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所谓性周期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细菌不引起侵袭性肠炎的是( )。 A.只含有一种核酸B.有溶原性周期与溶菌性周期SX

    下列细菌不引起侵袭性肠炎的是( )。

    A.只含有一种核酸

    B.有溶原性周期与溶菌性周期

    C.严格宿主特异性

    D.通过细菌滤器

    E.抵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弱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患者男,40岁,城镇职员。因“间断发作性四肢无力4年”就诊。4年前突发四肢无力,下肢不能行走,上肢可抬起,不能持物,翻身时肢体疼痛。持续10~24h后症状基本缓解。既往颈椎病、腰椎病病史1年。否认家族史。缓解期查体:HR 100次/分,内科查体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肌电图:未见肌强直电位,无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表现。该患者发病期血钾减低,可能与之相关的疾病有( )A、肾小管酸中毒

    B、钾耗竭综合征

    C、醛固酮增多症

    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E、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F、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提示 该患者诊断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周期性瘫痪的正确治疗有( )A、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补钾

    B、低钾性周期性瘫痪:乙酰唑胺

    C、高钾性周期性瘫痪:补钙

    D、高钾性周期性瘫痪:氢氯噻嗪

    E、正常血钾性周期性瘫痪:补钠

    F、正常血钾性周期性瘫痪:补钙

    结合该患者临床特点,可与高钾性周期性瘫痪相鉴别的要点有( )A、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前

    B、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常发生于早餐前

    C、高钾性周期性瘫痪每次发作时间数分钟至1h

    D、高钾性周期性瘫痪骨骼肌无明显病理改变

    E、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过量补充钾后可诱发

    F、高钾性周期性瘫痪轻度运动可加重发作

    关于周期性瘫痪,叙述错误的有( )A、高钾性周期性瘫痪预后良好

    B、少数周期性瘫痪患者在长期发作后出现持续性肢体无力

    C、周期性瘫痪以高钾性多见

    D、多数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E、呼吸肌麻痹是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最常见的死因

    F、10%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死于瘫痪发作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BCD


    问题 2 答案:ABC


    问题 3 答案:ABCDE


    问题 4 答案:C

  • 第3题: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答案:对
    解析:

  • 第4题:

    溃疡病最主要的症状是()

    • A、反酸
    • B、呕吐
    • C、嗳气
    • D、慢性周期性疼痛
    • E、腹胀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细胞外钾转移至细胞内

  • 第6题:

    根据阴道涂片的细胞学改变,可以推断小鼠的性周期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性周期


    正确答案: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 第8题:

    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其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期:
    ①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60mV。这段时间里,无论再给它一个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再次兴奋。在有效不应期的前一时期,即从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膜电位复极到-55mV,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膜的任何去极化,此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在膜电位由-55mV恢复到-60mV这段时间里,足够强的刺激可引起很小局部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全面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此期称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细胞兴奋性为零。局部反应期时细胞兴奋性较绝对不应期稍有提高。
    ②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由-60mV复极到-80mV这段时间内,若给予心肌细胞一个高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膜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间里,用一个低于阈值刺激就可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可见,这一时期内心肌的兴奋性超过了正常,故称为超常期。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保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 第9题:

    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周期


    正确答案:植物在一年中的生长速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

  • 第10题:

    填空题
    所谓性周期是()。

    正确答案: 达性成熟的鱼第一次产卵、排精后,性腺即随季节、温度和环境条件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性周期

    正确答案: 鱼类自达到初次性成熟后,性腺发育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其实质是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肌强直性周期性瘫痪

    正确答案: 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部分患者伴有手肌、舌肌、眼睑肌的肌强直发作或痛性痉挛,或仅在肌电图检查时出现肌强直电位;肢体放入冷水中易出现肌肉僵硬,故又称肌强直性周期性瘫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步行是动力性周期运动,属于有氧运动。(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 第14题: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的诊断要点?


    答案:
    解析:
    (1)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
    (2)有发作性对称性肌无力或软瘫。
    (3)多见于亚洲男性。
    (4)发作时常伴有低血钾。
    (5)多数患者甲亢控制后症状可明显减轻。

  • 第15题:

    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第一性周期因素的是()。

    • A、光照
    • B、降雨
    • C、洪水
    • D、湿度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经产母猪性周期同步化是?()

    • A、断奶
    • B、催情
    • C、配种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岁-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2.多在夜间睡眠后或晨醒起床时突然发病。瘫痪以肢体为主,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或由下肢逐渐发展到上肢,数小时或1d-2d达高峰。
    3.可伴肢体酸痛、重胀、针刺或蚁走感。有时伴有口渴、出汗、易激动和恐惧等前驱症状。
    4.发作时肌张力低,腱反射降低或消失,重症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心动过速等。
    5.无感觉及意识障碍。
    6.颈以上肌和颅神经支配肌一般不累及。
    7.剧烈活动、饱餐及情绪激动、受冷、感染和创伤性应激反应均可诱发。
    8.发作期心电图可示低钾表现,血清钾降低,给予钾制剂后病情很快缓解。
    9.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周期性麻痹发作较频,控制甲亢后,发作次数减少。

  • 第18题: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和()


    正确答案: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 第19题:

    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 A、阶段性周期
    • B、功能性周期
    • C、反复性周期
    • D、结构性周期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裂解性周期


    正确答案: 又称增殖性周期,指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

  • 第21题:

    问答题
    何谓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正确答案: 部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病例与甲亢有发关,称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毒性噬菌体论述错误的是(  )。
    A

    能吸附死亡的细菌

    B

    不能进入死亡的宿主菌

    C

    只有溶菌性周期

    D

    只有溶源性周期

    E

    增殖方式是复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温和噬菌体与毒性噬菌体的相同点是()
    A

    能以多种形式存在

    B

    有溶菌性周期

    C

    能使人或动物致病

    D

    有溶原性周期

    E

    可作为基因的载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噬菌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是细菌等微生物,故不能使人或动物致病。温和噬菌体和毒性噬菌体均为严格活细胞内寄生,有溶菌周期,复制增殖后可裂解宿主细胞。但温和噬菌体通常是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并随宿主菌的繁殖而传代,因此,它有三种存在形式,即游离的噬菌体颗粒、游离的噬菌体核酸和前噬菌体。正因如此,温和噬菌体可作为基因的运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