取生长利润。一般收购暂养的季节为每年的4-9月,一般可增重1-5倍(视养殖时间的长短而定。使用鱼饲料加蚯蚓并添加黄鳝专用浓缩料,黄鳝每增重1市斤约需饲料成本3-4元,而大规格黄鳝的销价却达20元左右,从增重上,我们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3、赚取季节差。将一般简单的储存改为正常投料养殖,不会导致黄鳝掉肉,即投放时的重量不会减少,而且还会有可观的增重。季节差价虽然较小,但我们暂养的黄鳝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投料养殖,没有“掉肉”导致的重量损失,还是可以稳稳当当地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的。结合以上三个方面,搞真正意义上的黄鳝暂养,其利润还是非常丰厚的。

  • 第18题:

    为什么成蟹必须暂养后销售?如何暂养成蟹?


    正确答案:10月份捕捞的河蟹,肥满度差,其蟹黄(肝脏和性腺)不饱满,蟹肉未壮实,含水量高,体重轻,价格便宜。而且此时气温尚高,运输死亡率大。因此必须将捕出的河蟹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再行出售。此时,河蟹经1~2个月的强化培育,蟹体饱满,蟹肉壮实,体重增加,含水量低,含脂最高,价格较昂贵,是出售上市的最适季节。
    暂养池一般均为土池,面积2~4亩,池深1.5米,池底坡度1:3,用铝皮、网片或塑料薄膜作防逃墙(如用水泥板作防逃墙,暂养蟹的趾尖容易磨破,极易感染细菌而大批死亡)。河蟹暂养前应做好池塘清整工作,清除淤泥,彻底清塘,然后种植(培育)水生植物。一般每亩可暂养河蟹500公斤。暂养前,河蟹必须严格挑选,把那些肢体不全,步足趾尖破损,爬行缓慢的伤蟹、病蟹挑出,以提高暂养成活率。暂养期间要适当投喂小杂鱼、谷类和菜类等食品。投喂时要沿池边均匀洒放。由于河蟹暂养密度大,投饵量多,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应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水温高时,一般每隔l~2天就应换水,如能采用微流水暂养,则更为理想。

  • 第19题:

    亲虾暂养期可以不充气,以免亲虾受惊。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夏苗出库后,在自然还去培养直到分苗前的过程,称为夏苗的暂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曲三失踪后,他的女儿由谁暂养?

    • A、包惜弱
    • B、李萍
    • C、包惜弱娘家
    • D、李萍娘家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促进幼苗暂养阶段生长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及时拆帘:下海后要尽快拆帘,不可拖延,最好是幼苗一下海就拆帘。
    (2)调节水层:初挂的水层深一些,一般为当地透明度的2/3-1/2。待幼苗适应新环境后,光线可调节大一些,逐渐往上提,平均每隔3-5天提升一次,每次提30-40cm,暂养期间共提2-3次透明度小(为1m)的海区,初挂水层为50-80cm,然后每次提10cm。
    (3)施肥:北方水瘦,要施肥,南方水肥,可以少施或不施。
    (4)加强洗刷和安全工作:摆动洗刷苗绳,去除浮泥,每天摆动1-3次,幼苗为3cm时,减少洗刷,5cm时停止洗刷,同时检查筏子的安全。
    (5)及时分苗:幼苗达到10-12cm时就可以分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促进幼苗暂养阶段生长有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及时拆帘
    (2)调节水层
    (3)施肥
    (4)加强洗刷和安全工作
    (5)及时分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为什么蟹苗在下塘前必须暂养饱食后下塘?

    正确答案: 人工育苗或天然蟹苗均需经过淡水淡化后才能销售。但沿海淡水都带一些盐度(2‰~4‰),属氯化水(含氯量高),而且其钙、镁离子含量高,钙镁比例为1:1~2;如采用地下水,尽管水中镁离子少,但其铁离子、氟离子高。而内河淡水,通常盐度在0.5‰以下,钙、镁离子含量低,钙镁比例为1:0.3,属碳酸水(碳酸盐高)或硫酸水(硫酸盐高)。
    由此可见,沿海淡水与内河淡水水质上的差异很大。因此蟹苗要适应这种差异,必须通过有机体渗透压的调节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在良好的水质、充足的适口饵料条件下进行调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批死亡。生产实践证明,蟹苗在下塘1~5天中最容易死亡。而蟹苗下塘前,先暂养在网箱内,其水质条件好,在网箱内投入水蚤,饵料相对密度大,蟹苗捕食水蚤的机率大大提高。蟹苗饱食后,其调节渗透压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捕食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此外蟹苗摄食生物药饵后,还可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因此,蟹苗下塘前必须经过暂养,饱食下塘,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