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现代公民的政治人格分析,正确的是:()
第1题:
下列关于公民的正确表述有( )。
A.公民是各国宪法普遍公认的法律概念
B.公民概念外延要大于人民
C.公民是指具有一国政治权利的国民
D.公民与人民不同,是个体概念,而非整体概念
第2题:
从法律上说,我们因出生在中国,父母是中国人而获得了中国公民的资格,具有了公民身份,但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内在条件,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是实现从向()的转变。
第3题:
现代社会是以公民为基本单元的公民共同体,公民之间需要面对的是抽象的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其基本原则是平等与博爱,其性质属于契约关系。
第4题:
由臣民向公民的转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名称的变化,它意味着传统政治人格向现代政治人格的转变。
第5题: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有()
第6题:
有学者认为,今天的中国,理性表达、平等对话、民主参政议政的意识在日渐增强,社会各阶层为公共利益而呼吁,能有力地促进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第7题:
主张用“公民表率”取代“道德表率”,依据是()。 ①公民行为则是在公民意识支配下的公民行动 ②教师应该拥有模范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 ③让教师成为“公民表率”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④“公民表率”更容易让教师走向高尚
第8题:
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权利意识是形成健全人格和现代公民素养的需要。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获得了中国公民的资格,具有了公民身份,也具有现代公民的素质和意识
如果只是具有公民的法律资格,而不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就不能真正像一个公民那样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就枉有公民的外部特征,思想行为却与臣民无异
“群众”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并没有确认一个被称为“群众”的社会群体,使其与其他群体不同
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认知主要是臣民备选项:现代社会以国籍为公民身份的唯一条件。
第11题:
人民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而言;公民则是指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敌对分子虽然不属于人民的范畴,但却属于公民的范畴
公民不分阶级成分,不分敌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是指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体自然人
第12题:
公民是各国宪法普遍公认的法律概念
公民的概念外延要大于人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政治权利的国民
公民与人民不同,是个体概念,而非整体概念
第13题:
第14题:
康德认为,公民所具有的不可分割的法律属性是()。
第15题:
以下关于现代公民的政治人格特征分析,正确的是:()
第16题:
现代国家是公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而法律体现的是公民的集体意志,属于公共权威。
第17题:
以下关于古希腊城邦公民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18题:
“志愿精神”是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支撑。公民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主要体现了()。
第19题:
下列关于公民的正确表述有()。
第20题:
公民,人民
传统的权威主义人格,现代民主人格的转变
公民人格,国民人格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公民具有独立的人格。除了法律和公共权威外不服从其他的权威。
公民是家长制下的政治角色。
现代公民应具有主人意识、平等意识。
公民应养成理性的行为方式。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