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族中公、候、伯、子、男爵位的划分,属于历史上的那种分层制度:()
第1题:
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的产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化的结果。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由西向东、南方面扩张,到达恒河下游和纳巴达河流域,这一时期,铁器广泛使用,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所发展,农业居主导地位,耕地用重犁,农田使用粪肥。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导致社会进一步分化。占据较多财富的贵族罗惹尼亚演变的刹帝利掌握了部落的权力,勤于放牧和务农的平民维什成为与刹帝利相对立的阶层—吠舍。婆罗门和首陀罗也先后出现。
(2)该种姓制度有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属于可再生族。首陀罗从事各种低贱职业,属于不可再生族,不能参加婆罗门的人门式和宗教仪式。
(3)与其他文明相比,印度种姓制度具有时间长,十分严格和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职业世袭制,即每个人将来的职业,不取决于他本人的能力,而取决于他的出身。其次,各种姓实行内婚制。第三,在法律上,种姓之间的不平等表现得最为明显。
(4)种姓制度给印度造成了重大影响:首先,造成社会结构刚性,劳动力结构僵化。且阻碍劳动力身体素质与文化水平的提高,造成劳动力素质低下,不利于经济发展。其次,种姓制度与村社制度一起,构成了印度社会两大不可动摇的支柱,使得印度在几千年的时间中统治者换了很多,却从未动改变过印度的社会,使印度社会处于一种帕累托次优的状态。第三,不利于民族团结,也是印度屡次被外族入侵征服的原因之一。
第2题:
种姓制度是古代硬度的等级制度,直到今天仍影响着印度社会的发展。其中,从事商业的人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
第3题:
以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作为划分依据,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证据制度有()。
第4题:
“封”是指()。
第5题: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第6题:
古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就用种姓来区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种姓等级制度的特点是()
第7题:
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第8题:
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的身份是高贵的“婆罗门”.和“婆罗门”有关的制度是()
第9题:
贵族制
世袭制
宗族制
宗法制
第10题:
等级制度
分封制度
民族分化制度
种姓制度
第11题:
婆罗门
刹帝利
首陀罗
吠舍
第12题:
树立某人为一邦之君
划分治理范围
分封爵位
确立等级制度
第13题:
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婆罗门种姓的人地位是最高的,对应的身份是贵族和战士。
第14题:
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的身份是高贵的“婆罗门”.和“婆罗门”有关的制度是()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民族分化制度
D.种姓制度
第15题:
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第16题:
()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第17题:
“父亲在上,公瑾在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半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
第18题:
古代印度法的种姓制度严格实行职业世袭和()
第19题:
种姓制度是古代硬度的等级制度,直到今天仍影响着印度社会的发展。其中,从事商业的人属于()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种姓制度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紧密相连
种姓制度实行族内婚
种姓制度最高为刹帝利
种姓制度认为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确定的
第22题:
世袭制
分封制
种姓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第23题:
族内婚
族外婚
同辈婚
同姓婚